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私權與身份證的歷史性對決?——印度最高法院24日宣布,“隱私權”是受憲法保護的公民基本權利。這意味著,這項里程碑式的判決,將對印度的身份證明系統(tǒng)產(chǎn)生巨大影響。
據(jù)《今日印度》網(wǎng)站24日介紹,印度身份證明系統(tǒng)最初于2009年提出,2014年啟用,目標是為每一名印度公民設置12位“身份證號”,并與其指紋和虹膜掃描相匹配,以減少詐騙社會福利情況的發(fā)生。民眾可自愿提供相應生物辨識資料,供政府錄入資料庫。目前,已有超過11.3億印度人注冊了該身份證明系統(tǒng)。不過近年來,印度政府開始強迫民眾加入該系統(tǒng),除社會福利外,申請退稅、貸款、銀行開戶、買賣不動產(chǎn),都要通過該系統(tǒng)進行。再加上相關數(shù)據(jù)庫涉及包括社會關系、購買愛好在內(nèi)的多項個人隱私內(nèi)容,該系統(tǒng)受到不少批評。有人控訴稱,該身份證明系統(tǒng)嚴重侵犯隱私權。有律師認為,“民眾已經(jīng)不是他們自身的主人”。
今年7月,印度高等法院就隱私權是否屬于公民基本權利進行審核,并兩次給予否定判決。不過9名法官24日推翻之前的判決,裁定隱私權與印度憲法第21條相符。對此,印度首席檢察官維努戈帕爾表示反對,認為“隱私”的概念太模糊,尤其在印度這樣連溫飽都成問題的國家,隱私權顯得微不足道。也有支持設立隱私權的律師認為,這次判決只是很小一步,無法確定最終效果,“很可能只是一張空頭支票”。▲
(李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