蒯培珠
摘 要:公共圖書館的價值以為讀者或用戶提供所需的各種形式的知識與信息能力來衡量,館藏文獻是公共圖書館提供知識與信息服務的前提和基礎,其中百科全書的收藏與服務同樣需要重視。本文為“十一五”期間(2006年至2010年)上海圖書館百科全書收藏與服務系列研究實踐活動的回顧,以期對公共圖書館百科全書收藏與利用服務的未來發(fā)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百科全書;收藏;服務;上海圖書館
1 概述
百科全書概要介紹人類一切知識門類或某一知識門類的工具書,具有查考和教育的雙重作用。早在“十一五”期間,計算機和網絡的應用與普及,上海圖書館以其豐富的百科全書資源為依托進行館藏的揭示,有選擇地匯集與整合百科全書線下紙質資源與線上數(shù)字資源,提供讀者或用戶多重服務,便捷尋檢查閱或學習瀏覽。
2 百科全書的收藏調研
公共圖書館如何在百科全書這一學科領域為讀者或用戶提供優(yōu)質的服務,發(fā)揮百科全書作為知識學習與參考工具的作用,首先需要考量的就是百科全書的館藏,因為種類豐富的百科全書館藏是服務的基石。
2.1 館藏現(xiàn)代世界主要百科全書
現(xiàn)代世界主要百科全書通常具有代表性的權威性百科全書,是一個國家為了體現(xiàn)其科學和文化的發(fā)展水平而集中各領域權威專家來進行編撰的,提供的是信得過的知識、經過反復核對了的事實,是高水平的知識工具書,所以從學習、教育和收藏角度來說具備非常高的價值,也是公共圖書館收藏的首選。依據(jù)上海圖書館公共查詢目錄,結合實地館藏,發(fā)現(xiàn)現(xiàn)代世界主要百科全書,上海圖書館均有收藏,涉及英文、德文、法文、俄文、日文和中文等世界主要語種。權威性百科全書的規(guī)模大小,其衡量標志是全書的卷數(shù),理論上講,規(guī)模是全書信息容量的標志,但還要考慮其不同的版本或載體。
世界上科技經濟發(fā)達的英國、美國、德國、法國、前蘇聯(lián)、日本均出版有國家權威性百科全書,并且定期進行更新補充完善,中國也于20世紀最后兩個十年出版《中國大百科全書》,被譽為“中華文化的豐碑”,結束了中國沒有百科全書的歷史。上海圖書館館藏74卷的第一版、32卷的第二版、集74卷書于24張光盤之內的圖文數(shù)據(jù)光盤版、以《中國大百科全書》和中國百科術語數(shù)據(jù)庫為基礎向局域網用戶提供在局域網范圍內檢索使用的《中國大百科全書》網絡版以及12卷簡明版、6卷精華本和單卷精粹本等。上海圖書館收藏的現(xiàn)代世界主要百科全書還包括:英國《不列顛百科全書》,館藏有英文的24卷的第14版、32卷的第15版以及不列顛百科全書公司與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合作出版的中文10卷《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和20卷《不列顛百科全書》國際中文版等;美國的《美國百科全書》,館藏既有英文的30卷本,也有中文的30卷簡體版與繁體版;德國的《布羅克豪斯百科全書》,館藏有德文的21卷第15版、20卷第17版、24卷第19版以及修訂版與精編版等;法國的《拉魯斯百科全書》,館藏有英文的10卷本與中文的10卷彩圖版;前蘇聯(lián)的《蘇聯(lián)大百科全書》,館藏有俄文的30卷本;日本的《世界大百科事典》,館藏有其正編33卷本。
2.2 館藏綜合性百科全書的時代性
上海圖書館百科全書的收藏緊跟百科全書出版事業(yè)的發(fā)展步伐,印刷型綜合性的館藏百科全書與國內外出版界出版百科全書隨著年代推移或增或減的趨勢相吻合。國外現(xiàn)代百科全書的歷史比較久遠,然而,我國現(xiàn)代百科全書事業(yè)一經興起,在上世紀的后20年間呈現(xiàn)出百花齊放的空前繁榮局面。通過“圖1:館藏印刷型中外文種的綜合性百科全書按年代劃分(品種數(shù)量)”,可以了解上世紀70、80年代的印刷型綜合性外文百科全書館藏豐富,與此相反,印刷型綜合性中文百科全書,70、80年代藏量極少,而90年代以后藏量豐富起來。
2.3 館藏綜合性百科全書的廣泛性
