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平
酷吏也講義氣
◎方 平
漢元帝執(zhí)政時期,南陽郡(今屬河南南陽)太守陳咸為了震懾罪犯,常以酷刑立威。有些犯了重罪的人,自知生機渺茫,不愿忍受折磨,便絕食而亡。陳咸因痛恨那些畏罪自殺的人,所以不準死者家屬收尸,直至尸體腐爛發(fā)臭。
像陳咸這樣冷酷的人,一般是缺少憐憫之心的,更不可能會講哥們兒義氣了。誰知他不但有慈悲之心,且“慈悲心腸”上來時,為朋友何止兩肋插刀,簡直不惜性命。
宦官石顯依仗漢元帝的寵信,把持朝政,不光在要害部門廣布親信,就連一些學術(shù)性較強的崗位也事事插手??吹綕h元帝“柔仁好儒”,石顯便投其所好,推薦自己的親信五鹿充宗在朝堂上開壇講《易》。雖然不少有學問的人在學術(shù)上與五鹿充宗持不同意見,但懾于石顯的權(quán)勢,紛紛望而卻步,不敢“爭鳴”。陳咸不滿石顯專權(quán),便積極向漢元帝介紹和自己情趣相投的好友朱云。朱云是當世大儒蕭望之的弟子,也是位經(jīng)學家,他一上臺,五鹿充宗便詞窮。漢元帝聽說朱云有真才實學,親自召見他并拜他為經(jīng)學博士,不久又任命他做了杜陵(今西安雁塔區(qū))令。
朱云本是個眼里不揉沙子的人,對石顯更是憤恨不已,因為他的老師蕭望之就是被石顯構(gòu)陷而飲鴆自殺的。朱云一直想找機會除掉石顯,但他也深知,石顯黨羽眾多,在朝廷中的勢力盤根錯節(jié),很難對付,就連宰相韋玄成也依附于他。于是朱云以韋玄成不勝宰相之職為由,彈劾韋玄成,目的是敲山震虎。朱云因此與韋玄成結(jié)下梁子。當吏部考察吏員時,韋玄成指使吏部心腹誣告朱云誹謗朝政,陷害同僚。漢元帝詢問因由,韋玄成當即說道:“朱云為政暴虐,排斥異己,毫無治績。”當時已升任御史中丞的陳咸恰好在場,看到漢元帝面露怒容,擔心朱云倒霉,于是密告朱云,并代他寫好奏章,讓他上書申訴,請求呈交御史臺審查。陳咸以為只要卷宗送交御史臺,在自己的職權(quán)范圍內(nèi),完全可以使朱云化解危機,渡過難關(guān)。
韋玄成雖不知陳咸和朱云早已達成默契,但憑著多年的官場經(jīng)驗,判斷出陳咸是在和自己“玩貓膩”,當即把訴狀扣留下來,派人緝捕朱云。一見計劃落空,陳咸搶先一步把朱云藏到自己家中。朝廷密探查知此事,報告了韋玄成,韋玄成將二人雙雙拘捕下獄。朱云受盡酷刑,但死扛到底。韋玄成沒有十足的證據(jù),無法給朱云定罪,就把一腔怒火發(fā)泄到陳咸身上。陳咸隱匿朝廷罪犯,板上釘釘,人證物證俱在,論罪應處死刑。
陳咸下獄的消息傳開,驚動了昔日好友京兆府督郵(郡守屬吏)朱博,他敬佩陳咸的勇氣和擔當,為了解救陳咸出獄,朱博聯(lián)絡一干人等,在輿論上給予聲援,終因人微言輕,沒人拿他當回事。
后來,朱博辭去公職,私自進入關(guān)押陳咸的廷尉府打探消息。得知陳咸難逃一死后,朱博又扮成私人郎中,賄賂監(jiān)獄看守,和陳咸商量對策。過了數(shù)日,廷尉再次提審陳咸,陳咸便按照朱博的主意,極力表白自己冤枉,并言明有人為自己作證,廷尉按照他提供的線索,很快來到證人朱博家中。
原來,朱博辭去公職后,改名換姓,就是為了給陳咸當證人,廷尉問起情由,朱博力陳陳咸無事。廷尉不信,拷打朱博,朱博忍住劇痛,死不改口。沒有口供,難以形成完整的證據(jù)鏈,主審官無奈,只得把陳咸由死罪改為剃掉頭發(fā),發(fā)配邊關(guān),此案到此才算完結(jié)。
編 輯 /夕 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