陳會
摘要:在數學教學實踐中通過趣味性、探究性問題、動手實踐的活動及充滿科技魅力或人文魅力的生動情境,有助于讓數學學習活動充滿生機與活力。這種情境教學模式在數學課堂上的實施讓學生自主、快樂地學習數學,應用數學,探索數學,有助于教學效果的改善。
關鍵詞:初中數學 教學情境
教學是一門科學,同時也是一門藝術。而成功的課堂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正是教學藝術的集中體現(xiàn)。在新課程標準中,教材給我們提供了豐富的情境,教師一方面要最大限度的發(fā)揮這些情境應有的教學功能,另一方面也要認識到教材所提供的情境不可能適合所有的學生。作為教學組織者,應該具有一定的開發(fā)意識,要結合本地和本班學生的實際,設計出具有個性、更加活潑的情境。教師講課情境成果與否,不僅能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而且還可以燃起學生智慧的火花,主動地去獲取知識。
一、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
利用有趣的數學故事進行教學,不僅能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還可以揭示數學學科中的人文精神,激發(fā)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數學審美能力。例如在講“無理數”這一節(jié)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講述西伯斯為了捍衛(wèi)真理而被謀殺,最后被裝進口袋里扔進地中海的故事,學生必然聽得津津有味。在“簡單事件的概率”教學時,可以講述梅勒和他的朋友賭局分配金幣的故事,讓學生感悟概率的簡單應用。又如我們耳熟能詳的《龜兔賽跑》的寓言故事也可以被引入進來。我在復習“函數的圖像”時就用到了這個故事:烏龜和兔子賽跑,兔子開始遠遠領先于烏龜,兔子就驕傲了,在路邊睡了一覺,而烏龜卻一直往目的地奔跑,最終烏龜獲得了冠軍。我把故事情節(jié)變成了相應的函數關系,并用簡潔的函數圖像描繪出來,再次展現(xiàn)了數學的魅力,提高了課堂效率,增強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
競爭意識是學習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種意識,對于提高學生整體與個體的認知水平具有積極的作用。教師要善于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這種競爭意識,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的方式來讓學生體驗競爭,在競爭中不斷提高自己。在驗證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時,教師選擇了游戲接龍的方式,由任意一位學生開始,針對方程2X+Y=40,任意給X(或Y)一個值,點班級另外一名學生,說出相應的Y(或X)的值,再由這位學生給出新的X(或Y)的值,依此重復進行,教師強調,看誰算得又快又準。
學生對這種方式都很感興趣,都能認真思考,積極參與,在輕松愉快的情境中熟練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組的驗證方法。此外,我還經常鼓勵學生將自己設計的一些游戲搬到課堂上,一方面可以促進學生的合作與良性競爭,同時還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十分活躍地參與其中,在游戲中互相影響、互相溝通、互相補充,達到共識、共享、共進,真正實現(xiàn)共同進步。
三、創(chuàng)設互助合作情境
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不同的個體形成的班級必然會有差異性,這對于教學其實是非常有利的。教師可以利用這種差異,組建學習小組,創(chuàng)設出一種合作互助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小組中實現(xiàn)互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根據每個學生的異質性來分組,使小組成員之間能夠優(yōu)勢互補,形成共同的學習合力。在小組組建成之后,教師可以進一步分配角色,劃分小組的策劃者、問題的設計者,領引學生通過合作、討論等形式去思考、探究問題。
例如,在教學中我經常根據學習內容,采用異質分組的辦法,將男生和女生、學習成績好一點的和學習成績差一點的、性格內向與性格外向的互相搭配,其目的就是讓全班形成一種互補,實現(xiàn)互助合作。這樣既利于學生在學習時展開合作,相互影響,共同提高,又有利于在全班形成積極合作、互幫互助的良好氛圍,全班學生一起學習、探究、討論,往往會收到預想不到的效果。又如在教授有關正方形的幾何題時我讓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進行探究,讓每個小組動手操作折出正方形后,來共同研究解題步驟,看哪一組歸納得準確、全面。教師就探究的內容和方法提出如下要求:(1)利用新折的正方形進行探索歸納;(2)從邊角、對解線等方面進行思考;(3)可以測量、計算、驗證作各自的結論。學生為了給自己小組爭得榮譽,都積極表現(xiàn),很快就完成了本次學習任務。
四、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邏輯思維能力對數學能力的發(fā)展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如果一個人對所學內容感興趣,就會孜孜不倦、樂在其中,并逐漸喜歡所教科目的老師和科目內容.但是興趣并不是天生的,它需要老師的引導、培養(yǎng)才能形成.所以教師在對學生開展教學活動時,要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善于提問,有效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展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使學生處于具有真實感的問題情境中,從而激發(fā)對數學的學習興趣,產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欲望.這樣一來,教師就可以通過問題的設立來激發(fā)學生的內在興趣,用問題點燃他們探究數學的熱情,吸引他們參與到學生中來的積極性.例如:在學習“相似三角形的判定”這一節(jié)內容時,教師可以先向學生展示一個三角形,然后向學生提出這樣的一個問題:現(xiàn)在老師手上有這么一個三角形,為了布置活動場景,我們還需要多個和老師手上三角形相似的三角形,你們有誰能幫老師畫一下?想一想可以怎樣畫?問題一出,同學們都積極探索起來,不停地思考著、摸索著、畫著,部分同學還和周圍的同學熱烈討論起來.這樣一來,通過問題的巧妙設計,創(chuàng)設有利于開展教學活動的教學情景,更能促進學生開展自主研究、合作探討活動,真正變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為創(chuàng)造性教學,同時也符合了新課程改革對課堂教學提出的要求.
總之,創(chuàng)設數學情境,導入數學問題的方法很多, 不管創(chuàng)設什么樣的數學情境,核心是蘊含其中的數學問題。教師只要因地制宜,精心選擇,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同時,自己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更新知識,努力擴大知識面,就會創(chuàng)設出豐富多彩、具有新意的教學情景,學生也會更加樂學, 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