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龍蓮+曾筱芬+李一萍+董定超+李曉娜
摘 要 近年來,受理的查新項目逐年增加,查新委托人的科研水平和信息能力也不斷提升。但是,筆者在長期的農業(yè)科技查新實踐中,發(fā)現有些科研人員的信息道德發(fā)展相對滯后,一些科研人員存在學術不端、信息道德缺失的現象。本文分析了農業(yè)科技查新實踐中科研人員的信息道德常見問題:一是查新委托人的信息道德問題;二是農業(yè)科技查新過程中相關文獻作者的信息道德問題。并針對不同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 農業(yè)科技查新;科研人員;信息道德;對策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7)193-0089-04
科技查新是以反映查新項目主題內容的查新點為依據,以計算機檢索為主要手段,以獲取密切相關文獻為檢索目標,運用綜合分析和對比方法,對查新項目的新穎性作出文獻評價的情報咨詢服務[1]。農業(yè)科技查新涉及到與農業(yè)科學相關的各個學科領域,除了傳統的農學外,還包括林學、畜牧、水產、獸醫(yī)等細分學科,以及農業(yè)政策、農業(yè)信息技術、農業(yè)機械、水利灌溉、食品加工、動植物新品種開發(fā)等交叉學科。而且農業(yè)科技查新也涉及諸多
環(huán)節(jié)。
隨著信息化程度的不斷提升,科研人員獲取信息的途徑不斷增加,科研人員的信息能力也隨之提高,但是農業(yè)科研人員的信息道德問題卻不可忽視。信息道德是指涉及信息開發(fā)、信息傳播、信息管理和利用等方面的倫理要求、倫理準則、倫理規(guī)約,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新型的倫理關系[2]。信息道德是人在信息世界(也稱為網絡空間)的社會行為
規(guī)范。
中國熱帶農業(yè)科學院科技信息研究所于1995年被農業(yè)部認證為農業(yè)科技查新機構。主要受理院內及省內各級農業(yè)單位的查新委托項目。近年來,受理的查新項目逐年增加,查新委托人的科研水平和信息素養(yǎng)也不斷提升,但是,在受理查新咨詢的過程中,發(fā)現有些科研人員的信息道德發(fā)展相對滯后,發(fā)現某些科研人員存在學術不端、信息道德缺失的
現象。
1 農業(yè)科技查新實踐中科研人員的信息道德常見問題
筆者在長期的農業(yè)科技查新實踐中,發(fā)現科研人員的信息道德問題主要有兩類:一是指科技查新委托人的信息道德問題;二是指在科技查新過程中相關文獻作者的信息道德
問題。
1.1 查新委托人的信息道德問題
查新委托人是指提出科技查新申請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1]。筆者在長期的農業(yè)科技查新實踐中,發(fā)現科技查新委托人在委托查新業(yè)務時存在任意拔高項目的研究水平,混淆概念、表達不明確,對查新結論提出不合理要求等
問題。
1.1.1 委托人故意或任意拔高項目的研究水平
有些委托人為了顯示申報項目的“高”和“上”,抹煞或否定前人研究成果、自我吹噓,故意或任意拔高項目的研究水平,在填寫查新點時經常出現“率先”“填補國內空白”“首次”“達到國內(國際)領先水平”“首創(chuàng)”“性能優(yōu)良”“結構獨特”“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等空泛、無實際內容的評價性用語,這些表述既無法真正體現項目查新點的具體性能、優(yōu)勢和作用,也無法真正體現項目的新穎性和先進性;還有一種情況是委托人為了顯示項目的“大”,把一句綜合性的結論語作為查新點,這種查新點實際上是項目技術要點的整體概括,并不具有技術上的可
