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萍 杜瑞鳳 李偉
早期康復護理對老年腦梗死患者負性情緒及功能障礙的影響
張萍 杜瑞鳳 李偉
目的 研究老年腦梗死患者發(fā)病后早期康復護理對其負面情緒以及功能障礙改善的影響。方法 80例老年腦梗死患者, 隨機分為試驗組與對照組, 各40例。對照組入院后對患者采取常規(guī)護理,試驗組入院后在對照組護理基礎上采取早期康復護理, 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焦慮和抑郁評分、自理能力和神經功能障礙評分。結果 經過護理, 試驗組患者抑郁與焦慮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試驗組患者自理能力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試驗組神經功能障礙評分為(18.3±2.1)分,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6.5±3.8)分(P<0.05)。結論 對老年腦梗死患者發(fā)病后早期進行康復護理有利于其負面情緒的緩解以及機體各項功能障礙的改善。
早期康復護理;老年腦梗死;負性情緒;功能障礙
腦梗死發(fā)病機制是患者腦部血管動脈出現(xiàn)硬化, 在此基礎上血液流動變慢, 血液粘度升高等因素使得動脈血管內出現(xiàn)血液凝血因子發(fā)生沉積的現(xiàn)象形成血栓, 進一步使血管變窄, 血液流動速度進一步降低, 從而使腦組織供血、供氧不足發(fā)生梗死[1]。臨床護理在老年腦梗死治療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2]。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本院就診的80例老年腦梗死患者, 對所有的患者均進行體征與臨床癥狀的觀察, 經CT、磁共振成像(MRI)檢查, 排除標準:①有精神疾病史者;②存在嚴重意識不清者;③存在嚴重機體系統(tǒng)性疾病者。將患者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40例。其中試驗組男21例, 女19例;年齡60~80歲,平均年齡(71.61±2.80)歲。對照組男22例, 女18例;年齡62~79歲, 平均年齡(72.23±2.26)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在入院后的治療方案相同, 對照組單純采用傳統(tǒng)護理模式, 告知注意事項、進行健康宣傳, 進行傳統(tǒng)的康復訓練[3,4];試驗組在對照組護理基礎上采用優(yōu)質護理模式進行護理, 具體如下。
1.2.1 心理監(jiān)測 腦梗死發(fā)病突然, 且病情進展迅速猛烈,多數(shù)患者意識到自己多項生理功能出現(xiàn)障礙后會出現(xiàn)抑郁、緊張、急躁甚至絕望的情緒[3]。護理人員應該及時關注患者思想動態(tài)的變化與情緒上的變化, 對患者進行負面情緒疏通,比如邀請院內同樣病情后期恢復較好的患者進行談心, 做正面積極的影響, 鼓勵患者要勇敢積極地面對疾病, 提高治療效果。
1.2.2 細節(jié)注意 護理人員應對患者的病情特點、生命體征及生活行為等因素進行綜合分析, 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護理工作。
1.2.3 飲食方面 護理人員應對患者的日常飲食進行指導并關注, 在保證營養(yǎng)均衡的前提下, 避免攝入高熱量、高鹽、高脂的食物。飲食宜清淡, 富含維生素。
1.2.4 恢復訓練 護理人員應對患者的患病肢體進行協(xié)助訓練, 激發(fā)患者健康肢體的能力, 督促與指導患者進行吞咽與語言功能的訓練[5,6]。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焦慮和抑郁應用焦慮自評量表與抑郁自評量表[7,8], 將調查表結果乘以1.25為各問卷表的評分。評分越高, 反映患者焦慮及抑郁的程度越深。自理能力應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9]在患者穿衣、活動、大小便等方面進行評分。神經功能障礙使用中國卒中量表(CSS)[10]進行評分, 評分越高, 反映患者自理能力越差。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 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護理前兩組患者焦慮、抑郁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 試驗組焦慮、抑郁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護理前兩組患者自理能力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經過護理后1、3、6、12個月, 試驗組自理能力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護理前, 兩組患者神經功能障礙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 試驗組神經功能障礙評分為(18.3±2.1)分,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6.5±3.8)分(P<0.05)。見表3。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焦慮、抑郁評分比較(, 分)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焦慮、抑郁評分比較(, 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組別例數(shù)焦慮抑郁護理前護理后護理前護理后試驗組4058.79±9.7645.13±7.26a50.46±7.6840.13±6.42a對照組4059.46±8.4653.19±7.4349.89±6.9746.79±6.48 P >0.05<0.05>0.05<0.05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自理能力評分比較(, 分)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自理能力評分比較(, 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組別例數(shù) 護理前護理后1個月護理后3個月護理后6個月護理后12個月試驗組4035.80±11.8045.80±11.20 42.80±12.5041.20±9.8037.49±3.80對照組4036.10±12.40 55.60±12.60a62.80±8.60a65.90±7.20a74.51±4.10aP 0.910.000.000.000.00
