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文廣 黃鳳 柳陽興
[摘要]目的 評價非氣管插管麻醉在胸腔鏡手術中的應用效果并進行進一步分析。方法 選擇2013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需行胸腔鏡手術的81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利用計算機產生隨機數,將研究對象分為對照組(41例)和實驗組(40例)。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的胸腔鏡手術麻醉方式,實驗組采用非氣管插管麻醉方式,比較兩組的麻醉效果、手術成功率、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以及術后的恢復速度。結果 兩組的HR、MAP和SpO2水平以及手術成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的麻醉致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的患者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的術后可下地活動時間及術后可進食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胸腔鏡手術中應用非氣管插管麻醉方式能夠顯著減少麻醉引起的不良反應,加快術后康復,具有很好的臨床推廣價值。
[關鍵詞]胸腔鏡手術;非氣管插管麻醉;肺疾病;應用效果分析
[中圖分類號] R61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7)07(b)-0131-04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non-tracheal intubation anesthesia in thoracoscopic surgery and to further analyze.Methods From January 2013 to December 2016,81 patients who underwent thoracoscopic surgery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objects,using computer generated random number,the object of study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41 patients)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40 patients).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onventional thoracoscopic anesthesia,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non-tracheal intubation anesthesia.The anesthesia effect,operative success rate,the incidence rat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and the rate of recovery after surgery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the levels of HR,MAP and SpO2,as well as the success rate of operation (P>0.05).The incidence rate of drug reactions caused by anesthesia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rat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The satisfaction degree of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The activity time of down ground after operation and the time of eating after operation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Conclusion In thoracoscopic surgery,the way of non-tracheal intubation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adverse reactions caused by anesthesia,accelerate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has a good clinical value.
[Key words]Thoracoscopic surgery;Non-tracheal intubation anesthesia;Pulmonary disease;Application effect analysis
