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慧珍
咳喘寧糖漿的質量控制及療效觀察
董慧珍
目的 制備咳喘寧糖漿,建立質量標準,并觀察其臨床療效。方法 采用薄層色譜法對制劑中的魚腥草、麻黃、甘草進行定性鑒別。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對制劑中的鹽酸麻黃堿進行含量測定。將260例咳喘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130例。治療組口服咳喘寧糖漿,對照組口服急支糖漿。結果 治療組總有效率(96.8%)高于對照組(73.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結論 該制劑制備工藝簡單,質量可控,臨床療效較好。
咳喘寧糖漿;制備;質量控制;臨床療效
咳喘寧糖漿是一種純中藥制劑,善治肺中痰熱而降氣平喘,對于外感風熱所致的咳喘癥狀,功效甚佳。本研究對其配制方法、工藝流程、檢驗方法以及病例治療效果進行總結,現(xiàn)報道如下。
828型濕度計(美國奧立龍);超聲波清洗器100-500E(昆山市超聲儀器有限公司);MQK-WFH-203三用紫外分析儀(上海米青科實業(yè)有限公司 );AE-240型電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Agilent1200型高效液相色譜儀;80-1型離心機(上海手術器械廠)。
硅膠G(南京盛慶和化工有限公司供應),魚腥草油對照品(批號:121046-201105);鹽酸麻黃堿對照品(714-9903)由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提供。甘草酸對照品(1449-05-04)由上海金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乙腈、甲醇為色譜純,水為純化水,其余試劑為分析純。
2 處方與制備方法
2.1 處方 魚腥草750 g,川貝母1 500 g,杏仁1 500 g,紫菀750 g,桔梗750 g,麻黃450 g,法半夏 450 g,陳皮750 g,四季青2 250 g,石膏450 g,大棗1 500 g,甘草1 500 g,枇杷葉1 200 g,蔗糖9 000 g,苯甲酸8 g,山梨酸鉀5 g,純化水適量共制成15 000 mL。
2.2 配制 按處方量稱取魚腥草、川貝母、杏仁、紫菀、桔梗、麻黃、法半夏、陳皮、四季青、石膏、大棗、甘草、枇杷葉,加適量純化水浸漬1 h,依次蒸煮2次,第1次1 h,第2次30 min,合并蒸煮液,靜置過濾,濾液濃縮至與藥材比例1∶1,靜置24 h,濾過,分離雜質,加入蔗糖9 000 g及處方量的防腐劑,加熱使溶解,放冷后,濃縮至6 000 mL,加入純化水,混勻,共制成糖漿劑15 000 mL,用枸櫞酸調節(jié)pH值為3.5~4.0,即得,制成最小包裝250 mL/瓶,封口,流通蒸汽滅菌30 min,即得。
3.1 性狀 本品為深棕色的黏稠液體,味微甜,酸澀、氣芳香。
3.2 TLC鑒別
3.2.1 魚腥草TLC鑒別 取本品30 mL,加水10 mL,加醋酸乙酯1 mL,超聲處理約20 min,分取醋酸乙酯層液作為供試品的樣品[2-3]。取魚腥草對照藥材1 g,醋酸乙酯10 mL,超聲處理20 min,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再取魚腥草油對照品按相同方法制成對照品溶液。取不含魚腥草的處方成分,按處方配比,按相同方法制成陰性對照液[4]。參照文獻方法[1]進行薄層鑒別,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應該顯示3個相同顏色的主斑點。陰性對照液無此斑點。結果見圖1。
圖1 魚腥草TLC圖
3.2.2 麻黃TLC鑒別 取本品15 mL,加入氯仿30 mL,混勻,加熱回流30 min,放冷,濾過,濾液濃縮至2 mL,作為供試品溶液。取鹽酸麻黃堿對照品,精密稱定,制成每1 mL含3 mg的甲醇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取不含麻黃的處方成分,按處方配比,采用相同方法制成陰性對照液[4]。參照文獻方法[1]進行薄層鑒別,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結果見圖2。
圖2 麻黃TLC圖
3.2.3 甘草TLC鑒別 取本品30 mL,加石油醚25 mL,醋酸5 mL,在蒸餾裝置中回流2 h,濾過,加熱揮發(fā)石油醚,得殘渣,加甲醇5 mL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5]。另取甘草酸對照品,加無水甲醇,使每1 mL含2 mg的甘草酸,作為對照品溶液。取不含甘草的處方成分,按處方配比,相同方法制成陰性對照液。吸取上述3種溶液各5 μL,在用1%氫氧化鈉制備的硅膠G薄層板上,依次點上,以乙酸乙酯-甲酸-冰醋酸-水(15∶1∶1∶2)為展開劑,展開,噴以10%鹽酸乙醇溶液,加熱控制在105 ℃,至斑點顯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位置上顯相同顏色斑點,陰性對照液無此斑點。結果見圖3。
圖3 甘草TLC圖
3.3 檢查 pH值應為4.0~5.5。相對密度應不低于1.31。其他應符合糖漿劑項下的有關規(guī)定。
3.4 含蔗糖量 應不低于65% (g/mL)。
3.5 穩(wěn)定性試驗 按照售出包裝,上述樣品取3批,在(25±2) ℃、相對濕度60%±10%條件下放置12個月,每3個月取樣1次,分別于0、3、6、9、12個月按穩(wěn)定性重點考察項目進行檢測,考察其性狀、檢查、鑒別等項目,將其結果分別與0個月比較,均無任何變化。
