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景點”背后,誰曾“到此一游”
熱點·評論
【輿情回放】 近期在脫貧考核中發(fā)現(xiàn),個別地方熱衷打造“脫貧景點”。70多歲的孤寡貧苦老人家中竟擺上了跑步機。這與多年前植樹造林考核中出現(xiàn)的“山體噴綠漆”“小學(xué)生披塑料袋裝羊”何其相似!由此可見,打造“脫貧景點”的歪風并未消停。
【網(wǎng)絡(luò)輿情】
中國網(wǎng) :花架子”式“特色景點”屢禁不止,深層次地反映了當前黨政系統(tǒng)存在的突出問題。反映了基層干部政績觀的問題。
新華時評 :個別地方為何有膽子打造“脫貧景點”?這不由得令人深思,在脫貧督察考核中,是否有“到此一游”“走馬觀花”式的不深入做法?在責任追究上,是否有利劍高高舉起、輕輕放下的傾向?
蘭州日報:要啃掉貧困這塊硬骨頭,廣大黨員干部須立下“愚公志”,用上“笨功夫”,精準扶貧,才能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
【決策點睛】一個處于脫貧階段的嬤嬤老人,是誰把他或她扶上了“跑步機”?這樣的應(yīng)景之作尷尬了誰?顯然,這是個別黨員干部在脫貧攻堅這場硬仗面前,作風虛浮、政績觀扭曲和能力不足的問題暴露無遺,亦是脫貧督察考核中,對有“到此一游”“走馬觀花”式的不深入做法的嘲諷。誰前誰后,著實值得捋一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