圖書館界常把百科全書的讀者分為四檔:高級成年讀者、普通成年讀者、中學生和少年兒童。其中高級成年讀者相當于高中以上直至專家,普通成年讀者的文化程度相當于初中至高中低年級的社會成人[1]。
以信息、學科門類包含比較齊全的綜合性百科全書為例,我們將印刷型中外文種的綜合性百科全書按部頭分為20~30卷以上、10卷左右及單卷本。從圖2可以看出,外文綜合性百科全書按單卷、10卷左右、20~30卷以上的次序,品種數(shù)依次遞減,其中單卷本與10卷本收藏量大;中文綜合性百科全書中,10卷左右的通俗性中小型百科全書的收藏比例較高,相應案頭型單卷本及20~30卷以上大型百科全書收藏比例較低。結合“表1”的信息和數(shù)據(jù)得到,館藏適合學歷較高型的多卷本綜合性百科全書比較少,適合普通成年人的中小型通俗百科全書收藏較多,好在適用廣泛的單卷本、案頭型百科全書館藏量較大,外文綜合性百科全書品種豐富,兩者綜合起來可以滿足學歷較高讀者對印刷型中外文種綜合性百科全書的需求,從中體現(xiàn)了大型公共圖書館百科全書類文獻收藏的廣泛性。
3 館藏百科全書的服務實踐
有了豐富的百科全書館藏資源,接下來就要考慮如何發(fā)揮好館藏優(yōu)勢,提供完備的服務。館藏百科全書滿足讀者需要的能力,不僅來自逐步積累的數(shù)量規(guī)模,更來自于優(yōu)質的服務。讀者或用戶對館藏文獻的利用,是建立在對館藏百科全書了解和清楚認識之上。了解熟悉是使用的前提,公共圖書館有義務加強館藏文獻揭示及其內容與使用方法等的宣傳。
3.1 線下服務的優(yōu)化
3.1.1 布局合理
百科全書的合理布局,可以不影響不同讀者的需求而對其進行分流,從流通角度看,百科全書同樣有常用、不常用和呆滯的。根據(jù)百科全書的這些特點分別進行組織,將不同特點的、不同類型的百科全書引入不同的流通渠道,區(qū)別服務,即把利用率低的百科全書單獨典藏,以提升高利用率百科全書的充分使用。有人把藏書的流動比作高速公路的快車道、慢車道和禁止車道。上海圖書館館藏百科全書適應了這樣的流向,開架參考工具書閱覽室陳列的百科全書,出版年份新,品種比較齊全,讀者查檢自由;閉架典藏書庫收藏的百科全書,出版年限相對較長,使用率低,取閱受到一定限制,通常由讀者自主輸入索書號,再由書庫工作人員代為索取。
自1996年上海圖書館新館建成開放以來,收藏是為了讀者使用的理念一直受到重視。從2004年起,上海圖書館將各閱覽室作整體的通盤考慮,三樓的科技文獻閱覽區(qū)、參考工具書閱覽室與二樓的社科文獻閱覽區(qū)上下垂直、左右平行貫通,讀者只需一次門禁驗證,就可以上下左右來往,參考工具書閱覽室的門禁取消了,持上海圖書館讀者證可以入室查閱,便利了各類讀者對工具書的查檢,其間百科全書的受益不言而喻,讀者最近距離、最短時間地接近百科全書,取閱更加快捷、順暢。
3.1.2 配置優(yōu)化
各種不同成份藏書的最佳構成,在空間形式上的合理組合,有賴于藏書的優(yōu)化組織,直接關系到文獻資源能否充分而有效的利用。大多數(shù)情況下,讀者樂意去開架的閱覽室取閱印刷型百科全書,而不喜歡去為書庫配備的出納臺調閱。為了不致于造成管理使用上的困難,上海圖書館通過調節(jié)百科全書的流向以配合讀者的流向,將不同類型的百科全書有選擇地集中于參考工具書閱覽室,采用“取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從典藏書庫向參考工具書閱覽室調進了十幾種仍然具有使用價值的不同種類的印刷型百科全書,同時還從典藏書庫調回復本,將陳列于參考工具書閱覽室74卷的《中國大百科全書》補齊,使得室中的印刷型百科全書資源充實起來,并在不同方位設置了百科全書的書架,陳列著常用的、著名的、主要的各種類型的、不同文種的印刷型百科全書。除此以外,為了更好地發(fā)揮常用百科全書的作用,讓讀者能直接接觸,常用百科全書與其他種類的工具書在上海圖書館的同一樓面的一些研究型閱覽區(qū)或閱覽室均有配置。
3.2 百科全書線上服務
3.2.1 資源整合突顯先進服務理念的“館藏百科全書之窗”
為了更好地提供百科全書線上服務,上海圖書館以豐富的百科全書資源為依托,結合讀者的實際需要,對館藏書本資源、數(shù)字資源、網上免費資源經過認真、仔細的調研實踐,有選擇地匯集整合了館藏百科全書、網絡免費或部分有代表性的收費服務的百科全書等專題資源,設計、制作出“館藏百科全書之窗”的專題網頁線上服務。
