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
先看兩個常態(tài)課例:
案例1 四年級的一節(jié)語文課,老師讓學習小組分角色朗讀課文。學習小組自主學習。
生:我建議大家以猜拳的方式選擇喜歡的角色。
大家一致同意。開始猜拳?;?分鐘后,確定了朗讀的角色,開始分角色讀書,讀完后,大家等待老師的指示。
案例2 學習《鳥的天堂》,老師讓學生小組研學:讀課文5—9自然段,討論:文中的榕樹有什么特點?課文是怎么描寫的?
學習小組自主學習:學生齊讀課文,然后劃出一些句子讀給同組同學聽,隨后部分學生舉手表示學習任務已經(jīng)完成,安靜下來等待老師的指示;部分同學繼續(xù)討論,但話題已經(jīng)轉移到其他方面。
反思這兩個常態(tài)課例中的“自主學習”,其效果并不令人滿意。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的自主學習常常因為思考不夠深入,提出的問題比較瑣碎,或比較表面化,或是一些偽問題,很難獲得深度發(fā)展,很難進行深入的探究學習。而這樣的“自主學習”,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很常見。
是什么影響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效率?學生自主學習的目的是什么?單純的拋幾個問題給學生就可以了嗎?
基于這些思考,我校在《基于學本課堂的小學語文單元整合教學策略研究》的課題實驗中,把傳統(tǒng)的傳授式課堂變?yōu)榻處熤鲗碌摹耙詫W為中心”的“學堂”。其最大的變化,就是設計問題導向學習單,把教師的導和學生的自主學習、學生的個體學習與合作學習、教學內容的整合與學習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等因素有機結合起來,創(chuàng)設課堂真實的“自主學習場”。
問題導向學習單,就是教師在備課時依據(jù)課程標準的三維目標、學生已有知識和學習經(jīng)驗、相關教學點和學習重難點等教學內容轉化為具有目標性、層次性、構建性和專項訓練性的“學習單”。問題導向學習單的操作流程如下:
一、設計前置學習的“問題導向預習單”,讓學生的學習從被動灌輸變?yōu)橹鲃忧笾?/p>
問題導向預習單,指在上新課前,教師依據(jù)課程標準和本課教學目標,以專項預習為導向設計學習任務,引導學生調動已有的知識和學習經(jīng)驗進行自主學習,為學習新課做好準備。如:
1-1詞語學習預習單,改變了詞語教學從教師的“教”入手的傳統(tǒng)教法,學生有選擇性進行預習,滿足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體現(xiàn)了“自己的學習自己做主”的“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
了解單元學習主題,梳理文章脈絡是閱讀教學一件非常重要的學習內容。如單元教學前,單元學習的學習主題是什么?圍繞學習主題,單元安排了多少篇課文?每篇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寫誰的事?怎么寫?1-2梳理課文脈絡預習單設計的學習任務,要求學生用思維導圖的圖示方式來學習,既滿足了學生的興趣,又能把學生的思考過程直觀化、可視化。
這些問題導向預習單的設計,緊扣課文學習要點設計學習任務,實現(xiàn)了學生課前與課堂語文學習的多向鏈接,為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有效的小組研學做好了準備。
二、設計課中的“問題導向訓練單”,讓學生由籠統(tǒng)學習變?yōu)橹黝}研學
問題導向訓練單,就是教師依據(jù)課程標準,以本課訓練重點為學生研學主題設計學習任務。引導學生在深入研讀文本時,以研學主題為導向與文本對話,與學伴對話,與老師對話,在形成自己個性化閱讀理解的同時掌握學習方法,提升學習能力。如:
在閱讀教學中,我們提出“尊重學生差異”,訓練單學習任務的設計,實現(xiàn)兩個著力點,一是尊重學生的個體性,在獨立閱讀理解上追求釋放個性;二是尊重學生原有的學習經(jīng)驗,在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上理解文本。
“小練筆,常練筆”是我們在閱讀教學中用好教材的要求之一,教師備課時要吃透教材,用好文本提供的寫作方法和寫作范例。在閱讀教學中設計好片段寫作訓練單,就能扎扎實實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三、設計“問題導向拓展單”,讓學生完成從學習知識的“量”到學習能力的“質”的飛躍
問題導向拓展單,就是依據(jù)課程標準,以鞏固已學知識、梳理學習方法、達到知識遷移、提升學習能力為導向,設計一些不同層次的學習任務,舉一反三,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要求。如:
大語文觀告訴我們,語文教學要打破時間空間的界限,突破課堂的局限,引導學生在任何地方任何時候都可以進行語文學習。問題導向拓展單的設計就實現(xiàn)了這樣的可能。
實踐證明,問題導向學習單引導了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創(chuàng)設了課堂真實的“自主學習場”,形成了“互助、合作、共贏”的學習關系,實現(xiàn)了教學“以生為本”、課堂“以學為中心”的教學理念。
責任編輯 黃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