隨著經濟的發(fā)展、科技的進步,現代外科的手術方式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微創(chuàng)手術已成為目前手術形式的發(fā)展方向[1]。經過不斷的發(fā)展,胸腔鏡手術的技術已經不斷完善,在心臟疾病和胸科疾病等方面得到了廣泛的應用[2]。資料顯示,胸腔鏡手術傳統(tǒng)的麻醉方式存在許多例如急性肺損傷、心律失常、氣道損傷、肺部感染和術后惡心嘔吐等一系列并發(fā)癥,嚴重影響了患者的恢復速度,同時使患者的住院時間延長,治療費用增加,患者負擔加重[3]。近些年來,本院將非氣管插管麻醉應用在胸腔鏡手術中,很好地解決了這些問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需行胸腔鏡手術的81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基于簡單隨機分組法,利用計算機產生隨機數,將研究對象分為對照組(41例)和實驗組(40例)。對照組中,男性25例,女性16例;年齡為18~41歲,平均26.1歲;病種:肺大皰23例,手汗癥12例,肺結節(jié)5例,胸膜活檢1例。實驗組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齡為16~42歲,平均25.3歲;病種:肺大皰21例,手汗癥13例,肺結節(jié)4例,胸膜活檢2例。所有患者術前心肺功能良好,未合并其他系統(tǒng)疾病,術前ASA為Ⅰ~Ⅱ級,氣管插管條件評估(Mallampatis 試驗)Ⅰ~Ⅱ級。兩組的性別、年齡和病種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知情并同意。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胸腔鏡手術中傳統(tǒng)的麻醉方式,即硬脊膜外置管阻滯復合氣管內插管實施的全身麻醉和氣管內插管實施的全身麻醉。實驗組在麻醉前30 min肌內注射咪達唑侖和阿托品,予胸段硬膜外阻滯,麻醉平面T2~T10區(qū)域;再靜脈注射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為誘導。檢測腦電雙頻譜指數(BIS)值,當BIS<45時置入喉罩,必要時輔予面罩吸氧。術中BIS控制在40~60之間,保留自主呼吸。麻醉期間持續(xù)監(jiān)測,包括ECG、HR、Bp、SpO2、RR、BIS、呼氣末PCO2和尿量,間歇測定血氣分析。若SpO2<90%或PaCO2≥80 mmHg,予以面罩輔助改善通氣;若面罩輔助仍不能改善,則中轉為氣管內插管。手術腔鏡觀察孔在腋中線第7肋間,手術主切口在腋前線第4肋間,輔助操作孔位于腋后線第7肋間。術側胸壁切口打開后肺部自然塌陷,接著行迷走神經胸部干阻滯,并給予利多卡因于肺門處噴灑。肺大皰及肺部結節(jié)手術予腔鏡鉗提起病變,直線切割縫合器切除病灶;手汗癥予切斷雙側L3/L4交感神經鏈;胸膜活檢切除有異常病變胸膜送檢。沖洗胸腔,脹肺試漏,面罩壓力達20 cmH2O,留置胸腔引流管(手汗癥不留引流管),予吸引器吸引胸管促進肺膨脹。術后引流管引流量<100 ml/d時拔除引流管。
1.3觀察指標
利用邁瑞B(yǎng)ene View T8監(jiān)護儀監(jiān)測研究對象麻醉后的HR、MAP和SpO2值,設計專業(yè)表格記錄研究對象的不良反應發(fā)生次數、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滿意度和術后可下地活動時間和術后可進食時間。表格由胸腔鏡手術團隊制訂,并交由專家團隊評估審核后通過?;颊邼M意度:結合相關資料文獻及醫(yī)院實時情況,制訂出麻醉患者滿意度調查問卷,由護士發(fā)放,患者自行填寫。滿意程度分為非常滿意、滿意及不滿意三個級別,且以非常滿意及滿意總和計算患者滿意率。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為保證準確度,數據均取三次處理的平均值),相關運算應用描述性分析及推斷性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麻醉效果和手術成功率的比較
兩組的HR、MAP和SpO2水平以及手術成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2.2兩組麻醉致不良反應、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病率和滿意度的比較
實驗組的麻醉致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的患者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2.3兩組術后恢復速度的比較
實驗組的術后可下地活動時間及術后可進食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3)。
3討論
電視胸腔鏡手術簡稱胸腔鏡手術,是目前微創(chuàng)胸腔外科中應用最為廣泛的手術方法,具有手術切口小、疼痛較小、較少影響心肺功能和恢復速度較快等優(yōu)點,能夠大幅緩解手術患者的痛苦[4]。非氣管插管麻醉胸腔鏡手術指的是通過局部麻醉,保留患者的自主通氣狀態(tài),在該狀態(tài)下進行胸腔鏡手術,并且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在必要時通過注射鎮(zhèn)痛藥和鎮(zhèn)靜藥,輔助患者減輕因手術引起的刺激反應[5-6]。
在胸腔鏡手術中,傳統(tǒng)的麻醉方法存在著大量的弊端。氣管插管、全身麻醉藥物和機械通氣會對患者的機體產生或多或少的傷害,因此產生相應的不良反應,而且傳統(tǒng)的麻醉方法會顯著增加患者產生嘔吐的概率,延長患者可以飲食的時間,患者由于無法通過腸道進行營養(yǎng)吸收,容易加重術后負氮平衡的狀況。傳統(tǒng)的麻醉方式無法減少TNF-α的釋放,因此患者的炎癥反應時間會延長,用于抑制炎癥反應的抗生素的使用時間也因此增加[7-8]。傳統(tǒng)的麻醉方式術后存在麻醉后反應,如惡心、嘔吐、頭暈等,患者對于麻醉和手術的滿意度因此普遍較低。傳統(tǒng)麻醉方式下的患者在接受胸腔鏡手術后,由于這些弊端的存在,導致患者的恢復時間較長,因此住院時間較長,治療費用較高[9]。本研究結果顯示,非氣管插管麻醉方式完全可以滿足胸腔鏡手術麻醉的要求,由表1可知,非氣管插管麻醉后患者的狀態(tài)和手術成功率能夠完全達到傳統(tǒng)手術麻醉的要求,而且很好地解決了胸腔鏡手術中存在的這些弊端,不增加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能夠消除手術中的不良反應,降低嘔吐的概率,減少炎癥因子的釋放,減少術后的疼痛反應次數。由表2可知,非氣管插管麻醉方式將傳統(tǒng)麻醉中的不良反應次數由7次降至1次,患者的滿意度由85.7%提升至100.0%,可見非氣管插管麻醉方式很好地解決了傳統(tǒng)麻醉方式中的弊端。非氣管插管麻醉方式可以加快患者麻醉及術后的恢復速度,明顯縮短患者的住院治療時間,降低治療費用,顯著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由表3中可以看到,實驗組的可下地活動時間和可飲食時間均要顯著短于對照組。
