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黑島傳治是日本無產階級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都是以描寫底層貧農或者是戰(zhàn)爭為題材,揭露了資本主義和地主階級的剝削,充分表達了對廣大勞動人民的同情。本文以其處女作《電報》為研究對象,重點從登場的主要人物各自進行分析,深層探討這部作品。
關鍵詞:黑島傳治;貧農;反戰(zhàn);妥協(xié)
作者簡介:諶茂枝(1993-),女,漢族,湖北黃岡人,遼寧大學外國語學院日語語言文學碩士生。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24--01
一、作者概況
十九世紀二十年代末到三十年代初,日本無產階級文學以燎原之勢占領日本文壇,涌現(xiàn)出一批十分優(yōu)秀的無產階級作家。其中,既沒有參加日本共產黨,也未站在無產階級運動的最前線的黑島傳治雖不像葉山嘉樹、徳永直和小林多喜二那樣,從開始發(fā)表作品就轟動文壇,但毫無疑問他終生恪守革命文學的信念,踏踏實實從事創(chuàng)作活動,是當之無愧一流的無產階級作家。日本著名評論家小田切秀雄曾評價黑島傳治說,“這位質樸的作家,需要一些時間才能更廣泛地為一般人所知?!盵1]戰(zhàn)后,日本文學界對他的評價逐步有所提高。
黑島傳治的一生是不幸的。他于1898年出生于香川縣小豆島一個農民家庭,內海實業(yè)補習學校畢業(yè)后,在島上的一個醬油廠就職。1919年春季入早稻田大學預科,剛學了半年英文就被征入伍,翌年五月開往西伯利亞。從1923年開始創(chuàng)作的十年之間,他發(fā)表的作品有《電報》、《兩分硬幣》等六十余篇短篇小說,一部長篇小說《武裝的城市》,一部《軍隊日記》和評論小說《反戰(zhàn)文學論》等。由于《反戰(zhàn)文學論》和《武裝的城市》表現(xiàn)了黑島的無產階級立場,發(fā)表之后立刻遭到查禁,之后他不畏強暴發(fā)表了《入伍青年應該做什么?》,被判處監(jiān)禁兩個月,但盡管如此直到被病魔奪去生命,他始終沒有屈服一直堅持革命文學,在敵人的監(jiān)視下告別他所詛咒的社會。黑島傳治的作品大致可分為三類:一類以農民為題材,一類以戰(zhàn)爭為題材,還有一類較少,寫的是工人生活。他出身于貧農家庭,熟悉貧農生活,其作品中塑造了各種類型的貧農形象,樸素、真實而又生動。在黑島筆下,呈現(xiàn)的是一幅幅貧苦農民悲慘絕望生活的陰暗圖景。其中,處女作《電報》這一短篇小說雖然沒有包含像黑島其它短篇小說中投放的死亡要素,卻足以引人深思。
二、內容及主要人物分析
《電報》的主人公源作夫婦千辛萬苦花了大半輩子積攢下幾個血汗錢,為了不讓獨生子谷元跟自己走同樣的路,讓他到城里投考中學,不料卻招致地主走狗小川的訓斥和村子里眾人的非議,并被強行提高了納稅數(shù)額。源作夫婦最終抵不住壓力,只得用電報把兒子叫回來,盡管三天后收到了縣立中學考試及格的通知,也沒再讓兒子上學。結局是谷元到了地主的醬油廠里當了小學徒,其人生軌跡在兜兜轉轉后沒有發(fā)生任何改變。
父親源作家境貧寒,是一個連村里的普通戶都不如的自耕農。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省吃儉用耗光所有的力氣才攢到一點錢,而醬油廠的老板和地主啥也沒干就賺了很多錢,過著富裕體面的生活。因此他打心眼兒里不希望兒子和自己一樣,明白知識改變命運這一道理,毅然決然地送兒子去城里投考。一開始盡管遭到了其他人的冷嘲熱諷和妻子的動搖,他也十分堅定沒有改變初衷。后來遭到了村會議員小川要提高納稅額的威脅,他終于放棄了要改變兒子命運的這一想法。毫無疑問,源作這一主人公是具有極大的進步性的。首先,他深感現(xiàn)實的不公平,面對這一切他并沒有坐以待斃。其次他深刻明白知識改變命運這一道理,拼命攢錢希望兒子通過讀書獲得全新的人生,并且面對周圍人的流言蜚語他始終立場堅定。但是最后他還是放棄掙扎輸在了貧窮上,心甘情愿地接受兒子同自己走同樣的路。從這一點來看,源作是軟弱的,在受到金錢的威脅之時他還是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妥協(xié)。
妻子紀野是當時貧農的真實寫照,膽小怕事并且極度自卑。從一開始她就不敢向村里人透露兒子去投考的事,但很快村里人就都知道了。作為莊稼漢的老婆,她深感自己地位低賤,去車站外接考完試的兒子都不敢和那些富人站在一起。她一直生活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這使她渾身上下充滿了奴性的細胞,不想改變現(xiàn)狀也不想作出任何反抗。
村會議員小川一直喜歡仗著自己的勢力刁難窮人并以此取樂,他是當時壓迫貧農的地主階級和資產階級的代表,勢利而又殘忍。盡管說源作送兒子去城里投考跟他沒有什么直接關系,但他就是見不得窮人好,想盡辦法也要折磨他們。他以人一上中學就只會變得驕傲自大,不干活,光摳道理對村子不利這一歪理說服源作,更重要的是他以提高納稅額相威脅,充分展示了那個時代下地主階級和資產階級壓榨貧農的丑惡嘴臉。
兒子谷元全篇沒有過多的描述,但在為數(shù)不多的側面描寫中可以得知他是一個成績優(yōu)異刻苦懂事的少年,他是這個時代的犧牲品。對于人生不管他再怎么努力,也無濟于事,任何人的一個舉動對他的影響都是致命的。他注定要同父母走同樣的路,在醬油廠當一輩子的小學徒。沒人會在乎他的感受,也沒人會為他感到可惜,就算他收到了縣立中學考試及格的通知,他的人生軌跡也不會發(fā)生任何改變。
三、結語
處女作《電報》是黑島為貧農發(fā)出的無聲吶喊,字里行間都包含著無可奈何。源作想要改變兒子的未來,但他沒權沒勢別說敵不過醬油廠老板和地主,連村會的一個議員一念之間都足以讓源作整個家遭受滅頂之災。底層小人物只能在夾縫中拼命求生,活下去都很艱難,想要試圖改變現(xiàn)狀又談何容易?文章結尾處,“現(xiàn)在,他們的兒子正在醬油廠當小學徒哩”引人深思,十分沉重。在那個時代,有千千萬萬像源作一家這樣的貧農,他們一直處在水深火熱之中,他們的人生一直被別人所左右毫無選擇。戰(zhàn)爭最先遭殃的就是貧農,使得原本生活艱難的他們更加雪上加霜。黑島初期的作品中就充斥著反戰(zhàn)的情緒,這一直貫穿他整個寫作生涯,一直到后期監(jiān)禁都沒有動搖過。
注釋:
[1]《黑島傳治全集》,第一卷第三七三頁。筑摩書房一九七零年版。
參考文獻:
[2]李弘慧:「從“撫順”到“齊齊哈爾”—評黑島傳治及其兩篇反戰(zhàn)小小說」[J].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