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保青
一代紅學大家馮其庸,博學多才,六藝精深,他一生在勤勉治學的同時,還始終不忘誨人、立人、達人,故門下弟子、朋友眾多,且個個都非等閑之輩。談到自己待人寬厚、誨人不倦的交際之道,馮其庸說:“我就是想把大家都激勵成大家?!?/p>
當年,二月河潛心研究紅學,滿懷希望地將論文一篇篇寄出,卻石沉大海。年輕氣盛的他就寫了一篇火藥味十足的“聲討信”,給《紅樓夢學刊》常務副主編馮其庸寄去,并附上另一篇稿子。馮其庸看信后沒有生氣和置之不理,而是從中看到了其文學才氣,旋即回信,同時以最快速度推薦刊發(fā)了他的文章。后又邀請二月河參加全國紅學研討會,當有學者談到歷史小說還沒人寫康熙時,馮其庸就建議二月河寫一寫。二月河說:“我沒有寫小說經(jīng)驗,怕寫不好?!瘪T其庸鼓勵說:“誰生下來就會走路?你只有寫出來才能知道行不行啊?!焙髞?,二月河寫到30萬字就寫不下去了,馮其庸審看后說:“你寫得比我想得要好得多,就按照計劃寫下去,成功在望?!倍潞佑钟辛诵判?。第一卷完成后,馮其庸說:“你不用搞別的了,這就是你的前途,這就是你的事業(yè)。”最后二月河一口氣寫了4卷,并一發(fā)不可收,鑄就“帝王三部曲”,迅速紅遍海內(nèi)外。
馮其庸善聽逆耳之言,慧眼識珠,并不遺余力地點撥和鼓勵二月河,讓他在創(chuàng)作上找到了一個突破口,終成一代“帝王作家”。二月河一直稱馮其庸為恩師,每每想起馮其庸對自己的提攜之恩,都感慨不已:“沒有馮其庸就沒有我今天。我沒上過大學,在當時也毫無知名度,馮其庸能如此幫助一個晚輩,體現(xiàn)的正是為師的高尚情懷。認識他是我人生的一個重要的轉(zhuǎn)折點?!?/p>
黃亞洲是新版電視劇《紅樓夢》編劇,他當初十分猶豫接這個劇本,因為對《紅樓夢》并不熟悉,連普通的紅學愛好者都算不上。第一次劇本研討會上,馮其庸就鼓勵他說:“亞洲,你就放開了寫,不找專門的紅學家來編劇才是正確的做法,要找的就是對《紅樓夢》未必很了解但對編故事很有想法的作家,因為影視作品是給廣大觀眾看的,更重要的是文學性和故事性,注重學術考證的話反而會使劇本變得死板?!都t樓夢》之所以很難走向海外,就是因為里面的人物太多、關系太復雜,外國人看不懂。所以這次要適當精簡人物,突出故事性,讓一般老百姓都看得懂?!秉S亞洲聽了很受啟發(fā),也信心大增。他回去后專門畫了表格,把人物的身份和彼此關系都放進去,表格密得像蜘蛛網(wǎng)。初稿完成后,馮其庸總是肯定“這個地方已經(jīng)寫得很好”,從不直接批評哪些情節(jié)寫得不準確、不到位,而是不厭其煩地講出自己對每段主要情節(jié)、每個人物的理解。黃亞洲說:“沒想到馮老如此寬厚,虛懷若谷,像我這樣外行的意見,他也能聽得進去,而且會認真對待,絕不拿自己的學問去壓人?!?/p>
紅學泰斗馮其庸沒有居高臨下,而是懂得學術研究考證與影視改編的不同,善于區(qū)別對待,積極鼓勵作家按照影視創(chuàng)作的規(guī)律去改編,正是馮其庸的寬厚包容,使得黃亞洲從畫“蜘蛛網(wǎng)”入手,精心改編,不僅實現(xiàn)了對舊版《紅樓夢》的突破和超越,而且讓他自己也成了半個紅學家。
羅英(本名管維儀)、丁力(本名管維徽)兄弟倆,只有小學學歷,但酷愛史書。那年,他們看了清代人錢彩的《說岳全傳》,感到不過癮,就親自動筆寫出了電影劇本《岳飛抗金兵》,并慕名找到時在人大任教的馮其庸請教。馮其庸誠懇地指點,劇本雖寫得很好,但人物眾多,情節(jié)曲折,容量終究有限,砍掉又可惜,這么一個重要的題材,不如寫成小說。他勉勵兄弟倆:“只要努力,肯定可以超越前人?!毙值軅z深受鼓舞和啟發(fā)。馮其庸還為他們開列了參考書單,并幫助他們借到許多珍本古籍,讓他們用三輪車運回家。然而,“文革”中,兄弟倆寫成的一頁頁手稿和大批珍貴資料被作為罪證讓人燒掉,兄弟倆還分別坐牢6年和8年。平反昭雪出獄后,他們從頭再來,寫出了長達40萬字的書稿。馮其庸得知后,不顧病體,慨然為書作序,幫助找出版社,使小說第一時間問世。
馮其庸從不低眼看人,不敷衍了事,對羅英、丁力兄弟倆的創(chuàng)作沒有小視,沒有隨意點評幾句了事,而是言之鑿鑿地給他們劃定了路徑,指明了方向,并且一直鼎力相助。試想,如果沒有馮其庸的真誠鼓勵與支持,兄弟倆恐怕難以執(zhí)著堅持,九死無悔,寫出40萬字的長篇歷史小說。他們的名字在伯樂的助推下,隨著《岳飛》而銘刻在千百萬讀者的心里。
中國紅學會副會長胡文彬當初在《新華文摘》做編輯工作,因熱愛紅學認識了馮其庸。馮其庸當時是紅樓夢研究所所長,一天,胡文彬向馮其庸表達了自己想調(diào)入紅樓夢研究所工作的愿望。隨后,令胡文彬想不到的是,他的調(diào)動手續(xù)不僅辦得神速,而且一到新單位就被任命為副所長,工資也由99元變成了144元。更讓胡文彬感動的是,1987年全國第一次評職稱,胡文彬在研究所內(nèi)部征求意見,大家都一致認為,他填個副研究員更穩(wěn)妥。誰知申請表拿到馮其庸面前的時候,他說:“你怎么填副研究員,應當填研究員?!苯Y(jié)果當年48歲的胡文彬成為第一批擁有正高職稱的人。胡文彬說:“我并不是馮其庸的學生,我和他也沒有任何金錢上的來往,更沒有其他方面的利益關系,他就是愛才惜才?!瘪T其庸舉賢達能,樂于成人之美,這怎能不讓人感激萬分,死心塌地地跟隨。
孔子說:“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馮其庸一生誨人不倦,立人達人,金口一開,必是鼓勵之語,而往往就是這一兩句話,足以提攜后輩,改變其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