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刑法課程是十分重要的法學本科必修專業(yè)課,然而傳統(tǒng)的刑法教授理念已經(jīng)無法滿足與時俱進的法學教育理念,采取多元化的刑法課程教學方式對傳授抽象的刑法學知識、培養(yǎng)高素質(zhì)的法律職業(yè)人才是十分必要的。刑法的課程的多元化應當從啟發(fā)性教學、案例式教學、對分課堂、模擬法庭教學、辯論式教學、庭審觀摩教學等六個方面進行設置,以達到多元、立體式的現(xiàn)代教學模式。
關鍵詞 刑法課程 多元化 教學 法學教育
作者簡介:馬志忠,山東理工大學法律事務室主任,法學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7.385
一、刑法多元化教學改革的價值
(一)刑法理論抽象與多元化是多元化教學的前提
刑法課程在十六門法學課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上承民商部門法的開設,下接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具有獨特的理論個性。刑法的犯罪構成論、行為無價值論、結果無價值論,此罪與彼罪的區(qū)分,共同犯罪、法定一罪與處斷一罪的區(qū)別等等,理論晦澀難懂,知識點也呈多元化趨勢分布廣泛,若只是通過單一的課堂講授,恐難以達到良好效果。
(二)刑法教學注重實踐與理論結合是多元化教學的基礎
刑法部門法是一門應用性極強的法律,除晦澀的理論外,還具有濃重的實踐色彩,在司法實踐中更存在數(shù)量巨大的案例,為刑法的實踐教學打下了基礎。目前越來越多的高校已經(jīng)意識到這一點,在國內(nèi)各政法院校的刑法課的開設中,教師結合司法實踐,分析刑事審判現(xiàn)狀,成為刑法理論教學的有益補充。
(三)刑法課程多元化案例教學體現(xiàn)了多元化教學特性
在英美大多院校,在開設刑事法律課程時已然成功的使用案例教學法,有效的完成了對學生的刑法學知識傳授。我國各大院校也在努力探討案例教學在刑法課程中的設計與運用。刑法課程案例的一個重要特性就是其多元化,刑法共451個罪名之多,涉及到的不同犯罪的案例數(shù)量大,種類多,其中各類案例的涉及到的知識點繁簡不一,起到的教學作用各不相同,對之的課堂安排,也呈現(xiàn)出明顯的差別。比如,有些簡單典型的案例適合作為課程引導案例,復雜而脈絡清晰的案例適合課中講授使用,繁復有爭議的疑難案例適合分組討論,集中解惑。這也注定了幸福課程必然是多元化案例教學的課堂教學。
(四)刑法多元化教學有益于培養(yǎng)高素質(zhì)的復合型法律人才
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的刑法課程,教學內(nèi)容比較單一,教學方式古板,學生常常對課程提不起興趣,上課開小差、下課怠于學習,最終,從刑法理論到刑法實踐上都難以具備較高的素養(yǎng)。多元化教學采取多樣性的教學手段,以鮮活的實踐與經(jīng)典的案例牽引學生興趣,以多樣性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把握知識,掌握專業(yè)實踐技能。從而為培養(yǎng)高素質(zhì)的理論與實踐復合型法律人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刑法課程多元式教學改革的具體內(nèi)容
(一)啟發(fā)式教學
啟發(fā)式教學的核心是以學生為教學過程之主體,教師的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覺學習。當然這樣也內(nèi)涵教育理念的變遷,即由教授為主向育人為重的轉(zhuǎn)變,教學活動亦應當由教師中心主義向?qū)W生中心主義轉(zhuǎn)軌。例如刑法課堂中講解故意殺人罪時,可以先進行知識鋪墊,讓學生對故意殺人罪與刑法總則中的各相關理論建立起關聯(lián),續(xù)而根據(jù)理解規(guī)律,給出經(jīng)典案例,并拋出問題:何為故意殺人罪?案例某某為何會構成故意殺人罪(從形式上看符合構成要件嗎,從實質(zhì)上看是否達到了足夠的社會危害性)?如何界定故意殺人罪的排除情形(公務行為、正當防衛(wèi))?故意殺人罪的量刑幅度為何如此之大?哪類故意殺人罪適用死刑,哪幾類故意殺人罪不適用死刑?之后請學生思考后展開分組討論,并選舉代表作答,之后教師根據(jù)作答情況有側重點的進行較深入講解,并列舉另一個較復雜的案例作為課后作業(yè),教學生鞏固所學知識點。綜上所述,思考與解答以上問題可以讓學生較深入的理解了故意殺人罪是什么,為什么要懲治故意殺人行為,如何懲治故意殺人行為。