上海圖書館的“館藏百科全書之窗”專題線上服務,將印刷型和網絡版的館藏百科全書有機地整合在統(tǒng)一的網絡平臺上,并對世界三大百科全書、《中國大百科全書》等現(xiàn)代世界權威的館藏百科全書加以重點介紹。同時,對于大語種的館藏百科全書,均做了重點介紹,并用雙語互查的方式提供多途徑服務。如果讀者需要了解百科全書的一般知識、查找一般資料的方式,該專題資源均可以給以答案。因此,這檔專題網頁能為廣大的讀者開啟一扇求知的新窗口,構筑一個學習的新平臺。
3.2.2 精選資源的百科全書網站
網絡百科全書是互聯(lián)網技術和信息存儲技術的迅猛發(fā)展而誕生的一種新型百科全書服務模式,它是在傳統(tǒng)的印刷型百科全書的基礎上,結合互聯(lián)網的特點興起的一種參考源。2005年,上海圖書館就著手從互聯(lián)網上搜集各種類型的網絡版百科全書,并從中精心挑選了12個免費和6個收費的百科全書網站,每個網站均列出網名、網址、語種及其主要特點。免費網站中有號稱全球最大中文開放式百科全書——百度知道,更有世界上最大的自由、免費、內容開放的國際性百科全書——維基百科。
3.2.3 推出“百科全書知識與檢索方法”欄目
網絡時代,雖然網絡以其載有的海量信息成為重要的信息源之一,但并不能取代百科全書。因為百科全書是由最具權威性的專家學者集體編纂,由許多資深編輯人員參與審稿、編輯加工而成的,可靠與值得信任。無怪著名學者王蒙在“讀書是一種風度、要趁早多讀經典”一文中就曾建議人們要掌握足夠的工具書[2],其中就包括工具書之王——百科全書。通過調研,了解到不少讀者尚不清楚如何充分利用百科全書,如何利用百科全書解決一些需要咨詢的問題,在已有開設的“百科全書小知識”“百科全書查找方法”兩個小欄目的基礎上,作進一步強化,即將百科全書讀者輔導講座的ppt連接上網,此舉很快被“豆丁”網作了外鏈。
“館藏百科全書”之窗專題網頁,讀者的檢索一般通過自然搜索點擊過來。為了增加網頁的流量,在該專題網頁缺乏外鏈的情況下,2006年初,嘗試登陸“百度知道”,通過問答形式來增加流量。比如,我們在百度知道提問:我們應該如何客觀地看待“維基百科”,由于“館藏百科全書之窗”專題網頁上的百科小知識欄目,正是問答形式,結果直接被鏈接到“百度知道”上,入圍最佳答案,并將“百科小知識”小欄目網頁的地址一并展現(xiàn)。
3.2.4 “專家感言”欄目助力百科全書的推廣
“專家感言”是“館藏百科全書之窗”專題網頁推出的一個話語欄目,目的希望辭書界以及其他學科領域的專家、學者們,以其卓異的才思、廣博的知識、深厚的學理、精辟的見解,從百科全書的概況、體系、使用等多方面,以感言的形式,或長篇大論,或三言兩語,對圖書館中百科全書的作用、地位,特別是應用問題表達感想,抒發(fā)議論,繼而對本專題網頁從形式上評點,從內容上指正??梢哉f,“專家感言”為公共圖書館百科全書收藏與服務的未來指明了方向,有的專家指出“信息時代,并不等于信息隨手拈來。從一定意義上說,信息愈多,信息泡沫愈多,因此,媒體和公共服務平臺,創(chuàng)建便捷的檢索條件,對于便利廣大用戶或讀者具有重要意義?!币灿袑<医ㄗh“可能有不少讀者尚不大清楚如何充分利用百科全書的價值,如何利用百科全書來解決工作、學習中的問題。因此,是否可以先設個“使用指導”類的欄目,告訴讀者如何利用百科全書解決一些需要咨詢的問題?!痹儆袑<蚁M艾F(xiàn)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日新月異,尤其是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發(fā)展,使人們獲取知識、釋疑解惑的途徑更為豐富,使用也更為便捷。希望能在豐富館藏電子版百科全書方面有所拓展?!?/p>
參考文獻
[1]金常政.百科全書學[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0,71-72,236.
[2]王蒙.讀書是一種風度 要乘早讀經典[E]. http://www.chinanews.com/cul/news/2009/04-17/1650538.shtml.2009-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