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本聰
小學教師好歹也算個文化人。能提筆用文字敘事、議論、抒情是文化人的重要標志。當然,教師寫文章不一定是為了發(fā)表,因為工作決定了教師的事務(wù)繁冗,我們找不出大塊時間來醞釀構(gòu)思,難寫大文章,只能見縫插針寫點千字文、豆腐塊。暑假里,我在電腦上編輯了一下近年來寫的文稿,在500多篇文章中,上萬字的不過三篇,占總篇目的百分之零點幾,絕大部分是二三千字的東西。因為小,拿得起來,放得下去,船小好掉頭。
寫些小文章來鍛煉自己。當教師要寫教案、寫計劃、寫總結(jié)、寫心得體會、寫論文,語文教師還要教學生作文。文章是寫出來的,前人告訴我們,“三天不讀口生,三天不寫手生”。寫作是一種高級心智技能,技能的特點是要經(jīng)過鍛煉才能獲得,然后才說得上形成能力,說得上提高,說得上熟能生巧,說得上得心應(yīng)手。一個經(jīng)常動筆的教師,他的眼光會特別敏銳,能從紛亂的生活中發(fā)現(xiàn)美麗;他能透過復雜的現(xiàn)象,看見事物的本質(zhì),發(fā)現(xiàn)人性的美好,逐漸地,內(nèi)心世界變得寬闊而強大起來,感到生活的意義,感到自身的價值。教師寫作,還能帶動教學的深入,帶動閱讀,點燃思想的火焰,最后達到生命的豐贍,專業(yè)的成長。我堅持用筆來思考已經(jīng)好些年了,寫千把字的東西,有一小時的投入就夠了。這點時間,也就兩圈小麻將、兩集電視劇的時間。
寫些小文章來提升自己。當教師,又會教書,又會寫文章做研究,在我們這個行業(yè)里,算得上是好老師、優(yōu)秀教師啦。以我的經(jīng)驗,教師做研究的最佳切入口就是寫作——教研文章寫作。只要寫著,你的研究就在深入著,自己就在提升著。寫作的材料首先產(chǎn)生于課堂,其次產(chǎn)生于校園,最后產(chǎn)生于社會?!熬d亙蜿蜒”這個詞,請學生起來回答,他們會給出解釋,知道意思是長,彎曲向前延伸出去??烧埶麄冊炀錂z驗,有的學生說:“村前的公路綿亙蜿蜒?!庇械恼f:“升國旗的時候,我看見國旗在晨風中綿亙蜿蜒?!憋@然學生并沒有真正掌握這個詞。掌握的標志是運用,運用才算真正掌握。這個詞主要用來形容山勢山脈,你用來形容公路,不妥,況且現(xiàn)在高速路遍布,早不綿亙蜿蜒了。國旗在風中是會扭動身子的,可它長度有多大點,怎配得上“綿亙”一詞?因為教學產(chǎn)生了這樣的問題,產(chǎn)生了思考——專業(yè)性思考。這種思考,對一個教師,是很有意思的事情,你可以把這個思考寫成小文章,記錄下來。在寫的過程中,經(jīng)過語言組織,認識深化,理清思路,你就提升了自己?,F(xiàn)在教師的成長遇到一個大問題,那就是太過追求實用,太過功利化了,你希望他動動筆,他會問你,這能不能幫自己提高學生的考試分數(shù)?如果不能,那就不做了。把“提高考試分數(shù)”當作衡量一切的唯一標準,當作自己工作的動力,于是,我們造就了一大批“扁平”人生、“逼仄”人生的教師。須知,正的教育需要由“通人”教師、“全人”教師來做,“通人”“全人”是由“無用之用”造就出來的。
寫些小文章來留住生活的足跡。教了一輩子學生,等到退休,只認得那幾本課本,只知道哪年得過第一名,只認得獲過幾塊獎牌、幾本證書,而在精神層面一片蒼白,我看這個教師就做得有些悲哀了。地球上的生物在演化過程中,以化石存在的形式來說明自己的歷史,中華民族的昨天以文物文獻典籍來承載自己的過去,那么教師呢?應(yīng)該選擇文字來留下自己的足跡,不能“述而不作”。你的教育智慧是珍貴的,你的教育生活是獨一無二的,你的教育創(chuàng)造在豐富著教育歷史。寫些小文章把它們留存下來福澤他人,教益后來是有意義的善舉。若干年后,當你翻看自己的這些文字,你會驚訝地發(fā)現(xiàn),我原來是這樣走過來的! 我做了這么多的事!我沒愧對生命!我的教育生涯原來這樣有價值!幸虧當初沒有懶惰,我用筆把足印留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