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嘉敏
文字訴說著一個人的心靈,或美或惡;文字折射出一個時代的縮影,或長或短。而所謂古人、今人,他們的倒影漸漸清晰。
霓虹閃爍、人聲喧鬧下,唯有一影:快。現(xiàn)代人追求快,他們能夠幾小時就逛遍祖國的大好河山,十幾分鐘的纜車便可征服一座巍峨高山,敲下幾個字便能省去研習書法的冗長歲月……
逾千年之時光,溯古人之未曾淡去的影子。他們把自己的心靈靜靜地鋪在生活的路上,細膩的感受猶如種子的落地,花開無聲,卻又深深扎根在靈魂深處。
從唐詩中回望,那個寒冬,一葉孤舟默默地??吭诮?,一位穿著蓑衣的老翁靜靜地垂釣,縱使“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他不畏懼寒冷,亦不畏懼孤獨,他在這寧靜冷冽的白雪中,盡享生活的靜謐與從容。他有時間享受這獨得的樂趣,也有心情細細品咂生活的況味。這份甘于寂寞的平靜與恬淡,似乎正是現(xiàn)代人所缺少的那一份自然?,F(xiàn)代人講究瀟灑,卻沒有古人那般自適,那般隨遇而安。
從古文中回望,那個夜晚,風雪大作,王徽之的身影漸漸消失在眼前。風雪打濕了他的衣裳,他絲毫不介意,仍是欣然前行。但看見友人家昏黃的燈光時,他卻不想進去了,索性轉(zhuǎn)身離開?!俺伺d而來,盡興而歸”,又何必強求結(jié)果呢?這是一種生活的情趣,無論是觀山、看海,抑或是寒夜訪友而不入。王徽之,他在興致盎然的路上,每一步都踩在快樂上,每一片雪花都融化在期待中,等到興味消散,也不覺得遺憾。
從宋詞中回望,那個春天,夕陽西下,晏殊告別了朋友,獨自回家。落英繽紛在前,春時美好已然留不住了。但“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生活的細膩不就在于它那逝而復(fù)返,卻又不盡相同的美好嗎?這是一種生活的方式,縱使大雪紛飛,殘花凋落,都能慢慢前行,品味慢慢流淌的時光的美妙。
寒來暑往,春夏秋冬,每一片葉子落到頭上都能觸發(fā)敏銳的情思。這就是人們最自然的生活狀態(tài)。現(xiàn)代人一目十行、日行千里,而古人不同。他們喜歡“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的淡然,欣賞“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的空靜。時間給了古人一束光,他們用這束光寫下了他們獨特的影子。
文字,是一個人的倒影,是一個時代的倒影。古人之淡然如昨,更望如今能一步一腳印,縱使腳步再快,也要讓心靈慢慢行走。
(指導教師:王艷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