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天露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24-0-01
作為清代第一詞人納蘭容若,其詞更是巧妙地將日常生活和自然景物融入其中,不管是抒寫相思的凄苦、還是傷春傷離、哀嘆亡妻,都均能意到筆隨,巨細必達。今日便來細談其詞中的意境美。
一、情景交融的意境美
《人間詞話》中第6、7則曾說道:境非獨謂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由王國維之見,情景交融對意境美的構(gòu)造很重要。
(一)情景并茂
以情景交融創(chuàng)造意境的寫法是我國古代詩歌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既能深化感情,又能使感情形象化,使意境具有強烈的藝術(shù)感染力。納蘭容若有意識地把自己的感情滲透在景物之中,細細品讀,又一陣悲涼襲上心頭,那就是作者的情感帶來的。以《虞美人》為例:
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夕陽何事近黃昏,不道人間猶有未招魂。
銀箋別夢當時句,密綰同心苣。為伊判作夢中人,長向畫圖清夜喚真真。
納蘭容若是中國詞史上一位著名的“傷心人”,其詞情真意切,清麗凄婉,特別是為悼念其早逝的妻子盧氏而寫下的許多詞篇,更是泣血之作,哀感頑艷。
首句的“梨花零落”奠定了整首詞的哀傷基調(diào),一個“薄”字蘊含了深刻的感情,春逝的哀嘆,時光飛逝的無奈,亡妻不歸的無情,春無情,時光無情,人無情。可憐一個有情人還佇立在梨花樹旁,即使心中知道妻子已經(jīng)不可能再回來了,但還是不能釋懷,想要招魂來緩解內(nèi)心的痛苦。到這里,詞所列出的意象仿佛推出了一個定格鏡頭,長久地映入我們的腦海之中,讓我們深深為之感動。
下闋很自然地引出對于往日生活的回憶?!般y箋別夢當時句,密綰同心苣”“別夢”時心誓,愿生生世世結(jié)同心。人已逝,想到當日的誓言,如今自己已形單影只,同心結(jié)與誰結(jié)。于是作者再次想到了“為伊判作夢中人,”以杜荀鶴《松窗雜記》的趙顏喚畫中人真真為典故,希望夢中的妻子也能和自己也能被喚出來,與自己共結(jié)同心。然而這一切都是詞人自己的奢望,梨花已落,妻子已去,夕陽下的人終究是一個人。
(二)景中藏情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道:“昔人論詩詞,有景語、情語之別。不知一切景語皆情語也。”納蘭用自己的妙筆,將自己的感情寄托在景物中,借著對景物的描寫,達到情與景的交融。如《菩薩蠻》:
飄蓬只逐驚飆轉(zhuǎn),行人過盡煙光遠。立馬認河流,茂陵風雨秋。
寂寥行殿索,梵唄琉璃火。塞雁與宮鴉,山深日易斜。
納蘭容若曾有過一段塞上生活,此為過明皇陵的感懷之作。全篇都是景語,但是卻可見出詩人的今昔之感、興亡之嘆。前兩句意象語,言世事變更,榮華消歇。前句表面是寫衰落凋零之飄蓬被敬飆驚起所顛沒,實則是喻前明之亡傾;后句“過盡”與“遠”均是人事變更,繁華不再之意象。從表面看,都是一連串的意象,卻是深有寓意。
下闋寫陵寢蕭瑟景象以及祭陵時情狀。“寂寥”二字應(yīng)是帶起全詞的兩個字,昔日的種種歡騰熱鬧,今日卻是如此的凄清,無人問津。這讓詞人心中充滿了感傷。尾句言祭奠之后,山深夜長,一切重歸寂寥,緣此原乃亡國舊君陵寢故也。塞雁與宮鴉是唯有之點綴生命,一片啼鳴而已。
整首詞無一詞直接描述作者的心聲,確能看出詞人哀嘆興衰之情,在創(chuàng)作這首詞時也精當?shù)厥褂昧艘恍┰~,例如“寂寥”、“過盡”“風雨”。
二、虛實相生的意境美
王國維先生在《人間詞話》中論“造境”與“寫境”曾提及:“造境”與“寫境”之分主要是由不同的藝術(shù)創(chuàng)造方法所造成的。它們構(gòu)成的材料雖然相同,都“必求之于自然”,然造境主要是由理想家按其主觀“理想”及虛構(gòu)而成,而“寫境”則主要是由寫實家按照其客觀“自然”描寫而成?!霸炀场笔恰疤摌?gòu)之境”,“寫境”即是“寫實之境”。詞通常由詩人的想象和寫實,經(jīng)過藝術(shù)加工打造而成,這使他的詞極富有藝術(shù)之美。如《臨江仙》:
六曲闌干三夜雨,倩誰護取嬌慵??蓱z寂寞粉墻東,已分裙釵綠,猶裹淚綃紅。
曾記鬢邊斜落下,半床涼月惺忪。舊歡如在夢魂中,自然腸欲斷,何必更秋風。
詞的上片化虛為實,本是納蘭所想,但卻以實寫的方式展現(xiàn),“六曲闌干三夜雨”是寫故鄉(xiāng)的雨季,接下來寫自己擔憂花被催折,“可憐寂寞粉墻東,已分裙釵綠,猶裹淚綃紅”是想象花之神態(tài),“已分裙釵綠”謂葉,“猶裹淚綃紅”謂花,納蘭以其神奇的功底將這些設(shè)想之物寫得活靈活現(xiàn),并將自己內(nèi)心的哀花傷逝的悲傷。
詞的下片寫納蘭的回憶?!棒W邊”謂花插人鬢,風姿綽約?!鞍氪矝鲈滦殊臁毖约讶藡趁淖藨B(tài)。此為以人寫花?!白匀荒c欲斷,何必更秋風”二句暗合“斷腸花”意,花名腸斷,人今斷腸,所以花魂憔悴,人魂黯然,皆心傷之故,雖無秋風秋雨也雖不堪。既是實寫內(nèi)心之情,又虛寫回憶中的當年種種。
由此看來,納蘭不僅善于應(yīng)用典型的意境來表達內(nèi)心的情感,而且還善于形象思維,由實寫虛,虛中見實,在強調(diào)審美主體的感受時,又以具象的形象來描繪,構(gòu)成具體而豐富的意境,把這些感受變成鮮明的形象,使讀者在感受到具體的情和景的同時,又能感受到詞作的意境美。
一首詞可勝在許多地方,比如說意境美、時空美、含蓄美、內(nèi)涵美,但是意境美是核心。意境勾連著作者、讀者、文本等各方面,幾者都相互映襯著,意境美最能體現(xiàn)三者。所以在讀納蘭詞的過程中,我們也可以看到作為“滿洲第一詞人”的他,寫詞時的才華卻是讓人折服的,內(nèi)容上的個人哀怨體現(xiàn)了他向來的“哀感頑艷”,反映了滿清貴族青年的人生苦澀,藝術(shù)上的純情銳感,不假功力,字里行間都內(nèi)含著一種意境美?!霸~以意境為上”正因為詞的意境上的上乘,才讓整首詞富有張力,成為我們欣賞和借鑒的寶貴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