3.6 含量測定方法與結果
3.6.1 色譜條件 色譜柱:InertsilODS-3 (250 mm×4.6 mm,5 μm);流動相:乙腈-水(16∶75);流速:1.0 mL/min;檢測波長:218 nm;柱溫:30 ℃;進樣量:20 μL。
3.6.2 溶液的制備 ①對照品溶液的制備:準確稱取鹽酸麻黃堿對照品,以甲醇為溶劑,制成每1 mL含鹽酸麻黃堿20 μg的溶液。②供試品溶液的制備:精密量取本品5 mL,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50 mL,準確稱重,超聲處理30 min,取出放冷,用甲醇補足損失重量,搖勻,濾過,精密量取續(xù)濾溶液10 mL,回收溶劑,殘渣加50%甲醇溶液,置5 mL容量瓶中,加鹽酸1滴,用甲醇稀釋至刻度,用微孔濾膜(0.45 μm)過濾,即得。③陰性對照溶液的制備:取不含鹽酸麻黃堿的處方成分,按相同的方法制成無鹽酸麻黃堿的陰性對照溶液,按“3.2.2”項下的方法制取,即得。色譜圖見圖4。
3.6.3 線性關系的考察 精密量取鹽酸麻黃堿對照品10.0 mg,置50 mL容量瓶中,加甲醇稀釋至刻度,各精密量取0.25、0.5、1.0、2.0、2.5 mL,分別加入25 mL量瓶中,加流動相至刻度,各量取10 μL,依次進樣,按以上規(guī)定的色譜條件,以峰面積(Y)為縱坐標、進樣量(X)為橫坐標進行回歸,回歸方程:Y=6.92×106X-6.32×104(r=0.999 9),在0.063 43~0.634 3 μg范圍內呈良好的線性關系。
圖4 咳喘寧糖漿色譜圖
3.6.4 精密度試驗 精密量取對照品溶液10 μL,重復進樣6次,測定峰面積,鹽酸麻黃堿的峰面積平均值為299 353,RSD為0.25%。
3.6.5 穩(wěn)定性試驗 取同一批供試品,按“3.6.2”項下的溶液制備方法,制備供試品溶液,分別精密量取10 μL,在上述規(guī)定的色譜條件下,在0、1、2、6、12 h測定,結果表明,供試品在12 h內穩(wěn)定,RSD為0.36%。
3.6.6 重復性試驗 取同一批樣品,按“3.6.2”項下方法制備供試品溶液,依次測定6次,鹽酸麻黃堿平均含量為3.957 5 mg/g,RSD為0.45%。
3.6.7 回收率試驗 取同一批號的已知含量的樣品9份,各約0.15 g,精密測定,分別準確加入一定量的鹽酸麻黃堿對照品,按供試品溶液的制備方法制得供試液,按“3.6.1”項下色譜條件進樣10 μL測定,結果顯示,回收率為101.25%,RSD為0.51%,按照回收率公式計算。見表1。
3.6.8 樣品含量測定 按照“3.6.2”項下方法,取3批樣品,制成供試品溶液,各取10 μL,進樣測定,計算3批樣品的鹽酸麻黃堿含量,結果見表2。
表1 回收率測定結果
表2 含量測定結果
4.1 臨床資料 從我院收治的咳喘患者中選取研究對象260例,男109例,女151例,年齡18~60歲。參照中醫(yī)藥行業(yè)標準《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ZY/T001.1-94)的相關規(guī)定,按照關于痰熱犯肺以及風熱咳喘辨證標準,將證候分為如下類型。①咳嗽兼喘型。寒偏重:外感風寒束衛(wèi)犯肺;肺虛傷寒;久寒肺胃郁熱;脾肺虛寒。熱偏重:感寒化熱;風熱燥邪;百日咳者。②喘息兼咳型。寒偏重:輕淺者,低熱氣喘,咳聲重,痰鳴;表解寒散,痰創(chuàng)仍甚;形寒痰盛喘咳面白手足不溫,外寒,內有伏飲;脾虛氣傷,虛實夾雜,喘咳反復不已。熱偏重:起病急,高熱灼津變生風痰,阻滯氣道而喘滿;若熱之不高或退熱后,痰濁壅滯仍甚,證見氣急鼻翼煽動,指紋青粗;虛痰者氣短似喘,面唇發(fā)白,或手足不溫。
將260例患者隨機分配至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130例。兩組在性別、年齡、病史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觀察病癥的發(fā)展、遷延、變化、痊愈情況,記錄其他治療措施及不良反應情況。
4.2 用藥方法 治療組:口服咳喘寧糖漿,30 mL/次,3次/d,重癥者40 mL/次,4次/d,連續(xù)服用5~7 d。對照組:口服急支糖漿(太極集團重慶涪陵制藥廠),30 mL/次,3次/d,重癥者40 mL/次,4次/d,連續(xù)服用5~7 d。在并發(fā)炎癥感染時,兩組均可以進行抗菌治療,不聯(lián)用其他止咳化痰藥物。兩種療程均為7 d[6]。
4.3 療效評定標準
4.3.1 中醫(yī)療效評價 依照中醫(yī)咳喘辨證,診斷所有患者的外感內傷和證候虛實,療效標準如下。痊愈:咳喘、咳痰及臨床體征消失;有效:咳喘減輕,痰量減少;無效:癥狀無明顯改變。以痊愈和有效計算總有效率。
4.3.2 血清ECP值、IgE值評價 血清ECP正常參考值<8,正常成人血清IgE為20~200 IU/mL。顯效:血清ECP、IgE值恢復正常;有效:血清ECP、IgE值下降,但未恢復正常,或有1項恢復正常;無效:血清ECP、IgE值無明顯變化或增高,或有1項增高。
4.3.3 肺功能評價 FEV1(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xiàn)VC(肺活量)。顯效:FVC>80%,F(xiàn)EV1>70%;有效:FVC<80%,其他值正常,診斷限制性通氣;無效:FVC <70%,F(xiàn)EV1<70%,診斷為阻塞性通氣障礙。
5.1 藥物治療情況 1個療程后,治療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5.2 血清ECP值、IgE值評定 治療組在血清ECP、IgE改善方面的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3 兩組療效比較(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1