表3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神經功能障礙評分比較(, 分)
表3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神經功能障礙評分比較(, 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組別例數(shù)護理前護理后對照組4036.9±4.926.5±3.8試驗組4036.8±5.118.3±2.1aP 0.930.00
腦梗死病情特征為病情長、預后差、多發(fā), 且后續(xù)處理不當或不及時均已引起患者出現(xiàn)并發(fā)癥甚至死亡, 已經嚴重影響著腦梗死后患者的生存質量及生命安全。
本研究結果顯示, 經過護理, 試驗組的負面情緒明顯低于對照組, 且患者自理能力及神經功能恢復均明顯高于對照組, 說明對老年腦梗死患者發(fā)病后早期進行康復護理有利于其負面情緒的緩解以及機體各項功能障礙的改善, 可能是由于:①在早期對患者進行飲食生活方面的指導, 可以規(guī)范患者飲食, 有助于身體恢復。②護理人員對患者的康復訓練進行指導, 鼓勵患者積極活動, 激發(fā)患者健康肢體的能力, 并對患者進步給予積極的肯定, 可以充分調動患者康復訓練的積極性。③定期對患者進行回訪可以有效監(jiān)督患者的康復訓練, 充分了解患者病情變化, 從而對康復訓練進行調整, 使得治療效果達到最優(yōu)。
綜上所述, 對老年腦梗死患者發(fā)病后早期進行康復護理有利于其負面情緒的緩解以及機體各項功能障礙的改善。
[1] 楊輝.急性腦梗死并發(fā)睡眠障礙的發(fā)病機制研究進展.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4, 17(4):99-101.
[2] 鄧敏玲.康復護理對改善急性腦梗死患者肢體功能障礙的效果研究.當代醫(yī)學, 2012, 18(8):134-135.
[3] 張展輝, 王玉鳳, 張高華, 等.社會支持與家庭功能對老年腦梗死患者抑郁情緒的影響.預防醫(yī)學論壇, 2017(1):3830-3832.
[4] 陳桂華, 劉惠茹, 付小芹, 等.早期情志護理對老年腦梗死患者負性情緒和康復護理依從性的影響.護士進修雜志, 2012, 27(2):191-192.
[5] 李春紅.早期情志護理對老年腦梗死患者負性情緒和康復護理依從性的影響.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 2013, 17(14):147-149.
[6] 鄭憶良.早期情志護理對老年腦梗死患者負性情緒和康復護理依從性的影響.醫(yī)學美學美容旬刊, 2015(4):524-525.
[7] 劉斌.早期護理對老年腦梗死患者負性情緒及康復護理依從性的影響.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 2016, 27(6):1169-1170.
[8] 張建梅.早期目標性康復護理對腦梗死患者肢體功能及負性情緒的影響.齊魯護理雜志, 2013, 19(21):117-118.
[9] 翁青梅.綜合康復護理對老年腦梗死患者負性情緒和依從性的影響.醫(yī)學美學美容旬刊, 2015(4):475.
[10] 楊秋菊.康復護理對腦梗死抑郁患者肢體功能恢復及負性情緒的影響.國際護理學雜志, 2012, 31(10):1899-1901.
Effect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n negative emotion and dysfunction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ZHANG Ping, DU Rui-feng, LI Wei.Shandong Province Qingdao City Jiaozhou Central
Hospital, Qingdao 266300, China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n negative emotion and dysfunction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Methods A total of 80 elderly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4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conventional nursing after admission,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Comparison were made on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ore, self-care ability and neurological dysfunction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in two groups.Results After nursing,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obviously lower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or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obviously higher self-care ability scor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obviously lower neurological dysfunction score as (18.3±2.1) points than (26.5±3.8) poi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for elderly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is helpful to relieve the negative emotions and improve the dysfunction of the body.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Elderly cerebral infarction; Negative emotion; Dysfunction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6.087
2017-05-25]
266300 山東省青島市膠州中心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