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正平
在董卿主持的央視文化節(jié)目《朗讀者》中,著名作家麥家講了一個家的故事:他的兒子,因為青春期,從高中開始就把自己封閉起來。每天一放學,便鉆進自己房間里打游戲、上網(wǎng)、聊天、惡作劇。除了吃飯,其余時間都不出房門,也不與父母說話。對兒子的叛逆,麥家無可奈何。他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默默陪伴。離高考還有半年時間,兒子突然意識到了差距,于是開始努力,竟然通過了6所美國大學的申請,成功地被美國費城藝術大學錄取。離開家的時候,麥家給兒子寫了一封長長的信,放在他的行李箱里,他在信中對兒子說:“你不能想家,實在想,就讀書。因為讀書就是回家。”
讀書就是回家。這句話讓我為之一震。這個家不是物理意義的家,而是心靈之家,精神之家。
書是心靈之家的載體,通過讀書,我們可以體會親情的溫暖、感受故鄉(xiāng)的氣息、品味家的味道;書是精神之家的紐帶,通過讀書,我們的思想變得充盈,夢想變得豐滿,精神變得強大。
人類的智慧,無不通過文字的形式被記錄下來。我們經(jīng)過閱讀,一路探根溯源,尋找回家的路。尋找的過程,我們心存敬畏,充滿激情,擷取精華,古為今用。在一次又一次尋求中,去偽存真,不斷精進,抵達我們的夢想家園。
最后,麥家寄語年輕人:“有書的地方就是天堂。當你翻開一冊書,很可能就意味著你會擁抱一種新的生活。這生活本來就是屬于你的,因為種種原因你丟失了它,現(xiàn)在你只是把它找回來。我聽到書在說,‘來吧,來翻開我,開卷有益,讀書就是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