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老師,作文的布局方法應該很多,在我們平常的寫作中您能推薦一種比較簡單易行的布局方法嗎?
師:可以用“一線串珠”法,這種方法適用,也簡單。只要運用得當,就可以寫出很好的作文的。
生:請您講解一下什么是“一線串珠”法吧。
師:你見過賣冰糖葫蘆的小販吧。冰糖葫蘆本是小生意人把一些小的果實用一根小棍串起來。在構思時,我們可以根據(jù)表達中心的需要,把一些相對分散、獨立的卻與中心有關的材料看成果實,用一根如同小棍的線索(語言標志)將它們串起來,使之相輔相成、彼此烘托,組成一篇思路清晰、中心突出的好文章。這就是“一線串珠”,我們也可以叫作“冰糖葫蘆式”。
生:老師,那這“線”怎樣確定呢?
師:運用“一線串珠”法,我們先要準備好串珠的“線”,就是說先要確定好文章的線索。文章的線索可以是一個具有意義的實物,一件具體的事,也可以是一種情感,還可以是一個細節(jié),如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動作等。例如,寫一個從舊社會成長起來的人的曲折人生,可以他頭戴的一頂氈帽為線索;可以他吃飯的“碗”為線索;還可以他的一句話為線索,甚至以他的一個習慣性的動作為線索……選作線索的事物,要有特點、意義和代表性。
生:有了“線”,那怎樣確定“珠”呢?
師:有了線,然后就要準備“珠”,這就是文章的材料。選用材料時,往往不選完整的事件、人物的經(jīng)歷,而是選取片段、場景、畫面。這些片段、場景、畫面彼此獨立,各不相干,但又要有聯(lián)系;同時,這些片段、場景、畫面之間要有層次性,不能處于同一梯度。這樣,文章才能真正做到“形散而神不散”。例如,以“碗”為線索,寫一個人的曲折人生,反映他對生活、命運的抗爭,我們可以從這幾個方面組織材料:抗戰(zhàn)之前,他端著破碗乞討,碗里裝的是冷漠、屈辱;抗戰(zhàn)時期,他端著酒碗,酒與血淚一起喝,走上戰(zhàn)場;解放后,他在單位,端著“鐵飯碗”,碗里是悠閑的生活;改革開放后,“鐵飯碗”打破了,他懷念過去的生活……時代不同,經(jīng)歷不同,碗的內(nèi)涵也不同。
生:我明白了。這些“珠”就是要選用的作文材料,材料分散獨立,又密切聯(lián)系,富有層次性。但這些“珠”的選用必須在“線”的范圍之內(nèi)。
師:正確。
我們看看冰心先生的作品《笑》。
笑
◎冰 心
雨聲漸漸的住了,窗簾后隱隱的透進清光來。推開窗戶一看,呀!涼云散了,樹葉上的殘滴,映著月兒,好似螢光千點,閃閃爍爍的動著?!鏇]想到苦雨孤燈之后,會有這么一幅清美的圖畫!
憑窗站了一會兒,微微的覺得涼意侵入。轉過身來,忽然眼花繚亂,屋子里的別的東西,都隱在光云里;一片幽輝,只浸著墻上畫中的安淇兒?!@白衣的安淇兒,抱著花幾,揚著翅兒,向著我微微的笑。
“這笑容仿佛在那兒看見過似的,什么時候,我曾……”我不知不覺的便坐在窗口下想,——默默的想。
嚴閉的心幕,慢慢的拉開了,涌出五年前的一個印象?!粭l很長的古道。驢腳下的泥,兀自滑滑的。田溝里的水,潺潺的流著。近村的綠樹,都籠在濕煙里。弓兒似的新月,掛在樹梢。一邊走著,似乎道旁有一個孩子,抱著一堆燦白的東西。驢兒過去了,無意中回頭一看?!е▋?,赤著腳兒,向著我微微地笑。
“這笑容又仿佛是那幾看見過似的!”我仍是想——默默的想。
又現(xiàn)出一重心幕來,也慢慢的拉開了,涌出十年前的一個印象?!╅芟碌挠晁?,一滴一滴的落到衣上來。土階邊的水泡兒,泛來泛去的亂轉。門前的麥隴和葡萄架子,都濯得新黃嫩綠的非常鮮麗。——一會兒好容易雨晴了,連忙走下坡兒去。迎頭看見月兒從海面上來了,猛然記得有件東西忘下了,站住了,回過頭來。這茅屋里的老婦人——她倚著門兒,抱著花兒,向著我微微的笑。
這同樣微妙的神情,好似游絲一般,飄飄漾漾的合了攏來,縮在一起。
這時心下光明澄靜,如登仙界,如歸故鄉(xiāng)。眼前浮現(xiàn)的三個笑容,一時融化在愛的調(diào)和里看不分明了。
師:你能說一說冰心先生的《笑》這篇文章中的“珠”和“線”嗎?
生:“線”很好找,就是“笑”,文中說“抱著花兒,向著我微微的笑”?!爸椤本褪侨齻€畫面:①畫中的小天使;②路旁的村童;③茅屋里的老人。
師:你說的完全正確。作文時還要注意巧妙過渡的問題。你看看,文中的過渡很自然。兩個過渡句“嚴閉的心幕,慢慢的拉開了,涌出五年前的一個印象”“又現(xiàn)出一重心幕來,也慢慢的拉開了,涌出十年前的一個印象”都是用一句話,簡要引出下文。
生:老師,這“一線串珠”法,只能在一般記敘文或者說在散文中使用嗎?可以在議論文中使用嗎?
師:當然可以。你看看這篇考場學生的議論文《詩意地生活》中的重點段落:
詩意地生活,是李白“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桀驁,是王維既知“都護來燕然”,還有心品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曠達,還是聽憑“云卷云舒”的閑適?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像詩人一樣記錄美好的生活,但每個人都有權利詩意地生活。
黑暗選擇了她,她卻選擇詩意地生活,她用心體驗大自然賦予她的一切,她用情為自己黑暗的世界畫上太陽,畫上彩虹,更用毅力充實著自己,完善著自己的人生,她甚至還可以笑著“寫”出《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她詩意地生活著,享受著,更收獲著。她,就是海倫·凱勒。
財富選擇了他,他卻選擇詩意地生活,他總是穿著古補的中山裝,提著文具袋徜徉于燕園,他所追求的只是學術,功名利祿與他無關,富貴榮華也不能吸引他,他只愛看看北大的花花草草,愛看看朝氣蓬勃的莘莘學子,他是文學界的“常青樹”。他叫作季羨林。
丑陋選擇了她,她卻選擇了詩意地生活。她的臉是一張“奇怪”的臉,眼睛小得只是道縫,鼻子塌得仿佛容不下空氣,而且是張“倒瓜子”。她樂觀對自己說“天生我材必有用”,她樂觀地欣賞著自己的獨特,用內(nèi)涵完美自己的人生,活在當下,她的名字叫呂燕。
生:果然寫得好。文中提出人們應該“選擇詩意地生活”的觀點,這是“線”,然后用海倫·凱勒、季羨林、呂燕等人的生活態(tài)度這些“珠”來闡發(fā)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