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黎平
關羽是《三國演義》里一位很完美的英雄,神勇無敵,忠義千秋。當然,他身上也存在著缺點,那就是:傲慢。例如當馬超歸順的時候,他居然給諸葛亮寫信,提出來要跟馬超比武,幸虧諸葛亮曉以大義,這才制止一場毆斗;再例如,當他聽說黃忠和他并列為五虎將時,勃然大怒,幸虧費詩思想工作做得好,關羽這才罷休。
這兩件事,史書都有記載,然而,卻又被扭曲渲染。首先,關羽確實不服馬超,但也不至于魯莽到要去跟人家比武,而是寫信給諸葛亮,問馬超是什么樣的人才,“問超人才可誰比類”。諸葛亮說馬超跟張翼德可以并駕齊驅(qū),但不如云長你“絕倫逸群”。比的并不是武藝,而是高冷范。其次,當時并無五虎將的說法,是關羽評為前將軍,黃忠被評為后將軍,關羽生氣。當然,只是稱呼不同而已,事件性質(zhì)差不多。
關羽確實比較高冷,瞧不起一般人。然而,他是否敗于傲慢呢?這恐怕值得商榷。公元219年,關羽北伐,水淹七軍,擒曹軍主將于禁,殺曹軍先鋒龐德,威震華夏。但是,他被呂蒙襲擊后路,結果敗走麥城,身死東吳。大家都歸咎于關羽蔑視孫權,拒絕與孫權結成姻親,破壞孫劉聯(lián)盟,才讓孫權反目。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孫權對荊州已經(jīng)算計很久。魯肅為此還公開與關羽爭吵,即史上有名的“單刀會”。東吳集團一直想盡辦法奪回荊州。盡管孫劉聯(lián)盟,但在荊州問題上,他們是沒有商量余地的。因此,即使關羽與孫權聯(lián)姻,也避免不了東吳趁著他北伐而偷襲后路的局面。
關羽心里一直有這層顧慮,從一個夢境就看得出來。演義里有這么一個情節(jié),關羽北伐前夕,夢見一頭豬,大如牛,來咬他的足。關羽拔劍斬之,然后驚醒,變得很悲觀,認為自己此去不會再回。史書上對這個夢也有記載,《蜀記》記載:羽初出軍圍樊,夢豬嚙其足,語子平曰:“吾今年衰矣,然不得還”。
這個夢境說明了關羽心中的顧慮。他知道東吳很可能會趁他北上的時候偷襲,夢中來咬他足的豬就是這種偷襲的具象化。然而,北伐勢在必行,不可能因為怕偷襲而終止。因此,關羽是帶著些許疑慮率軍北上的。其實,自劉備得到荊州以后,蜀吳之間的矛盾就無法調(diào)和。這場摩擦遲早會發(fā)生,跟關羽的傲慢沒有必然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