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杰
萍水相逢
這個地方叫梨樹溝,一個詩意的名字,在遼西建昌縣城邊。
2017年1月29日,農(nóng)歷大年初二。一大早,老劉家張燈結(jié)彩,劉媽媽坐在炕頭上,眼望著窗外,一遍遍地叨咕著:“我老兒子怎么還不回來?”大兒子、媳婦在外屋邊忙活,邊勸解她:“人家雪松是公家身子,好不容易放幾天假,不定多少事呢,再說,你看看才幾點……”老太太笑笑,繼續(xù)眼巴眼望地看著窗外,直到熟悉的身影出現(xiàn)在大門口,一聲“娘”,這臉上才樂開了花。
一家三口給老太太拜了年,老兒子拉著娘嘮起了家常,倆媳婦在外屋拾掇起一大桌子飯菜……窗外,大紅的燈籠、花花綠綠的掛錢兒、不時響起的鞭炮聲烘托起濃濃的年味,也讓屋內(nèi)的家宴更加喜慶。
每逢年節(jié),老劉家一大家子都會聚到這里,享受溫暖祥和的天倫之樂,偶爾,也會說起悲歡離合的過往,每當(dāng)這時,劉媽媽就會眼含熱淚地說:“沒有我老兒子,就沒有這個家啊!”
老太太一句樸實的話,令人動容。是的,所謂的歲月靜好,在尋常人眼中,不過是個小資一點的詞語,然而在命運坎坷的人看來,卻是一種奢望,是天堂。劉媽媽楊永芬從“家破人散”到歲月靜好,離不開她的老兒子鄧雪松。然而,老兒子并非她親生。
事情得從24年前說起。
1993年初,高中畢業(yè)的鄧雪松應(yīng)聘來到建昌縣保安公司,認(rèn)識了劉國東。劉國東是吉林人,因母親娘家在建昌,娘兒倆就輾轉(zhuǎn)來到建昌。兩個年輕人在一起工作,年紀(jì)相仿,脾氣相投,關(guān)系十分要好,常到各自家里玩。同年8月,鄧雪松被安排在市政處工作,后來又調(diào)到縣綜合執(zhí)法局,因工作忙,漸漸地就和劉國東失去了聯(lián)系。
1995年春節(jié)前,鄧雪松在市場西大門執(zhí)勤時,突然看見劉國東的母親楊永芬獨自在賣兒童玩具,他急忙跑過去,拉著劉媽媽的手,親切地說:“大娘,這兩年您哪去了,現(xiàn)在住哪呢?東子哥怎么樣……”楊永芬一見鄧雪松便泣不成聲。原來自鄧雪松去市政上班后,劉國東因不能轉(zhuǎn)正,一氣之下就回吉林老家了,從此竟杳無音信。老人找不到兒子,又沒有生活來源,便去北京做了保姆,生病后又回到建昌,靠擺攤賣東西維持生計。
看著老人滿臉皺紋、頭發(fā)花白、孤苦無助的樣子,鄧雪松心里很不是滋味。從小到大,他最看不得別人受苦了。他哽咽著說:“東子哥不在您身邊,您就把我當(dāng)兒子吧,今后我來照顧您,缺啥少啥我就給您送來,有事盡管和我說?!崩先吮ё⊙┧赏纯薏恢埂@個無依無靠的人,終于有人疼惜了,所有的委屈頃刻暴發(fā)。
勝似親生
每天早晨上班前,鄧雪松先幫腿腳不好的劉媽媽出攤,晚上下班后再幫老人把車推回家。后來雪松結(jié)婚了,美麗善良的妻子是他的同學(xué),她不但不反對他找這么個“累贅”,還成了他的幫手。休息日,別的年輕人吃吃喝喝、游山玩水,雪松夫妻卻直奔劉媽媽家,幫老人洗衣做飯打掃衛(wèi)生。雪松說,年輕人舉手之勞的事,在老年人看來卻是天大的困難,有時候不僅僅是錢的事。雪松兩口子把劉媽媽當(dāng)成自己的老人,大事小情沒有想不到的:糧油沒了馬上去買,引柴沒了趕緊去劈,燈壞了趕快修,燈泡一買就十多個。不知從什么時候起,劉媽媽不再喊雪松的名字了,只叫他“老兒子”,雪松呢,也把“大娘”的稱呼改成了“娘”。
農(nóng)村老人不容易,他們沒有退休金,積蓄又少,晚景如何,全靠子女了。多少親生兒女為了一點錢糧、一點柴、一點付出而打來打去,全然不顧老人的感受。而劉媽媽,卻得到了萍水相逢的老兒子無微不至的關(guān)愛。
有一次,鄧雪松無意中給娘打電話,娘支支吾吾的,原來她怕冬天沒有柴燒,又不愿啥事都麻煩雪松,就一個人到縣城外的山上砍柴去了。雪松眼睛潮濕了。放下電話,他馬上聯(lián)系妻子,倆人打車趕到山上。找到娘,雪松自己拿起鐮刀砍柴,妻子在一旁照顧老人歇息。山風(fēng)吹著,陽光依然溫暖。古老的大地,傳了幾千年的仁義禮智信,被這一家人做了通俗的注解。柴禾不斷地增多,雪松把它們捆成幾大捆,與妻子扶著娘,把柴禾運回家。臨走,雪松拉著娘的手說:“娘,這些柴禾夠燒一陣子,你自己千萬別再上山了,摔著了不是小事?!毖┧煞蚱薅际巧习嘧?,不可能再去砍柴,倆人工資低,日子也緊巴巴的,好不容易盼到當(dāng)月開工資,急忙買了一板車柴禾和一噸半的煤給娘送過去。
