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楠楠
摘 要:高校作為知識傳播的主體,與接受知識的客體學生間存在共生關系。輔導員工作作為學生工作管理的重要一環(huán),對學生成才起著關鍵性作用。日常事務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學業(yè)敦促作為輔導員工作的三個主要內容,“以人為本”、“以文化人”、“以身垂范”可以作為工作理念。
關鍵詞:高校;輔導員;學生工作;工作理念
高校作為知識傳播過程的主體,與接受知識的客體學生之間存在共生關系,學生接受高?!板N煉”以成才,高校吸納學生以發(fā)展延續(xù)?!皞鞯朗跇I(yè)解惑”作為高校主要任務,在知識傳播過程中,輔導員的角色不可或缺,他們不僅是溝通學校與學生之間的紐帶,更是學生管理工作和各項政策的落實者,對學生成長成才起著關鍵性作用。正如蔡元培所說“教員之教授,職員之任務,皆以圖諸君求學便利”?!督逃筷P于加強高等學校輔導員班主任隊伍建設的意見》中指出:“輔導員是高等學校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校從事德育工作,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路人”?!耙匀藶楸尽?、“以文化人”、“以身垂范”可以作為輔導員日常事務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學業(yè)敦促三方面工作的理念。
一、以人為本
輔導員的日常事務包含定期召開班會,安排學生工作及一些重要活動,定期下宿舍了解學生思想動態(tài),突發(fā)時間處理等一系列瑣碎工作,這些工作從根本上講是“人”的工作。如果不能在工作過程中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各項工作就會陷入“輔導員硬性攤派-學生抵觸-不執(zhí)行或消極應對”的路徑上去,路越走越窄,輔導員會發(fā)現(xiàn)工作處處掣肘,而學生能力的全面發(fā)展也陷入停滯。
以日常事務中下宿舍這項內容為例說明“以人為本”理念的可執(zhí)行方式。在校學生三分之一以上的時間是在公寓度過,輔導員下宿舍經(jīng)常采取突擊的方式,由于突擊的方式可以看到學生最“自然”的狀態(tài),然而這份“自然”包含的經(jīng)常是一些非正向的信息,如衛(wèi)生臟亂差、全員打游戲,更有甚者抽煙、喝酒、私接用電器。由于學校對公寓衛(wèi)生、安全防火等有要求,“不良典型”免不了被批評教育,甚至以匿名的形式在一些活動中被變相曝光。姑且不提這種突擊模式對隱私權的侵犯,單是這種“以暴治亂”的工作方式就已經(jīng)足以受到頗多詬病了。“以人為本”就是把人看作社會的主體,以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人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為根本[1]。公寓的衛(wèi)生與氛圍的營造需要發(fā)揮每一位宿舍成員的主動性。搭建全員“做”模式,包容不同學生的個性,以“動”帶“靜”,由自我管理能力強的學生帶動“宅男宅女”,達到全員參與,“成立學生的自我管理委員會,實行有限制的學生自我管理模式”[2]。最終實現(xiàn)公寓內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監(jiān)督、自我約束。需要用“領頭羊”來激起其他人的競爭意識,可以設置適當?shù)莫剳头绞?,“獎”符合大學生渴望被認可的心理,“懲”也可側面約束部分學生法不責眾的從眾心理,如將公寓氛圍納入必修學分考核。如網(wǎng)絡上涌現(xiàn)的各種“學霸寢室”就可以作為正面教材來借鑒。
通過“以人為本”理念,構造輔導員與學生間良好關系,在實現(xiàn)學生自立、自律、自制等品質提升的同時,也實現(xiàn)了“諸君求學之便利”。
二、以文化人
