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甲取
魏晉時期,率直、任誕、清俊的名士很多,而王徽之(公元338年~公元386年)是其中的翹楚。不同于父親王羲之與弟弟王獻之的沉穩(wěn)冷靜,王徽之留給世人的是狂放不羈、追求自我的形象。
王徽之最廣為人知的事跡是雪夜訪戴。
王徽之在山陰縣(今浙江省紹興縣)隱居,一天晚上天降大雪,他一覺醒來,呼喚家仆快拿酒來,然后憑窗喝酒吟詩,欣賞窗外皚皚白雪。他忽然想起好朋友戴逵,思念之情無法遏止。戴逵住在剡縣(今浙江省嵊州市),王徽之當即讓家仆劃著小船直奔剡縣。
經(jīng)過一夜奔波,王徽之終于在天亮時趕到了戴逵家門口。家仆甩甩酸痛的手臂,就要上前敲門,王徽之卻制止說:“打住,咱們撤吧!”家仆大惑不解,不是您鬧著要見戴先生嗎?辛苦了一夜,好不容易到人家家門口,您又要回去,這是要鬧哪樣?。⊥趸罩ǖ鼗氐溃骸拔以揪褪浅伺d而行,興盡而返,為什么非得見老戴呢!”對于王徽之的此言此行,劃了一夜船的家仆只想說兩個字:呵呵。
還有一次,王徽之應召坐船進京。路過清溪碼頭時,江南首席音樂家桓伊從岸上經(jīng)過?;敢潦侵袊蠊徘坏摹睹坊ㄈ返亚膭?chuàng)作者,船上有桓伊的腦殘粉,看到偶像便激動地大叫:“快看,那是天皇巨星桓伊啊!”
當時王徽之和桓伊并不相識,一聽說是當世聞名的大音樂家,王徽之來勁了,派人過去傳話:“聽說你的笛子吹得不賴,可否給俺吹個曲兒?”桓伊當時已是永修縣侯、豫州刺史,王徽之不過是一個小小的黃門侍郎,居然當眾點歌,可以說此舉相當冒犯。
桓伊是性情中人,倒也沒擺架子,登上王徽之的船,蹲在胡床上橫笛吹了一曲《梅花三弄》。王徽之打著拍子,聽得投入。
桓伊一曲罷了,出場費都沒要,收笛,下船,登車,絕塵而去。兩個人自始至終沒交流一句話,盡顯晉人的曠達、不拘禮節(jié)和磊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