比性。
1.1.2 查新委托單中查新關鍵技術內容概念模糊,表達不明確
科技查新委托單是查新機構要求查新委托人就查新項目以書面形式填寫的查新委托憑據[1]。委托人填寫的查新委托單的質量直接影響了文獻的查準率、查全率以及完成查新報告的速度。為了使查新人員根據委托人提供的表達方式無法找到相關的文獻,有些委托人在委托單中對項目中出現的有些重要概念故意使用生僻的表達方式,甚至有時使用錯誤的表達;或者有些查新點過于寬泛、籠統,沒有準確反映與查新項目新穎性相關的關鍵技術指標;或者有些委托人對項目查新的關鍵技術、研究的核心內容避重就輕,含糊其詞,或故意提供一些不規(guī)范、非專業(yè)性的術語,把簡單表述復雜化,有意回避相關技術要點,只提供模糊的查新
技術。
面對這些情況,查新人員需要花大量的時間來分析委托項目的實際內容,對于工作經驗不足的查新人員而言,容易被誤導而得出不準確的查新結論。而委托人就是希望檢出率低或檢索不到相關文獻,以期達到查新項目的“新穎性”或“先進性”的目的,這樣就可能會得出“未見相關報道”的查新結論。但是這種查新結論不具有科學性和真實性,會嚴重影響專家評價項目成果的客觀性和準確性。
1.1.3 對密切相關文獻、查新結論等提出不合理要求
在科技查新過程中,或查新報告初稿完成后,針對查新點以及檢索到的相關文獻等問題,查新人員和委托人之間需要不斷的交流和溝通,轉告查新結果,有些委托人不能正視查新結果。如,檢索到和查新點密切相關的文獻,使查新結果對項目申報或成果報獎等不利時,有些委托人會要求查新人員刪除密切相關文獻,甚至要求查新人員違背文獻客觀事實修改查新結論?;蛘哂行┪腥藶榱松陥箜椖炕虺晒麍螵?,要求查新人員在查新報告中添加評價性、肯定性詞語或項目創(chuàng)新性表述等意見。
1.2 相關文獻作者的信息道德問題
科技查新是以公開文獻為依據判斷查新項目的新穎性[1]。因此,科技查新是以文獻檢索為基礎,對相關文獻內容進行分析比較。在農業(yè)科技查新的實踐中,在對相關文獻進行文獻分析對比時,發(fā)現一些科研人員存在學術不端、弄虛作假的行為,查新的同時也查出了一些科研人員的誠信問題,如,重復發(fā)表科研成果,抄襲剽竊他人科研成果等。
重復發(fā)表科研成果。有些科研人員為了保證投稿文章的命中率,給多家期刊投遞文章(一稿多投),從而達到論文發(fā)表見刊的目的;或是有些科研人員對兩項以上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其主要技術特征或技術方案基本相同或等同,分別申請專利;或是有些科研人員出于增加科研成果等動機,將科研論文重復發(fā)表(一稿多發(fā))。如個別科研人員在國外期刊已發(fā)表一篇文章,作者又將該論文投遞至國內英文期刊上發(fā)表;或將外文論文翻譯成中文,直接投遞至國內期刊發(fā)表;或是更改論文題目、更改少量文字、重新排列已發(fā)表論文的內容格式等方式,把論文投遞其他刊物再次endprint
發(fā)表。
抄襲剽竊他人科研成果。有些科研人員對他人論文中有價值的觀點或相關數據進行抄襲剽竊。由于科研人員自身的學術意識較差,對學術不端概念不了解、不明確,無法判斷自身的行為是否為抄襲剽竊;而有些科研人員是主觀故意或是惡意行為。不管是主觀故意還是主觀無意,科研人員在撰寫文章時引用他人觀點,或引用數據而不注明出處或來源的行為,均屬于抄襲
剽竊。
2 農業(yè)科技查新實踐中科研人員信息道德問題的對策
科技查新作為科技管理的一項重要基礎工作,在查新咨詢過程中,查新人員必須與委托人積極溝通,嚴格把關,杜絕信息道德缺失現象的
發(fā)生。
2.1 委托人故意或任意拔高項目的研究水平的
對策