高校輔導員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從事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層干部,是思想政治工作第一線的組織者和教育者。輔導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是組織學生參加幾次形勢與政策講座就可以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僅是要向受教育者傳授或傳遞正確的思想,而且要激活受教育者已有的正確思想”[3]。激活學生思想在筆者看來,需要的是“以文化人”,這個“化”是靜水流深、潤物無聲。
隨著經(jīng)濟全球化的不斷發(fā)展,地球村形成,異質文化不斷輸入。窗子打開,陽光進入了,還有可見的灰塵,受異質文化價值觀影響,當代大學生普遍存在著文化自信不足、理想信念不堅定等問題,除了少部分學生(如馬克思主義學院)能夠系統(tǒng)地得到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等思想的學習外,其他專業(yè)的學生很少能得到學習機會。在此背景下,提升學生的文化自信,強化共產(chǎn)主義信仰,改善自身不良生活習慣就落在輔導員的身上。
避免填鴨式的灌輸方式,輔導員可以憑借其與學生更多接觸的機會,將以上工作分散化。搭載公寓活動室,定期組織傳統(tǒng)文化知識競賽,國學典籍讀書交流會,并不需要全員參與,可以通過少數(shù)帶動多數(shù)的方式來進行,“腹有詩書氣自華”,當一部分同學不斷變得更加優(yōu)秀,自然會帶動身邊的其他同學參與進來。同時每周根據(jù)學業(yè)任務緊張狀態(tài)安排一次或多次觀看新聞聯(lián)播活動,使學生了解時事,重要的是了解我們國家在世界范圍政治、經(jīng)濟、文化交流過程的角色,進而強化對黨的指導思想的認同感。這都是提升學生文化自信,強化共產(chǎn)主義信仰的可實現(xiàn)途徑,筆者認為當代大學生出現(xiàn)前述問題的一個原因在于信息龐雜,并非所有學生都能夠從信息海洋中篩取有價值信息,反而被垃圾信息占用過多精力,“一葉障目,不見泰山”。輔導員將正確引領學生三觀塑造的有價值信息篩選出來,通過“以文化人”的方式向學生展開,才是為思想政治教育“開了天窗”。
三、以身垂范
知識傳播作為高校的主要任務,對于學生,學力提升便是重中之重,輔導員作為指路人,在學習上,應同時做一個鞭策者。鞭策的手段,相比于簡單粗暴的“找家長”,以身垂范在筆者看來更有效。
目前高校的輔導員,“從事輔導員工作大都憑借幾年學生工作的經(jīng)驗性和成功案例借鑒,而缺乏相應的學科理論支撐”[4],在完成學生工作的同時,自身的理論學習應該在其工作中分配足夠的精力,簡言之,在學生工作上輔導員的角色是教師,對其自身而言,輔導員也是學生。部分“輔導員工作幾年之后,比較工資待遇和自己的付出不成正比,個人價值很難真正實現(xiàn),導致工作認同感逐漸降低,工作熱情減退”[5],一個指路者對自身的定位不認可,缺少持續(xù)學習的熱情,變相影響自己學生對學業(yè)的重視程度不夠,想讓自己的學生能夠為學業(yè)投入更多的精力,莫過于以身垂范,以身垂范歸根結底就是發(fā)揮輔導員作為前輩的模范作用。
四、結束語
有一個指路的燈塔要比“摸著石頭過河”能夠更快、更好地實現(xiàn)過河的目的,在使學生成才的角度上,輔導員在某種程度上即發(fā)揮了燈塔的作用,這對高校工作順利開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讓輔導員更好地開展學生工作,“以人為本”、“以文化人”、“以身垂范”的工作理念,可以提供一個好的方向。
參考文獻:
[1]張馨,丁貞棟等.高校輔導員工作堅持“以人為本”的意義與要求[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1-6,3(3).
[2]邵秀娟.基于文明寢室建設的高校學生公寓人性化管理模式探究[D].浙江工業(yè)大學,2014.
[3]劉建軍.激活思想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功能和職責[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0(08):94-97.
[4][5]張俊.新時期高校輔導員隊伍職業(yè)化建設研究[D].天津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