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訪/妍如玉
如果不是因為太帥,他們可能是馬布里的隊友!
采訪/妍如玉
NBA“96黃金一代”唯一現(xiàn)役球員——斯蒂芬·馬布里,在離開并決心再也不回NBA之后,來到中國、來到北京,帶領(lǐng)北京隊三次拿下CBA總冠軍,并建立了一個屬于北京隊自己的籃球王朝。因此成為了CBA歷史上第一個拿到“綠卡”的現(xiàn)役外援。
電影《我是馬布里》就是講述馬布里來到CBA的傳奇故事。但這并不是一部傳記片,而是由馬布里本人出演自己的一部體育類型片,除馬布里外的其他人物皆為“原創(chuàng)”,影片中的每個人物在現(xiàn)實中都找不到對位人,包括他的四位隊友。
馬布里的新隊友們雖然身高不到2米,但球技和顏值都是杠杠的。吳尊、錦榮、高以翔和王陽明以前都是籃球高手,只因太帥,被薅到了演藝圈。這次,與自己的偶像組團飆技,不僅是影迷之幸,更是球迷之幸。
《電影》:拍攝前跟馬布里私聊過嗎?
楊子:我跟他其實就聊過一次,但那一次大概是3個小時,我把我需要了解的都了解完了。再就是有一次去美國,在他家又聊了小半個小時,其實就是驗證一些比較私密的感受,和收集一些修改意見。原以為那次會聊很久,但意外的發(fā)現(xiàn)老馬很認(rèn)可這個劇本,他基本上就填補了一些空隙,包括一些狀態(tài)上的感受,幾乎沒有修改任何東西,他整體是非常支持的。
《電影》:在做這部電影之前對馬布里了解多少?
楊子:其實是不多的,因為我本身對籃球不感冒,對馬布里只是知道這個人,掃過幾眼比賽,但是是那種毫無知覺的狀態(tài)。從第一次讀完他的新聞稿,我就被吸引了,新聞稿很長,介紹了他從美國到山西再到北京,就像一個大的場景一樣,然后才開始去了解一些細(xì)節(jié)。
《電影》:電影中馬布里的經(jīng)歷與生活中有多少異同?
楊子:基本上電影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有一些東西蠻極致化的,包括第一次說“champion”時隊員的反應(yīng),真實情況不可能這么明顯的“打臉”。其實最開始比較擔(dān)心的是塑造他和他父親的關(guān)系,包括他父親的死,我虛構(gòu)了一個場景,他父親確實在他比賽時心臟病發(fā)作,但是跟球迷吵架這個是編的。
導(dǎo)演楊子
《電影》:馬布里同意你的這些二次創(chuàng)作嗎?
楊子:幾乎沒有反對。但他需要我知道,有些事他生活中不會這么做,但他會去演,甚至有的時候他會讓我更過一點,表現(xiàn)得再夸張一點。比如說他在山西那次,他摔了一跤,他說:“我在場上絕對不會因為疲憊而摔倒,我會被絆倒,會失去重心?!?/p>
《電影》:這并非一部馬布里的傳記片?
楊子:所有人都不希望這是一個傳記片的角度,更希望它是一個故事片,而且馬布里也希望是這樣子,因為他覺得他的傳記類的東西到處都是,再拍這個就沒什么改變。我們都希望能讓他像演員一樣塑造一個角色,所有人都在塑造角色,大家講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故事。
《電影》:除了馬布里,其他角色都是架空的?
楊子:影片中的每個人物你找不到他的對位人,我隱藏了所有可能對位的蛛絲馬跡,看的時候你會忘記現(xiàn)實生活中的任何一個人。要想電影變得戲劇性,其他人必須全部架空,由演員來塑造角色,除了保留主角用自己的名字。
《電影》:如果有些“反面”人物不愿意的話,就不會找你麻煩了!
楊子:對,太麻煩了,而且展不開,還得授權(quán)什么的,你要用人家的名字。說實在的,也根本沒有一個演員能夠去演這些生活中的原型,最簡單的來講,找一個身高2米2的演員都沒有,你找一個1米8的人家肯定也不愿意。
《電影》:這樣的話,就有機會找吳尊、高以翔這些高顏值、大長腿的演員來吸引眼球了。
楊子:其實長得高、長得帥這都是意外收獲,我們一開始的要求就是會打籃球,而且能夠達(dá)到一個準(zhǔn)專業(yè)水準(zhǔn)。他們幾個是實打?qū)嵉幕@球高手,吳尊是文萊國家隊的;錦榮在新西蘭時是校隊隊長;王陽明是大學(xué)籃球校隊的;高以翔在從事模特之前是要回臺灣發(fā)展專業(yè)籃球的,他以前在加拿大就是打?qū)I(yè)的,結(jié)果因為太帥直接被薅到演藝圈了。他們在場上都是能跟馬布里真打的,要不然非專業(yè)的花架子一撞就散了。
《電影》:這四位既會演戲又會專業(yè)打籃球的演員是怎么找來的?