(二)案例式教學
案例式教學是法學實踐性教學的主要手段。法學教育中的案例教學源于19世紀哈佛大學法學院院長蘭德爾教授。時至今日,刑法案例教學已經(jīng)遍布美國,并已在我國本土刑法教育中普及。案例式教學主張教學活動都圍繞案例進行,案例教學所關注的不只是抽象的刑法理論,而是活生生的、情節(jié)繁復的相關案例。當然,案例并不只是復雜案例,如上文所述,也包括簡單案例與典型案例。在刑法課程中,需要科學的配置案例。一般而言,刑法課程的案例可以分為以下幾類,即引入(或引導)案例、知識點案例、總結案例、深化案例、拓展案例、課后案例等。引入案例一般使用影響廣泛的、眾所周知的重大案例,以引起學生對課程的興趣,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順而引導出課程內(nèi)容。知識點案例,是通過一個具體生動的案例詮釋一個較晦澀的知識點,每個知識點都配備一個案例,使得“一點一案”,讓學生更容易、愉悅的接受各類刑法知識點??偨Y案例目的在于對本堂課所有知識點的綜合性梳理與課堂考察,深化案例是指在總結本次或幾次課程知識點后,通過一起較復雜的經(jīng)典案例,引發(fā)學生思考,請之更能深入的把握所學的刑法知識點。拓展案例則是通過研究有爭議的疑難案例,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拓寬學生的思考方式,使之能夠更靈活的運用所學,解決實踐問題。當然,案例的選取與案例的講解,都會給任課教師增加許多工作量,特別是對剛開設的新課。所以,建立與完善課程組,教師們合理分工負責,互相幫助,是十分必要的。
(三)對分課堂教學
對分課堂是以討論式教學為主要方式的教學手段。它把教學分為三個過程,分別是講授(presentation),內(nèi)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討論(discussion)。簡稱PAD課堂。對分課堂要求教師先對刑法某章內(nèi)容框架、基本概念、重點難點先行講解與指出,課堂外,學生則針對教師的指示閱讀課本,對內(nèi)容吸收、內(nèi)化,通過作業(yè)進一步深入理解教學內(nèi)容。之后,在課堂中學生將會分組展開討論,教師居中評判、點評與根據(jù)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進行補充講解。在教師對學生的考評過程中,要針對平時學生的表現(xiàn)與期末成績來客觀的進行成績評定,不再以期末一考定成績。對分課堂的優(yōu)點在于,加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有效利用了學生的課余時間,實現(xiàn)了教師角色由主角到配角的轉(zhuǎn)換,增進了學生與教師直接的交流與溝通,有利于學生更好的掌握刑法知識要點。
(四)模擬法庭教學
模擬法庭又稱為模型法庭,來自于美國法學院“moot court”課堂,是指法學專業(yè)學生通過案例進行虛擬庭審,以達到一定職業(yè)技能培養(yǎng)與辯論技巧方面的訓練。模擬法庭教學模式目前在國內(nèi)已經(jīng)備受青睞,不過由于引入時間不長,仍會有不規(guī)范的現(xiàn)象。在刑法教學中,模擬法庭需要從以下方面改進與完善:
第一,在案例選擇上,選擇經(jīng)典案例的基礎上,增加案情的復雜性與可辯論性。
第二,在角色扮演上需要合理分工,基本確保每位參與庭審的學生都有充分發(fā)言的機會。
第三,教師應當給學生更多的自主權,讓學生的模擬法庭實驗成為真正鍛煉學生刑法學識的舞臺,而不是單純的表演。
