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法國特約記者 董銘 ●本報記者 韋曦
暑期末進口片“第一槍”將由法國知名導演呂克·貝松打響。他所執(zhí)導的科幻電影《星際特工:千星之城》將于25日在中國上映??苹妙}材電影一直被好萊塢霸占,此片的賣點除了導演的大名,投入1.77億美元巨資打造的太空特效場景也令許多觀眾期待。20日,《環(huán)球時報》記者參加了《星際特工》的北京首映禮,在現(xiàn)場聽呂克·貝松講述作為好萊塢體系外的“異類”,該電影如何脫穎而出。
“好萊塢10倍的想象力”
《星際特工》電影改編自法國漫畫《韋勒瑞恩和洛瑞琳》,講述28世紀人類特工韋勒瑞恩(戴恩·德哈恩飾)和洛瑞琳(卡拉·迪瓦伊)在廣闊宇宙的一系列冒險。為《星際特工》在華造勢,周日晚,呂克·貝松穿著印有《韋勒瑞恩和洛瑞琳》漫畫圖案的T恤,與中國影迷、媒體提前觀影并進行交流。
雖然《星際特工》面對同期《敦刻爾克》的競爭在北美票房表現(xiàn)不佳,貝松依然信心滿滿地表示“第一部科幻電影就是法國1902年拍攝的……無論你對這部影片喜歡與否,在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方面,這部影片要比過去10年好萊塢任何一部電影都強10倍以上?!?/p>
然而他并不把這一切歸功于自己:“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獨立做電影。我們有約2000人的團隊,其中包括中國人、巴西人和法國人?!缎请H特工》是包含我們所有人的想象力,共同創(chuàng)造的作品。”
當問及吳亦凡的加入是不是考慮到在中國市場賺一筆時,貝松說:“我剛認識吳亦凡時,真不知道他那么有名?!彼貞浾嬲l(fā)現(xiàn)吳亦凡是個“大咖”,是在他第一天到攝制組時,“入口處大概有15個中國女孩尖叫‘吳亦凡,連蕾哈娜前一周來拍攝時都沒有人為她尖叫?!?/p>
貝松表示,《星際特工》的故事發(fā)生在28世紀,不在電影里設置一個中國角色是很奇怪的,“(中國觀眾會認為)你覺得我們中國人沒有能力去外太空嗎?”他也不吝表示對中國電影的喜愛,并呼吁健康的電影市場應該有多樣的電影,“就像我們平時吃飯,任何東西都要吃一點,這是我醫(yī)生給的建議?!?/p>
回歸科幻的貝松
以大制作、高風險為特點的科幻片似乎已經被好萊塢壟斷,近年來在好萊塢外,幾乎只有貝松曾成功挑戰(zhàn)過這個類型。這名馳騁歐洲多年的商業(yè)大導,20年前就拍過《第五元素》的高口碑科幻片。如今貝松又拍出心儀多年的《星際特工》,以更華麗的特效和宇宙觀,加上法國人特有的浪漫和幽默,再次向科幻電影的霸主發(fā)出挑戰(zhàn)。
從上世紀80年代出道起,貝松就十分鐘情于科幻題材,他的處女作《最后決戰(zhàn)》就是一部風格獨特的低成本科幻片,奇詭的想象力在之后的作品中都有閃現(xiàn)。在《這個殺手不太冷》等動作片大獲成功之后,貝松1997年拍攝了歐洲電影史上“最貴電影”《第五元素》,成本高達7000萬歐元。貝松不僅調用了自己所有的資源,還力邀歐洲漫壇大師莫比烏斯、巴黎時尚巨子讓-保羅·高緹耶等人助陣。電影風靡全球,2.6億美元的票房對于法國電影業(yè)也意義重大:并非只有好萊塢才能拍科幻大片。
《第五元素》后,貝松沒有再拍純粹的科幻片,但經驗仍被他用在《亞瑟與迷你國》《阿黛拉的非凡冒險》等作品中。貝松上一部作品《超體》算是“準科幻片”,是一部法式“超級英雄電影”,借助美國女明星斯嘉麗·約翰遜的人氣再次獲得全球大賣。從主題和背景上看,《星際特工》可以說是《第五元素》的升級版,2000多個特效鏡頭和數(shù)不清的外星種族只為打造一個逼真的28世紀,這需要的不僅僅是時間和金錢,還有文化背景和整個工業(yè)體系的支撐。
好萊塢外科幻難拍
放眼全世界,如今能拍出《第五元素》這種體量的非好萊塢科幻片屈指可數(shù)。在美國電影還未稱霸全球的年代里,尚有德國的《大都會》、蘇聯(lián)的《通向行星路》《潛行者》等優(yōu)秀科幻片存在過。如今在好萊塢之外,更多的是像英國的《月球》《別讓我走》這樣用絕妙創(chuàng)意來吸引觀眾的“小成本科幻片”。而像西班牙的《機器紀元》費時費錢玩特效的電影,卻得不到太多觀眾買賬。
日本依托龐大的動漫產業(yè)和數(shù)碼技術,多年來也拍出不少科幻片。從哥斯拉、奧特曼系列,到《最終幻想》系列,都是已經打出日本國門,走向世界的大型IP,甚至反過來成為被好萊塢青睞的題材。近兩年雖然也有如《寄生獸》等上佳之作,規(guī)模上卻遠不及好萊塢。中國已誕生《三體》這種優(yōu)秀的科幻小說,但要真正搬上銀幕拍成大片,還需要整個電影行業(yè)穩(wěn)扎穩(wěn)打的積累,操之過急難免會浪費好I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