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國富
[摘 要]文言文是中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內(nèi)容,因此教師要重視學生的文言文學習。以“讀”攻“讀”的誦讀見義教學是文言文教學的獨特優(yōu)勢,即教學實踐中進行自讀、范讀、競讀、譯讀、悟讀、背讀六個梯度的文言文朗讀訓練,以發(fā)揮誦讀見義教學的作用。
[關(guān)鍵詞]文言文;誦讀見義;梯度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7)24-0023-01
誦讀見義是根據(jù)課文的字音、語氣、節(jié)奏、情感朗讀而進行的熟悉、感知、理解、記憶文言課文的過程,是學生通過朗讀來感悟、品味作者的語言,并由此理解文章內(nèi)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進而把握文章主旨的過程。因此,文言文教學應注重教給學生誦讀的方法,由易到難螺旋式上升,梯度攀爬復誦見義地誦讀課文。在講究層次、強調(diào)認知規(guī)律的基礎(chǔ)上,我認為文言文教學大致可分六個朗讀梯度,以達到復誦見義的效果。
一、梯度朗讀
1.自讀
首先,要求學生借助課文注釋和工具書進行預習自讀。自讀生疑,要特別注意疑難字、通假異讀、古音異讀等。遇到疑難,做上標記,通過課文注釋,借助工具書,以小組討論的形式來解決。
其次,要求學生分清句讀,千萬不可讀破句?!熬渥x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文言文重斷句、重語感,在朗讀中,應讀出語感來,產(chǎn)生對句讀的感覺。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分清句讀,對初中生來說是個難點。于是我讓學生在讀準字音后,去掉課文標點,要求學生在無標點的情況下誦讀課文。學生興趣盎然,爭先恐后地誦讀、斷句。在活躍的課堂氛圍中,收到了不錯的誦讀效果。
再次,要求學生讀出語氣。誦讀文言文,除了讀準字音,讀清句讀外,還要把握語氣,悟出情感,品出韻味。讀出語氣就是要把握好輕音、重音和顫音,做到語調(diào)錯落有致,讀出感情和氣勢。例如,“蓮,花之君子者也”要讀出陳述語氣;“其真不知馬邪?”要讀出反問語氣。
2.范讀
范讀,即教師把課文讀懂、讀順、讀通。范讀易感染學生的情緒,可讓學生在細心聆聽時如身臨其境,陶醉其中,縮短與文本的距離。
3.競讀
小組競讀,男女生分讀。用對比方式引導全班學生在字音、停頓、語氣都掌握好的基礎(chǔ)上,讀準、讀齊、讀暢,把文章讀出味,讀出情,讀出意。
4.譯讀
宋代學者程顥說:凡看文字,先須曉其文義,然后可求其意,未有文意不曉而見意者也。通過多次朗讀,學生可形成良好的語感,聯(lián)系所積累的知識,對照課文注釋與工具書理解詞句,讀懂其內(nèi)容,為見義奠定基礎(chǔ)。
5.悟讀
文言文誦讀不僅要了解課文翻譯,還要在整體了解大意的基礎(chǔ)上悟讀出文章的主旨、感情及蘊含的意義。教師應引導學生抓住文本中的關(guān)鍵字、詞、句進行揣摩、分析,以讀代悟,讓這些深奧難懂的“無味”的文言文活起來,達到一種可聞、可見、可感的意境。
6.背讀
悟讀理解文章的主旨寓意、作者傳遞的感情之后,學生閱讀興致正濃。教師應趁熱打鐵,指導學生在熟讀的基礎(chǔ)上進行背誦。
二、復誦見義
教育家孔子提倡“復誦見義”,特別重視復誦后的主題理解、感悟體驗、評價鑒賞。
那么,究竟什么是“復誦見義”?
“復誦見義”中的“誦”是梯度“誦讀”,它具有主動學習的特點?!皬汀笔浅事菪紊仙⑻荻扰逝赖难h(huán)往復,有較強邏輯與層次感?!耙娏x”是指學生在“復誦”基礎(chǔ)上,對文言文內(nèi)容、情感、主題、結(jié)構(gòu)等方面的正確理解,對語言的審美感悟,并不斷挖掘文言文的深層意境。如教學《陋室銘》時,可以讓學生在準確把握節(jié)奏、重音和語調(diào)的基礎(chǔ)上進行朗讀。如: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鬃?云:何陋/之有?“復誦”全篇以“惟吾德馨”主旨句統(tǒng)領(lǐng),而“山”“仙”“水”“龍”均可作為重音,以類比來托物言志點明主旨,較好地表達了作者甘居陋室、安貧樂道的高尚節(jié)操(見義)。最后一句引用孔圣人的話作結(jié),宜用高聲調(diào)。這樣就能使學生體味文章的節(jié)奏美,更能體現(xiàn)主旨美。
可見,文言文教學通過“復誦見義”的方法能讓學生“成誦于口、領(lǐng)會于心”。
總之,誦讀訓練是文言文閱讀教學走向成功的先決條件,教師要重視對學生文言文誦讀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在誦讀中理解、積累、感悟以及模仿、借鑒優(yōu)美的文學語言,進而把握文章情感、主題,便能達到復誦見義。
(責任編輯 柳 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