第四,教師在模擬法庭庭審結束后須對學生進行程序上與實體上法律問題的綜合點評,糾正錯誤,增強學生對知識的把握程度。
(五)辯論式教學
法學學科中的辯論是法律職業(yè)者培養(yǎng)法律素養(yǎng)、鍛煉口才與思辨能力的重要方式。辯論式教學通過師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辯論可以讓大腦鍛煉分析、比較、概況、推理能力,促進學生養(yǎng)成應變靈活的思維,完善嚴密的邏輯思維。辯論可以分為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辯論、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辯論,刑法課堂上主要以后者為主。刑法的辯論式教學可以以辯論賽的方式舉行。最好以小班為好。辯論賽首先需要教師選擇好具有代表性的刑法辯論題目,然后給學生進行分組,請學生課后準備。在充分準備后,教師主持辯論,辯論需要所有學生都要進行發(fā)言,一方如有學生放棄發(fā)言機會則要扣分。一節(jié)課后,正方與反方角色互換,這樣可以鍛煉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經(jīng)過辯論學生對辯題所涉知識的理解程度將會大幅度提升,同時也增強了自身思維能力。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在課余時間,邀請兩個班的勝方進行一場跨班辯論賽,這樣會更進一步調(diào)動學生對所涉刑法知識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學習互動。
(六)庭審觀摩教學
庭審觀摩教學目前并未廣泛的進入刑法教學的實踐課堂。不過庭審觀摩教學具有良好的教育意義,可以極大增加學生對刑法的興趣,促進學生對刑法知識的學習。庭審觀摩中,學生將會直接接觸關于刑事犯罪的審判過程,這對學生內(nèi)心會產(chǎn)生不小的震撼。法官、檢察官和律師往往是具有多年司法經(jīng)驗的法律職業(yè)人員,他們在庭審中對刑法知識的靈活運用,無疑給學生上一節(jié)生動的刑法課程。庭審觀摩教學具有規(guī)范性、真實性、直觀性、豐富性、便利性等特征,組織學生進行某些代表性案件的庭審觀摩,無疑是很好的教學手段。庭審觀后,學生更可以通過書寫庭審觀摩感等作業(yè),深化對庭審觀摩的理性思考與對刑事司法時間的認知。
三、結語
刑法課程是重要的法學核心課程之一,采用多元化、立體式教學是刑法課程的必然趨勢。刑法多元化教學強調(diào)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注重學生作為學習主體功能的發(fā)揮與學習能力素質(zhì)的養(yǎng)成;這就要求刑法教師必須打破以單純授課、課后作業(yè)的單一式教學方式,構建學生積極參與、主動參加的創(chuàng)新型多元化教學模式,突破傳統(tǒng)教育的限制,最大程度的確保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與積極性,最大化的提升教師的教學效果與學生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李宴. 英美法系案例教學法在我國法學教育中的地位研究. 前沿. 2006(12).
[2]杜曉郁、闕澄宇. 啟發(fā)性教學模式研究. 鞍山師范學院學報. 2010(6).
[3]李曉瑜. 淺談刑法案例教學的適用與發(fā)展. 法制博覽. 2016(7).
[4]張學新. 對分課堂——大學課堂教學改革的新探索. 復旦教育論壇. 2014,12(5).
[5]翟葉虎. 關于規(guī)范我國高校模擬法庭教學的思考. 高等教育研究. 2015,36(9).
[6]劉亞丁. 辯論式教學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當代教育科學. 2008(15).
[7]韓川.在法學實踐教學中發(fā)揮庭審觀摩作用的思考. 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