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勤哲
在奶奶家,通常沒有過多能讓我滿足的零食,我就只能向桑樹要。到了桑葚成熟的時候,我就天天摘桑葚吃。說是摘太文雅了點,其實就是搶。跟誰搶?跟同樣嘴饞的小鳥搶。
扯下一片桑葉,拿起一根竹棒,便可以摘桑葚了。但小鳥像鬼魅一樣,總是跑到我前頭。這不,我剛發(fā)現(xiàn)了一顆又大又紫的桑葚,大喜過望,忙伸手去抓,忽然一道黑影掠過。原來是一只小鳥,我見它飛向我的“發(fā)現(xiàn)”,連忙拿竹棒趕它。它卻迅速掠過,一口便搶走了我的“發(fā)現(xiàn)”。我只能眼睜睜地望著這個“小強盜”,三下五除二地?fù)屪吡宋业摹鞍l(fā)現(xiàn)”。我的第一個勞動成果就這么毀了。當(dāng)時,我真想把這個洋洋得意的家伙拎下來,質(zhì)問它:“你憑什么搶我的桑葚?”可終究夠不著它,我只好怏怏地繼續(xù)尋找。
忙活了半個小時,我終于收獲了美味的桑葚,紫紅色的桑葚就那樣靜靜地躺在桑葉上。我把它們放入嘴里,細(xì)細(xì)地品嘗這無上的美味,因為這是用辛苦換來的。雖然小鳥經(jīng)常來搶桑葚,但是沒有它們就沒有了樂趣的存在感。
老師小語
其實,小作者筆下的樂趣不僅在于摘桑葚,更在于跟小鳥“搶”桑葚。這樣看似一幅不和諧的爭搶畫面,恰恰是人不趕鳥、鳥不怕人,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一種表現(xiàn)。在小作者眼里,搶食的小鳥“像鬼魅”,是個“小強盜”,還是個“洋洋得意的家伙”,貶義詞褒用,看得出“我”是樂于被小鳥搶的,字里行間流露出“我”對小鳥的喜愛以及摘桑葚的樂趣。
(費忠孝 鐘惠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