非氣管插管麻醉在胸腔鏡手術中的應用效果較好,特別對于一些簡單的胸腔鏡手術。傳統(tǒng)的麻醉方式和非氣管插管麻醉方式對于患者的生理功能、肺功能以及生存的影響差別不大,但是與傳統(tǒng)的麻醉方式相比,非氣管插管麻醉方式的患者術后恢復速度更快,并且治療的費用相對較低,因此在肺氣腫的手術治療上明顯存在優(yōu)勢[11-12]。氣胸是一種常見的疾病,治療方法為胸腔鏡下進行肺大皰切除手術,通過對比兩種麻醉方式的胸腔鏡手術結果發(fā)現,與傳統(tǒng)的麻醉方式相比,非氣管插管麻醉方式可以很好地減少術后肺炎等很多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對于一些合并影響患者肺功能的疾病當中,間質性肺炎以間質纖維化和肺泡炎等為基本病理,嚴重危害患者的健康,傳統(tǒng)的確診方式需要全身麻醉,容易給本已受損傷的肺部帶來并發(fā)癥,從而造成更加嚴重的進一步損傷,而非氣管插管麻醉方式可以很好地避免給基本功能損傷的肺部造成影響,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13-14]。手汗癥是一種功能性局部異常的多汗型疾病,但原因不明,目前最常用的治療方法是在氣管插管全身麻醉的條件下通過手術方式進行治療,但是術后患者的恢復速度較慢,可進食時間和可下地活動時間較長,因此該部分患者住院時間較長,治療費用較高;而非氣管插管麻醉方式可以顯著提高患者的恢復速度,術后便可下床活動,并可以正常進食,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降低患者的住院費用,減輕患者的負擔。另外,胸腔鏡手術應用傳統(tǒng)麻醉方式術后的藥物殘留較多,術后需機械通氣,更容易造成肺部功能的損傷,而非氣管插管麻醉方式則不會存在這種風險,安全系數得以進一步提高[15]。
綜上所述,在胸腔鏡手術中應用非氣管插管麻醉方式可以很好地降低麻醉不良反應的概率,提高患者的恢復速度,減輕患者的痛苦和經濟負擔,提高患者的滿意度,有很好的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郝寧,馬玨,張光燕,等.非氣管插管麻醉在胸腔鏡手術中的應用[J].國際麻醉學與復蘇雜志,2016,37(3):255-258.
[2]崔飛,劉君,陳漢章,等.自主呼吸非氣管插管硬膜外麻醉胸腔鏡手術511例[J].中華生物醫(yī)學工程雜志,2016,22(4):328-332.
[3]鐘斌,吳奇勇,鄒志青,等.非氣管插管電視胸腔鏡手術15例報告[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6,20(24):115-116.
[4]劉毅,薛志強.非插管清醒麻醉電視胸腔鏡肺部手術應用進展[J].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志,2016,32(8):509-512.
[5]鄧友明,殷國平,張維峰,等.小潮氣量快頻率間歇正壓通氣在患兒胸腔鏡手術中的應用[J].臨床麻醉學雜志,2016, 32(1):86-88.
[6]王莉,王義東,董慶龍,等.非氣管插管麻醉下胸腔鏡支氣管袖狀切除術治療中央型肺癌的手術配合[J].醫(yī)學臨床研究,2015,32(9):1814-1816.
[7]林沛艾,張福清,陳一麗.雙腔支氣管插管在胸腔鏡手術中的應用350例分析[J].福建醫(yī)藥雜志,2013,35(3):99-100.
[8]代小探,宋平平,張百江.非氣管插管在胸外科VATS中的應用[J].中國肺癌雜志,2016,19(5):312-316.
[9]蔡開燦,王向東,葉靖,等.喉罩全麻與氣管插管全麻胸腔鏡手術治療肺大皰的臨床對照研究[J].南方醫(yī)科大學學報,2013,33(5):756-760.
[11]祁會龍.電視胸腔鏡手術時患者呼吸的管理及麻醉處理探討[J].臨床肺科雜志,2013,18(11):2129-2130.
[12]官喜龍,徐靜,吳曉琴,等.胸段椎旁置管阻滯復合非氣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的麻醉在胸腔鏡手術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yī)學,2016,17(7):51-52.
[13]丁偉,黃伯萬,梁海丹.非氣管插管靜脈全身麻醉加局部麻醉在胸腔鏡下交感神經鏈切除術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醫(yī)師進修雜志,2016,39(5):415-419.
[14]肖藹杰,楊柳,凌靜,等.單腔氣管插管麻醉胸腔鏡下單孔法同期切斷雙側胸交感神經鏈兩種不同術式治療手汗癥術后并發(fā)癥的比較[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6,14(18):17-18.
[15]肖仙豐,趙悅,盧波良.胸腔鏡肺大泡手術麻醉中雙腔支氣管插管的臨床應用探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5, 9(13):56-57.
(收稿日期:2017-05-16 本文編輯:祁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