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戊騰,安得霞
(西北民族大學生命科學與工程學院,甘肅蘭州730000)
溫度對綠豆萌發(fā)芽生長特性及酸性磷酸酯酶活力的影響
王戊騰,安得霞
(西北民族大學生命科學與工程學院,甘肅蘭州730000)
實驗研究不同溫度對綠豆萌發(fā)芽生長特性及酸性磷酸酯酶活力的影響。結果表明,溫度對豆芽生長特性有顯著影響(P<0.05);在25~35℃的溫度范圍內(nèi),萌發(fā)時期的綠豆,酸性磷酸酯酶的活力趨勢為先上升達到最大限度后,又稍有降低。
綠豆;生長特性;酸性磷酸酯酶;酶活力
綠豆是豆科蝶花亞科中的豇豆屬,既為調(diào)節(jié)飲食的佳品,又為食品工業(yè)的重要原料,是防病、治病的良藥。綠豆藥用價值高,綠豆及花、葉、種皮、豆芽和淀粉均可入藥,酸性磷酸酯酶廣泛分布于動植物體中,尤其是植物的種子、動物肝臟和人體的前列腺。它對生物體內(nèi)核苷酸、磷蛋白和磷脂代謝起重要作用,能專一性水解磷酸單酯鍵[1]。近年來,關于大豆酸性磷酸酯酶的研究較多,但對測定不同溫度下及不同時期綠豆芽酸性磷酸酯酶活力的研究罕見。本實驗考察溫度對綠豆芽的生長特性影響,測定單位時間內(nèi)405 nm處光吸收值確定酸性磷酸酯酶的活性,從而研究綠豆種子萌發(fā)時活性物質(zhì)的變化。
1.1 材料與試劑
綠豆,酸性磷酸酯酶酶液,NPP,NaOH,檸檬酸緩沖液。
1.2 儀器與設備
可見分光光度計,高速離心機,電熱恒溫培養(yǎng)箱,分析天平。
1.3 實驗方法
1.3.1 綠豆的預處理與培養(yǎng)
將綠豆在設定溫度的生化培養(yǎng)箱中萌發(fā)。具體操作為∶在經(jīng)高壓滅菌、墊2層脫脂棉的瓷盤上噴水。稱取100 g綠豆洗凈,浸泡24 h,置瓷盤,放入培養(yǎng)箱培養(yǎng)。每天早晚各噴灑2次蒸餾水,不同批次的種子在統(tǒng)一時間放置,發(fā)芽后,隔段時間測豆芽長度并采樣分析,按時期選不同長度芽備用。每組以50 g種子為1個樣本。
1.3.2 生長特性指標的測定
隨機挑培養(yǎng)3 d的30根豆芽,稱重測胚軸長、胚根長。生長特征指標結果為30組測量的均值。對所得各組數(shù)據(jù)采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檢驗差異的顯著性,顯著性水平為P<0.05。
1.3.3 酸性磷酸酯酶的提取
取出不同溫度下培養(yǎng)的綠豆芽樣品,取其頸部,依次用自來水和重蒸水沖洗,濾紙吸干水分,稱30 g勻漿,加0.2 mol/L乙酸鹽緩沖液4 mL,放入溫度為4℃的冰箱內(nèi)6 h。雙層紗布擠濾,濾液離心,上清液置透析袋用蒸餾水充分透析,間隔換水10次,透析24 h。透析后酶液稀釋,離心,上清液即酸性磷酸酯酶的酶溶液。測定時取原酶液用0.05 mol/L檸檬酸緩沖液稀釋10~20倍用。
1.3.4 酶促反應
取試管編號,將預熱的酶液1.0 mL(35℃預熱2 min)加入到1.2 mol/L NPP 1.0 mL中,恒溫水浴槽中精確反應15 min,加入0.3 mol/L NaOH 3.0 mL終止反應。對照組先加0.3 mol/L NaOH 3.0 mL后再加酶液。反應終止并冷卻后以0號管為空白,測定OD405值。
2.1 溫度對豆芽生長特性的影響
溫度對豆芽生長特性影響見表1。由表知,豆芽的鮮質(zhì)量、胚軸長、胚根長均隨豆芽培養(yǎng)溫度的升高而顯著增加(P<0.05)。
表1 溫度對綠豆芽生長特性的影響(n=3,x±std)
2.2 相同時期不同溫度對綠豆芽酸性磷酸酯酶活力的影響
將相同時期不同溫度下的綠豆芽酸性磷酸酯酶活力作對比,如圖1。由圖可知,在35℃下培養(yǎng)的綠豆芽酸性磷酸酯酶活力達到最大時,芽長僅2.5 cm;并且達到最大酶活力后隨著發(fā)芽的繼續(xù)進行酶活力迅速降低。而在25℃下生長的綠豆芽的酸性磷酸酯酶活力達到最大時,芽長達3.5 cm。35℃下綠豆芽的最大酸性磷酸
圖1 不同發(fā)芽時期酸性磷酸酯酶活力隨溫度的變化
酯酶活力低于25℃和30℃下的最大酶活力[2]。
溫度是種子萌發(fā)的關鍵,豆芽鮮重、胚軸長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加,隨溫度的升高,芽體內(nèi)的酶活力增加,物質(zhì)分解、轉換和運輸速率快,利于芽體細胞的伸展,豆芽生長迅速。在25~35℃的溫度范圍內(nèi),萌發(fā)時期的綠豆,酸性磷酸酯酶的活力趨勢為先上升達到最大限度又稍有降低[3]。綠豆萌發(fā)過程中所處環(huán)境溫度較高時,萌發(fā)速度較快,其達到最大酶活力所需時間較短;溫度較低時,最大酸性磷酸酯酶活力要低于較高溫度下萌發(fā)的最大酶活力。這種酸性磷酸酯酶是水解酶,種子酸性磷酸酯酶活性的大小與種子活力大小的指標理論吻合。
[1]紀花,陳錦屏,盧大新.綠豆的營養(yǎng)價值及綜合利用[J].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06,6(10):143-144.
[2]余冬芳,鄒琴.溫度對綠豆芽苗菜產(chǎn)量和營養(yǎng)成分的影響[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7,35(11):3 247-3 275.
[3]楊立紅,孫振興.刺參酸性磷酸酯酶的分離純化及部分性質(zhì)研究[J].食品科學,2008,29(10):440-443.
1005-2690(2017)08-0145-02
S522
B
2017-07-16)
王戊騰(1992-),女,河北保定人,本科,研究方向為分子生物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