委托人要對查新項目有客觀的認識,不能夸大查新點,同時還要對相關學科領域的研究進展有全面的認識和了解。在撰寫項目內容、技術要點時,要閱讀大量的相關文獻,參考國內外發(fā)表的同類文獻后再撰寫,而針對成果報獎查新時,委托人最好是要以項目組發(fā)表的文獻為依據,撰寫查新點要做到言必有據,查新點主要是技術性語言,應抓住項目的新穎之處,重點
突出。
查新點中出現“首次”“性能優(yōu)良”“國內(外)領先”等空泛、無實際內容的評價性用語時,查新人員的處理辦法是刪除這類字詞。委托人的查新項目及相關查新點的“新”是可證明的,可比較的,而不是空泛、籠統的。
2.2 查新關鍵技術內容概念模糊,表達不明確的對策
委托人提供條理清晰的查新委托書,規(guī)范書寫查新點是查新人員順利開展查新工作的關鍵。在科技查新過程中,針對委托人查新關鍵技術概念模糊,表達不明確,或故意誤導查新人員的情況,查新人員應該深入研究和閱讀查新委托書、項目申報書及相關研究報告的主要內容,耐心地與委托人進行溝通,根據查新規(guī)范的基本要求,向委托人說明填寫委托書的注意事項,幫助委托人正確認識查新點的撰寫規(guī)則。查新人員和委托人之間的有效溝通是提高查新工作效率和保證查新報告質量的重要手段,貫穿于整個項目查新的全
過程[3]。
科技查新人員和委托人之間充分的知識交換是開展查新工作的必備條件。由于查新人員接觸所委托查新項目的時間有限,短時間內不可能完全掌握項目的研究內容,而且由于受專業(yè)的限制,查新人員對技術領域的了解可能不如委托人全面,而委托人掌握了項目研究背景、技術要點及同類成果的應用等詳細、具體的關鍵信息,對查新項目的技術細節(jié)及項目所屬的研究領域等比較熟悉。因此,查新人員要虛心向委托人請教,坦誠自己在某方面知識的欠缺。查新人員與委托人之間進行較深程度的交流,才能全面了解委托項目涉及的技術要點,進而才能準確地把握查
新點[4]。
只有和委托人進行有效溝通,通過委托人的解釋和闡述,才能及時、準確、全面地了解和把握委托項目的主要研究內容,才有利于查新工作的順利開展。
并且,委托人有責任如實、完整地向查新人員提供項目的科學技術資料、技術性能指標數據以及查新人員認為查新所必需的其他資料[5]。委托人提供的查新技術關鍵內容概念模糊,表達不明確,查新人員難以把握項目關鍵點時,委托人應積極配合查新人員全面了解項目查新內容,共同梳理確定查新點的正確表達方式,而查新點的最終確定權應由委托人掌握。而且,科技查新人員應該明確自己的工作職責,對委托項目的技術內容嚴格保密,尊重科研人員的知識
產權。
2.3 對密切相關文獻、查新結論等提出不合理要求的對策
對于檢索到的文獻與查新點的主要技術特征非常相似,委托人提出刪除或替換文獻的情況,這時,查新人員要和委托人及時溝通,向委托人公布檢索到的有關文獻信息,使其充分了解目前的相關研究動態(tài),告知有可能出現的查新結論,并在不違背原則的前提下向委托人提出選擇或調整研究內容等可行性建議。這種情況下,為了使立項或成果報獎順利進行,委托人一般會對查新點或技術要點進行相應的修改和調整。查新人員和委托人通過有效溝通確認新的查新點后,查新人員還需重新進行查新
檢索。
而遇到委托人要求查新人員違背文獻客觀事實修改查新結論,或者要求查新人員使用評價性結論等情況時,查新人員要和委托人充分溝通,做好解釋工作。科技查新人員在撰寫查新結論時應以檢出文獻的客觀事實為依據,堅持查新原則,實事求是、客觀公正地撰寫查新報告的結論,不隨意夸大或“拔高”,不因委托人的意愿而影響到查新結論的客觀公正性。報告的結論不應有贊譽之詞,不包含個人偏見,不進行水平性、可行性、科學性、實用性、經濟性等評價性用語,不使用比如“首創(chuàng)”“國內領先”“填補國內空白”等用語。只能使用“已有文獻報道”“未見文獻報道”等中性表達方式。而農業(yè)科學研究具有地域性、應用性和綜合性等特點,在分析比較文獻,撰寫查新結論時,也要考慮其地域性、應用性和綜合性等特點[6]。
一般情況下,為了確保查新結論與事實相符,達到萬無一失,查新人員都會征求委托人意見,核對查新結論。
2.4 學術不端、弄虛作假等信息道德問題的對策