每到年節(jié),鄧雪松和妻子買東西都是三份——三處的老人呢,一家家地都要想到。母親節(jié)也是這樣,自己母親有的,娘也有,添件新衣,讓老人樂呵樂呵。娘穿著新衣,見了街坊鄰居話便多起來,自豪地告訴人家新衣是老兒子給買的。
老人的日子就這樣在雪松夫妻倆的照顧下安穩(wěn)下來,漸漸淡忘了失去兒子的痛。
花好月圓
一晃幾年時間過去了。
一天,鄧雪松的母親突然接到劉國東打來的電話。原來劉國東回吉林后因一時“義氣”幫人打架被判入獄12年,因表現(xiàn)好,人又老實,七年半后提前刑滿釋放。然而,就在他艱難尋找生活出路的時候,騎摩托車又被撞成腿部骨折。劉國東感到很絕望。他試著聯(lián)系從前的朋友和親戚,可在監(jiān)獄這么多年,物是人非,一些人不想理他,一些人聯(lián)系不上。他想念母親,想念入獄前那無憂無慮的日子,想念好朋友雪松,于是惴惴地把電話打到雪松母親家……
雪松母親沒有嫌棄他,更讓他驚喜的是,自己的母親還在建昌,被好朋友雪松一家照顧得好好的!劉國東喜極而泣。最高興的是劉媽媽,她以為兒子可能早就不在人世了,聽到這個消息后老淚縱橫,堅持第二天親自去吉林接兒子。雪松見說服不了娘,便于次日給老人買了車票,又給她帶上些錢,與妻子一起送她上了火車。
幾個月后,老人和兒子又回到建昌。雪松看到當(dāng)年健壯的東子哥一條腿打著石膏,一瘸一拐的,一副潦倒的模樣,一陣心酸?;丶液蠓蚱迋z一商量,決定先拿錢給東子哥治腿,腿好后再幫他找份工作。娘流著淚說:“老兒子,你管了娘還得管東子,娘這輩子欠你太多了。”
東子的事還真不好管。先是,雪松發(fā)現(xiàn)他與當(dāng)年一起服刑的人還有聯(lián)系,非常擔(dān)心。雪松帶東子哥出去散心,了解他的心理狀況,化解他心中的煩悶,給他買了手機換上新卡,勸他徹底忘了過去,開始新的人生。后來,雪松發(fā)現(xiàn)由于連連遭受挫折,東子染上了酒癮,不喝酒就難受。雪松理解東子的心情,找來戒酒偏方,幫他戒酒。那段時間,雪松和娘常和東子一起吃飯,看著他,不讓他喝酒。幾個月下來,劉國東腿養(yǎng)好了,酒癮戒了,雪松托人在冶煉廠給他找了份工作,鼓勵他好好干。
娘樂得合不攏嘴。雪松知道娘還有心事——東子得成個家。但娘和東子租住在不到40平米的小房內(nèi),收入僅夠溫飽,這樣的家境,誰肯嫁過來呢!
雪松還是那句話:“娘,有我呢?!彼奶幫腥?,女方一聽東子的條件,立即走人。好歹說動了一個,說看在雪松的面上,見個面。雪松知道農(nóng)村女子嫁人最看重房子,便打保票說,一定幫東子把房子買上。
就這樣,2010年3月,劉國東娶了媳婦。第二年,雪松夫妻拿出多年攢下的積蓄——本來打算自己改善住房的錢——幫劉國東買了新房,就是本文開頭提到的梨樹溝那處房子,三間瓦房,還帶個院子,可以種菜。有家有業(yè)后的東子信心滿滿,他在冶煉廠是裝卸工,沒活干時,也不閑著,四處打零工。雪松夫妻為了讓他一家有個穩(wěn)定的收入,想方設(shè)法,最后租下了建昌街里繁華地段的一處門市,自己出本金讓劉國東的妻子開了一個水果店。
接受記者采訪時,雪松說,現(xiàn)在東子夫婦一年能收入四五萬元,生活一天比一天好。遺憾的是,前段時間他和媳婦帶娘去錦州治腿病,拍片后醫(yī)生說腿關(guān)節(jié)韌帶壞死,只能維持了。不過娘心情還不錯,她走不了路,但能幫東子媳婦看店,覺得自己還有用。最讓雪松開心的是東子哥,他和出獄時判若兩人:在外邊努力打工掙錢,回到家中對娘十分孝順。每當(dāng)下雪,他會第一時間跑幾里的路,趕到雪松母親家掃雪。當(dāng)初雪松幫他買房子的錢,他執(zhí)意還,一次還五千一萬的,已還得差不多了……
雪中炭、雨中傘、泥濘中伸過來的一雙手、絕境中關(guān)愛的眼神……正是這些看似簡單實則偉大的行為,構(gòu)成人間最溫暖的風(fēng)景,賦予人們努力前行的力量——我們從不孤單,因為有你相伴。2016年,雪松一家被評為全國“最美家庭”。愛心,會傳遞得更遠(yuǎn)。
(感謝葫蘆島市婦聯(lián)、建昌縣婦聯(lián)協(xié)助采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