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愛玲
某天閨蜜給我發(fā)來一張數(shù)據(jù)圖,并附了一段說明:兒子從6歲以后,女兒從12歲以后可愛指數(shù)開始直線下降,兒子在青春期討厭指數(shù)較輕緩,女兒的青春期討厭指數(shù)直達谷底。而孩子成人之后,女兒能慢慢恢復對父母的親近,兒子將一直保持一段距離。所以,有女兒的父母,請在女兒青春期時一定頂住,告訴自己,黎明前的黑暗終將過去。而有兒子的父母,祝賀你們,兒子6歲以后就可以計劃空巢以后的自由生活了。
可我全然沒有感覺到自由生活來臨。兒子現(xiàn)在仍然非常黏我和他爸爸。有時候我很不理解也很不耐煩。
我找了一個做兒童教育心理咨詢的朋友。他從咨詢師的角度,詳細詢問了我家庭的具體情況。
我開門見山拋出我的疑問:“孩子長到六七歲,不都開始推開父母了嗎?我家這個怎么完全相反?”
他直接笑了:“你說的沒錯,但這種情況,是理論上正常的成長軌跡。在6歲之前,孩子和父母有大量的親密相處的時間,安全感被完善地建立起來,長到六七歲,他會萌生獨立意識,開始脫離父母。但是,為什么有那么多孩子做不到?因為小時候,家長陪他的時間太少了。幾乎所有問題,都與這個根源有關(guān)?!?/p>
他繼續(xù)分析:“你看,孩子兩個半月你就斷掉母乳,這是非常早的。喂奶不止提供營養(yǎng)和健康,更是母子之間的一種親密聯(lián)結(jié)。雖然你也有特殊原因和情況,但必須承認,這個聯(lián)結(jié),在兩個半月的時候斷掉了。斷掉母乳之后,你直接去上班,孩子一整天見不到你,他的內(nèi)心在渴望和尋找。孩子一歲左右開始,你和先生頻繁出差,孩子時不時被姥姥姥爺帶回老家。在他心里,爸爸媽媽的角色,被姥姥姥爺替代了。而后來,姥姥突然離世,他最依賴的人一下子從他的生活中被抽離。你看,在孩子前面幾年,其實一直活在動蕩里。只是,他不會表達。他的語言能力,尚不能夠向你們傾訴他內(nèi)心的感受?!?/p>
他說完這些,我五味雜陳百感交集,幾乎要落下淚來。在有孩子的前幾年,我和先生,的確不是合格的父母。
我母乳一直不足,兩個月時母乳量已微乎其微,兒子對奶粉也很適應,索性直接斷掉了我這點“漱口水”。那時我自以為是地認為,斷掉母乳,我在家也毫無用處,還不如去上班。那幾年,我和先生的工作出差特別密集。我錯誤地以為,小嬰兒只會吃吃睡睡,跟著誰都一樣,我們在不在家,根本無所謂。
如今想來,是多么錯誤和無知。
咨詢師說:“孩子自小與父母、尤其與媽媽的親密依賴太少,安全感就沒有很好地建立起來。所以現(xiàn)在他的內(nèi)心需求特別大,才會特別黏你們。你看,當初偷的懶,早晚都要還。別擔心,現(xiàn)在他才6歲,補償還來得及。如果等到16歲,那才是真的為時已晚后悔莫及。”
我終于明白根源在哪。我不能要求他像那些擁有強大安全感的孩子一樣,更不能強制性推開他,要求他斷掉依戀。就像一個胃口從未吃飽的人,你要求他拒絕美食。就像一個需求從未被滿足的人,你要求他做斷舍離。一個孩子,從來無法強制要求父母,只能用情緒表達他的渴求和不滿。而我們,卻把它視為矯情、嬌氣,對他訓斥、不耐煩。這是多么殘忍的事。
一個孩子真正的安全感是:媽媽在身邊,她的愛也在,我是安全的。媽媽不在身邊,她的愛仍在,我仍是安全的。而安全感不足的孩子,只有父母在身邊的時候,他才感覺自己安全。一旦父母離開,他就會處于不安和戒備狀態(tài)。
我更加理解了兒子剛上幼兒園時為什么格外艱難,每天都要大哭著,被老師像揭膏藥一樣從我身上扒下來,抱進去,哭了整整半年。也理解了為什么小學開學的第一周,他會在早上醒來就哭著說“不想上學”。
咨詢師朋友補充說:“你要看到,孩子適應幼兒園哭了半年,適應小學只用了一周,這是多大的進步??!你應該認可他?!笔堑摹N乙欢戎涣w慕“別人家的孩子”,卻忽略了自己孩子的進步。
我特別感謝他對我說:“彌補陪伴,并不需要你重新拿他當嬰兒照顧,而是一家三口黏在一起,賴在一起,就像熱戀時一樣——哪怕各自捧著一本書,哪怕什么都不做,就是愿意和彼此膩在一起的感覺。等到彌補了他內(nèi)心的缺失,真正從親密關(guān)系中獲得了安全感,到那個時候,他會主動推開你?!?/p>
所有父母對子女的愛,都是為了分離。而在分離之前,我們要給予孩子的,是最充分、足夠的陪伴。
我和先生兩個人,拿出了有史以來最高效的執(zhí)行力。先生下班比我早,回家后就帶兒子去跳繩、奔跑、踢毽子。我晚上就陪他練字、寫作業(yè)。周末全家一起外出踏青喂動物,晚上在燈下一起讀書背詩詞。我耐心聽他講幼稚的故事,認真看他模仿老師教學,我們把曾經(jīng)覺得特別麻煩特別浪費時間的事,全都變成高質(zhì)量的陪伴。
永遠不要在他需要你的時候,漠視不理,只顧自己玩手機。永遠不要在他渴望陪伴的時候,丟給他一部冷冰冰的IPAD。永遠不要在他因得不到關(guān)注而鬧情緒的時候,打開電視讓他自己看動畫片。曾經(jīng)欠下孩子的陪伴,一定要盡早償還。如果太遲,他的創(chuàng)傷將不可修復不可逆,他的心門,將永遠對你關(guān)閉。
多慶幸,一切都還來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