表4 兩組血清ECP、IgE改善的有效率比較(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1
5.3 肺功能的評定 治療組肺功能的改善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肺功能改善的有效率比較(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1
咳喘寧糖漿配方是根據(jù)辨病施治、辨證論治的方劑組成原則發(fā)展而來的。其中的麻黃發(fā)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腫。魚腥草清熱解毒,排膿消癰,利尿通淋。杏仁祛痰止咳,平喘,潤腸,下氣開痹。石膏清熱瀉火,除煩止渴,收濕斂瘡。甘草宣泄郁熱,清肺平喘。川貝母清熱潤肺,散結消癰。四季青清熱解毒,消腫祛瘀。紫宛潤肺下氣,消痰止咳。桔梗宣肺祛痰,利咽排膿。法半夏燥濕化痰。枇杷葉清肺止咳,降逆止嘔[7]??v觀全方,具有很好的清熱、宣肺、平喘、止咳化痰功效。
本文采用HPLC法對鹽酸麻黃堿進行定量。鹽酸麻黃堿在甲醇中的提取率比水中高,因此,選用甲醇提取樣品,使得鹽酸麻黃堿的譜峰與其他組分具有較好的分離。同時,分別考察了超聲提取15、30、45 min對結果的影響,結果表明,超聲提取30 min效果最好[8]。取樣品、對照品溶液在200~300 nm處掃描,結果在218 nm處有最大吸收,而陰性對照品溶液在此處無吸收,因此,選擇218 min為測定波長。
[1]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S].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10:34-35.
[2] 方達任,劉旭,高秀珍,等.麻芩口服液的質量控制[J].中國藥師,2005,8(3):209-210.
[3] 張順辰.魚腥草與其混淆品的鑒別[J].時珍國醫(yī)國藥,2007,18(1):168.
[4] 王淑靜,呂響,倪玲玲,等.魚腥草薄層鑒別方法研究及對照圖譜的建立[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5,9(20):285-286.
[5] 雷茂華.玄麥膠囊中玄參麥冬桔梗的顯微薄層鑒別[J].內蒙古中醫(yī)藥,2003,6(2):40-41.
[6] 馬錦芳,鄭勁平.愈酚偽麻待因口服溶液治療咳嗽的臨床療效觀察和安全性評價[J].中國藥房,2006,17(23):1807-1808.
[7] 黃芳.中藥學[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12:85-95.
[8] 郭宋芹,高麗海,張德瑞,等.HPLC法測定比力洼-3中的鹽酸麻黃堿的含量[J].中國藥事,2011,25(8):806-808.
Quality control and clinical efficacy of Kechuanning syrup
DONG Hui-zhen
(General Hospital of Yima Coal Group,Yima 472300,China)
Objective To prepare the Kechuanning syrup,set up the quality control standard,and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Methods Houttuynia,ephedra and licorice were identified by TLC.The content of ephedrine hydrochloride in Kechuanning syrup was determined by HPLC.Totally 260 cases of asthma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groups,patients in treatment group (n=130)
Kechuanning syrup orally,while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n=130) received acute bronchitis syrup orally.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reatment group was statistical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96.8% vs. 73.5%,P<0.01).Conclusion The preparation technique is simple,and the quality is under control.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Kechuanning syrup prepared by the technique is good.
Kechuanning syrup;Preparation;Quality control;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2017-01-01
河南省義馬市義煤集團總醫(yī)院,河南 義馬 472300
10.14053/j.cnki.ppcr.201708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