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編輯向我“扔”來一條有關深圳多所名牌大學同時開建的消息,那里面有一串令人眼花繚亂的國內(nèi)外名牌大學的名字,它們都宣稱要建“深圳分?!?。我明白編輯的意思,想做一個類似“深圳高校大躍進”的報道,我對此也很贊成。但是,當這個選題真正開始操作之后,卻發(fā)現(xiàn)事情并非我們想象的那樣。
我所遇到的每一個采訪對象,幾乎都對深圳在高教事業(yè)上的雄心贊不絕口——他們不僅包括已在深圳辦學的大學分校校長等直接利益相關者,也包括體制內(nèi)外的教育研究者等沒有利益相關的第三方觀察者。他們羅列出一大堆現(xiàn)實的理由證明,深圳大舉興辦大學,是一件理所當然理直氣壯的事情。一個印象深刻的細節(jié),是我去深圳大學采訪時路上的遭遇。那是一個周六的早上,當我打車路過深圳南山科技園時竟遭遇了堵車,滴滴司機解釋說,這個科技園聚集了深圳市的眾多高科技企業(yè),包括騰訊總部大樓。當我向他抱怨深圳竟然在周末的早上還堵車時,他帶著一點自豪地說,“你是新來的不知道,我們深圳人周六都是上班的,所以今天早上照樣有早高峰?!碑敃r,我生出很多感觸。特區(qū)成立近40年來,這個已經(jīng)不算年輕的城市依舊像它剛誕生時那樣朝氣蓬勃、有旺盛的生命力。深圳辦大學,確實并非像全國很多其他地方那樣是為了搞政績工程或發(fā)展房地產(chǎn),而是真正有著內(nèi)生需要,尤其在我采訪了深圳大學城的管理者之后。
然而,隨著采訪的深入,事情又沒那么簡單了。
根據(jù)長期研究高教事業(yè)的專家觀察,雖然深圳需要大學,但深圳在如何辦大學這個實際問題上卻有很多值得探討的地方。那些名牌大學分校的處境,并不像深圳教育主管官員們描述得那樣美好,甚至可以說還存在不少危機與隱憂。一些分校的實際操刀者們,既對本校區(qū)的保守謹慎頗多抱怨,也對地方政府的區(qū)別對待政策有所不滿。至此,我才算對此事有了一個較為全面的認識。高等教育發(fā)展有其自身規(guī)律,作為該領域的新手,深圳可能還有一段較長的路甚至是彎路要走。然而,我想用一句老話來結(jié)尾: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靜水深流:名校異地辦學是互惠互利的事情,但前提是一定要保證教學質(zhì)量,創(chuàng)出品牌,而不是為了自身利益做華而不實的事情。急功近利,盲目跟風,最終失去辦學的宗旨,將得不償失。
@三打紅孩兒:城市可以平地起高樓,大學大興土木也可以看起來有模有樣,但是底蘊這東西卻是強求不來,也速成不了的。
《誰能逃過終極審判, 誰又能充當判官》
當人性被置于不同的環(huán)境,它就會被擠壓成不同的形狀,這是被無數(shù)次驗證的事。(兵臨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