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翠紅+劉慶良
學生“能寫作”是語文能力的體現(xiàn)。現(xiàn)在孩子談“文”色變,抓耳撓腮。究其原因,一沒興趣,二沒材料。卻迷戀網絡,成了宅居的“低頭族”。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寫不好作文,是因沒“米”下鍋。巴金說過:“寫作就是無技巧的再現(xiàn)生活?!鞭r村孩子有廣闊的田野,豐富的生活。讓孩子抬起頭來,觀察生活,打開生活的寶庫,尋找作文“材”路,快樂自由寫作。
一、從多彩的校園生活中取“材”
學生大多在學校度過,校園生活為學生提供了鮮活的寫作素材。
1.各項競賽活動
有趣的競賽活動,學生參與積極,情緒高漲,在成就感的驅動下,學生樂于寫競賽過程。如在“經典誦讀”比賽中,把學生分成四組,分四個項目比賽:唐詩、宋詞、《千字文》、《論語》。黑板上有評分表及時公布。通過比拼,哪些同學背誦熟練,有感情,表現(xiàn)好,大家有目共睹。比賽激勵了學生寫作的欲望,也提供了生動的素材。
會說就會寫,每節(jié)課前,安排學生“單口秀”,比比誰說的最精彩。學生輪流說一段話,可以講小故事、背精彩片段,也可以說新聞、講笑話?;顒蛹儒憻捔藢W生的膽量和口頭表達能力,也培養(yǎng)了學生觀察生活的習慣。
2.有趣的操作實驗
學生好奇心強,喜歡實驗課。我就指導學生做課外實驗,如:“鹽水浮雞蛋”、“燒不壞的紙船”。實驗前先展示所需材料,然后操作講解,不時提問,當學生不理解時,再解說其中原理。實驗后,學生能按步驟寫出過程,再寫同學們的反映和自己的想法,就成了不錯的習作。
3.豐富的課外活動
玩是孩子的天性,每年的運動會,體育課上的接力賽、打球、拔河,大課間的夾球跳,砸沙包等活動,都是孩子鐘愛的,引導去寫喜歡的,字里行間自然就洋溢了快樂和滿足。
4.快樂的集體勞動
擦窗子、擦瓷磚、掃地、整理桌凳、清除雜草,在這些勞動后,我讓學生寫寫合作過程。看到干凈的地面,窗明幾凈的教室,擺放整齊的桌凳,清除雜草后的草坪,有怎樣的心情。在拔草過程中,學生認識了哪些植物,觀察到漂亮的蝴蝶,采集了美麗野花。勞動的收獲和喜悅就自然流淌于筆端。
二、從溫馨的家庭生活中取“材”
遠離鬧市的鄉(xiāng)村,四季分明,如詩如畫,豐富了學生的生活體驗,也提供了素材。而家庭是他們幸福的港灣,家中的每個故事,像顆顆珍珠,串起孩子們多彩的童年。
1.感受鄉(xiāng)村生活的美好
鄉(xiāng)村四季,色彩紛呈。春天,麥苗青青,菜花金黃;夏天,秧田碧綠,一望無邊,荷葉田田,隨風起伏;秋天,金色稻浪翻滾,成熟大豆咧嘴;冬天,潔白雪花飛舞,耐寒臘梅綻開。引導學生投入自然的懷抱,感受自然的神奇變化,描繪農村的美麗風景。
2.感受親情的溫暖
中秋家人團聚,春節(jié)除舊迎新,平時和睦相處。一句溫暖的話語,一杯沏好的香茶,一道精心制作的佳肴……無不包含濃濃的親情。尤其身體不適時,親人焦急的目光,精心的呵護,在孩子的心中打下深深地烙印。感受家人的摯愛,寫出的文章也會令人動容。
3.體驗家務的快樂
為激勵學生做家庭的小主人,我擬定寫作的話題,如:《我會做飯了》、《我最拿手的菜》、《今天我當家》。引導他們做做家務,每周掃地擦桌,學做飯菜。當孩子體驗到成功,享受那份快樂時,就有了寫作的沖動,也樂于寫下生活感悟。
農忙時節(jié),看到大人那么辛苦,學生也下田拔秧、插秧,殊不知,鬧了不少笑話:有下田邁不開步的、秧苗雜草不分的、秧插不了幾棵,泥水濺了一身,成了泥猴的。寫出來,就是精彩的“生活”。
三、從紛繁的社會生活中取“材”
選材不能停留在以上層面,還要引導學生深入社會,采訪家鄉(xiāng)名人,參觀企業(yè),外出游覽。開展語文實踐,拓寬學生的選材空間。
1.采訪名人
學生開始對名人的認識不清。我告訴他們,家鄉(xiāng)有許多名人,都值得寫一寫。如企業(yè)的老板,民間藝人,大廚,退休干部等,可以在師長的引薦下采訪,采訪前擬定提綱,做好準備。采訪時及時記錄。采訪內容稍加整理,就成了習作的主要內容。
2.寫參觀記
我們的家鄉(xiāng)有不少工廠。有玩具廠、電子廠、鞋廠等,指導學生有序參觀,就能有條理地寫出。寫作前一兩周,對學生進行參觀前的指導,給學生足夠的時間,找機會隨大人參觀。比如:參觀毛絨玩具公司,首先看公司的外觀、環(huán)境,由遠及近,再看每一個生產車間。設計、裁剪、縫紉、揣縫、包裝,最后再向主管人員了解產品的種類、用途和銷售。參觀后互相交流,還可二次參觀,觀察細致,也就寫得具體。
3.記游覽經歷
學生有隨大人外出游覽的經歷,如沒有此經歷的,我建議他們走出家門,游覽家鄉(xiāng)的自然風光??此{藍的天空,潔白的云朵,碧綠的農田,清澈的河水,飛翔的白鷺……在新建的小區(qū)的公園活動。賞名貴的花木,走曲折的小橋,看翹角的涼亭。在鋪著鵝卵石的池邊小路散步。學生在游玩之中油然而生喜愛之情,激發(fā)了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自然會通過習作表情達意。
課程標準提出:“習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生活,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必S富的生活素材,是學生寫作的源頭“活水”,為學生展開一片絢麗的寫作天地。因此,我們要善于引領學生尋作文“材”路,觀察體驗生活,快樂抒寫生活。
(作者單位:江蘇省儀征市香溝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