鑒于目前科技查新中學術不端、弄虛作假等信息道德問題,情況較為復雜,作為查新機構和查新人員,很難準確判斷某篇文獻是否真正存在學術不端行為,從而可能直接影響以檢索和公開發(fā)表文獻為基礎的查新結論。在科技查新過程中,檢索到與委托查新項目查新點內容密切相關的文獻,一定要對檢索到的相關文獻的署名及其署名單位進行認真核對和
分析。
作為科技查新人員,對如遇到疑似重復發(fā)表或存在剽竊抄襲的文獻,首先是從發(fā)表時間順序上梳理相關文獻,特別是不同署名單位發(fā)表的文獻,在分析文獻時務必注明文獻發(fā)表時間。科研成果的發(fā)表時間往往是判定科研項目新穎性的依據,其署名也表明了該科研成果的歸屬,同時也明確了科研工作的責任承endprint
擔者[7]。
針對不同署名單位發(fā)表的密切相關文獻,科技查新人員還須與委托人確認這些相關文獻的作者或單位是否為項目合作者(單位)。而相同作者或署名單位疑似重復發(fā)表的文獻,在查新報告中只引用較早發(fā)表的文獻。對于涉嫌抄襲、模仿和造假的技術,查新員應該據實寫出自己的檢索分析結論,維護科學尊嚴。要充分體現科技查新的內在價值,即追求客觀公正,揭示重復性研究、學術剽竊和偽科學,鑒別真正的原創(chuàng)性科學
技術[8]。
一般情況下,委托人在申請成果報獎查新時,除了如實填寫查新委托單外,同時應主動向查新機構或查新人員說明項目合作情況,以及該查新項目組成員在國內外發(fā)表的相關論文,或申請的專利情況。
3 結論
農業(yè)科技查新作為一種信息咨詢服務,是一項科學嚴謹的工作,首先要求科技查新人員具備較高的職業(yè)素養(yǎng)和信息道德水平,既要保證查新進度又要保證查新質量,這就要求查新人員本著對查新工作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客觀公正地做出查出結論,保證查新的準確性、公正性和獨立性。而科研人員對科技查新的認識是影響查新質量的又一重要因素,查新機構還須對科研人員加強宣傳和培訓,組織查新檢索講座,提高科研人員對查新工作的認識和了解,熟悉查新程序、規(guī)范和流程,學習文獻檢索技能??萍疾樾氯藛T還須與委托人建立暢通的溝通機制,從委托查新項目開始,科技查新人員和委托人的溝通互動貫穿整個項目查新的始終,因此,科技查新人員和委托人之間進行良性互動與更好的合作,是順利開展科技查新的必要保障。某些科研人員中存在的一些信息道德問題,雖然是少數人的行為,卻不可忽視,必須引起相關管理部門的重視,務必培養(yǎng)科研人員正確的信息道德觀,加強科研人員對知識產權的認識,尊重他人的知識產權,合理利用信息資源,抵制學術不端行為,建立自我管理和自我約束機制,全面提升科研人員的信息道德,更好地為科研服務。
參考文獻
[1]GB/T 32003-2015,科技查新技術規(guī)范[S].
[2]呂耀懷.信息倫理學[M].長沙:中南大學出版社,2002.
[3]煥林.查新員與委托人加強有效溝通的必要性與主要方法[J].江蘇科技信息,2016(34):35-36.
[4]仇琛,邵誠敏.談查新工作中查新員與查新委托人的合作[J].山東圖書館刊,2005(1):51-53.
[5]伊雷,高彥靜,秦穎.高??萍疾樾鹿ぷ鞔嬖诘闹饕獑栴}及對策分析[J].科技情報開發(fā)與經濟,2014,24(11):122-125.
[6]邢燕麗.提高農業(yè)科技查新工作質量的探討[J].農業(yè)圖書情報學刊,2010,22(4):113-114,127.
[7]曹勤.科技查新中成果知識產權問題及其對策[J].技術與市場,2014,21(10):170-171,175.
[8]石穎.查新工作中的科技倫理問題研究[J].現代情報,2014,34(4):125-12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