楊子:錦榮幫我拉了一個單子,因為我跟錦榮關(guān)系很好,他就拉了一個黃金組合,這個黃金組合只有一個人沒來,其他四個人都來了,包括他自己。因為這幫人都是球癡,他們一看劇本就知道這是一部內(nèi)地實打?qū)嵉幕@球題材電影,都不想錯過,不是不想錯過一個角色,而是不想錯過這么一個跟籃球有關(guān)的事件。
《電影》:這部戲里的錦榮與以往的角色都很不一樣,不再高冷,很陽光很大男孩。
楊子:其實這個他更接近于生活中的他,他特別信任我,我讓他怎么來他就怎么來。他并不是像平時銀幕上展現(xiàn)的那么高大威猛、不茍言笑,其實他生活中是一個好吃但又不吃,很可愛又巨萌的人,自我要求特別嚴(yán)格。
《電影》:他們四個人和馬布里最大的差距在哪里?
楊子:投籃準(zhǔn)度,因為他們不是專業(yè)球員,他們的投籃準(zhǔn)度與心情和體能直接掛鉤,因為你跑完戰(zhàn)術(shù),最后落到那個點之前都是在運動中,所以投不準(zhǔn)很正常。像馬布里這樣長年累月的鍛煉,他知道怎么在最后一瞬間去控制自己的手感。
馬布里在第二十屆上海國際電影節(jié)中榮獲傳媒關(guān)注單元最受傳媒關(guān)注年度新人獎。
《電影》:會不會拍完這部戲之后大家球技大增?
楊子:我覺得在拍的過程中球技都大增。這部戲他們天天打籃球,快樂死了,無時無刻的不在打,我都要說“你們休息一會兒”。
他們知道籃球是五個人打,就跟著一遍一遍跑地跑戰(zhàn)術(shù),有的時候他們不是這個戰(zhàn)術(shù)的主角,甚至整個戰(zhàn)術(shù)都不在鏡頭里,就一個身影劃過之類的,但他們都會全力跑,真正上了籃球場你會看到屬于這幫籃球少年的初心。
《電影》:上了籃球場就完全成為一個籃球少年,而不是明星。
大家都飆著,經(jīng)紀(jì)人助理一概不許到場上,誰都不慣誰毛病,就是一臉汗,頭發(fā)亂糟糟的,這樣其實很好看,特別真實?!?/p>
楊子:對,他們每個人在拍攝初期就受傷了。像王陽明他手指頭斷了,全程帶著一個手繃帶堅持下來的;高以翔給他配的鞋不合適,他的腳第一天一側(cè)全都是水泡,第二天換了雙鞋就全磨破了,你想想他跑起來急停的時候得多疼;錦榮是開拍之后兩邊大腿肌肉拉傷,所以他的三分是沒有辦法蹦的,你看他經(jīng)常都是原地投,所以都是在抗著疼痛。
而且這幫大男孩在一起之后就不像演戲時特別寶貝,大家都飆著,經(jīng)紀(jì)人助理一概不許到場上,誰都不慣誰毛病,就是一臉汗,頭發(fā)亂糟糟的,這樣其實很好看,特別真實,這一刻我就是那個平時最真實的我,這一點很了不起,他們對這個場地是有敬畏的,對這項運動是有敬畏的。
《電影》:馬布里是他們的偶像嗎?
楊子:他們都很崇拜馬布里,尤其是高以翔,他是從小看著馬布里打球長大的,所以他在馬布里面前會變成是另一個人。他們每天拍攝極度疲憊,但只要馬布里站在那邊說:“來,哥幾個,跑一遍!”哪怕這一遍是給攝影機看(位置)的,他們都會噌地從地上起來,這種感覺特別不一樣。
《電影》:所以這個電影的拍攝你也是很開心的?
楊子:我不開心,但很享受,他們開心,我是很痛苦的,但是內(nèi)心看到他們開心我就開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