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衛(wèi)東
摘要:興趣作為地理學習的第一導師,只有充分激發(fā)出幼師生對地理知識的學習興趣,才能保障幼師生的地理素質、提升幼師生的地理學習能力。因此,教師應在興趣導向之下加強對幼師地理教學的研究力度,以期提出改善我國幼師地理教學現(xiàn)狀的對策。
關鍵詞:興趣導向;幼師;地理教學;研究
地理作為我國最古老的學科之一,其對人的一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因此,在教育中的幼兒園階段就應該讓孩子們學習各種各樣的地理知識。而幼兒學生作為未來的幼兒教師,只有其熟練地掌握了地理知識,才能對幼兒開展良好的地理教學活動。但是,從我國目前的幼師地理教學現(xiàn)狀來看,依然存在諸多問題亟待解決,使得有師生在地理課堂上經常存在上課睡覺、看課外書的現(xiàn)象,幼兒教師的地理知識也不夠牢固。為了有效激發(fā)學生對地理知識的學習興趣,本文將基于興趣導向對幼師地理教學予以深入的研究,并提出相應的改善策略,以此達到提升我國幼師生在地理教學中的學習興趣,提高我國幼師地理教學的質量和效益。
一、幼師地理教學的現(xiàn)狀
在傳統(tǒng)的幼師地理教學當中,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幼師地理教學中存在教條化、模式化、單調化和填鴨式等問題,很多學生迫于被動接受地理知識的壓力,甚至對地理課程產生了抵抗情緒。缺乏學習興趣的幼師生喪失了對地理知識的學習力與創(chuàng)造力,學生的地理能力和地理素質無法得到有效的提升,不能滿足幼師未來就業(yè)的需求。基于我國新課改重要精神的指示,幼師地理教學應該基于興趣導向不斷提升幼師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幼師生的地理素質,推動幼師生的全面發(fā)展。
二、基于興趣導向的幼師地理教學
(一)構建良好的幼師地理教學氛圍
興趣作為最好的老師,其也是學習最佳的催化劑,能有效提升幼師的地理學習效益。良好的課堂氛圍作為地理教學開展的基礎,只有構建起良好的幼師地理教學氛圍才能保證師生之間實現(xiàn)教學的雙向交流,教學活動也才能繼續(xù)有效的開展。因此,為了能有效激發(fā)出學生對地理知識的學習興趣,教師與幼師生之間應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應樹立起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在課堂上多注意學生的學習反應,在課后多注重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及時獲取到幼師生對地理知識學習的反饋信息,并與學生就地理知識進行深入的探討,使師生之間保持好良好的溝通關系。其次,教師應靈活運用自己的教學經驗以及累積的地理經驗,為學生排憂解難,滿足學生的在地理方面的精神需求。通過這一系列的情感教育措施,從內心上去感染幼師生、激勵幼師生勇敢面對地理教學中學習難題,進而激發(fā)出幼師生對地理知識的學習興趣,最終構建起一個良好的幼師地理教學環(huán)環(huán)境,寬松愉悅的教學環(huán)境讓幼師生能更加良好的接受地理知識,也會敢于提出自己的見解,積極投入到學習活動當中來,進而也提高了幼師生的學習效益。
(二)積極使用多元化的課堂教學手段導入興趣教學
目前我國教育界慣常使用的興趣教學手段主要有情景式教學、案例教學這兩種。情境教學主要是依據地理教材的具體內容和教學任務的基本要求,以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從全面完善學生的綜合能力出發(fā),創(chuàng)造最符合教學任務和教學環(huán)境的課堂環(huán)境,以情入景、以景誘情,從而激發(fā)出幼師生的學習興趣及動力。首先,教師應基于教學任務積極收集與地理知識有關的影視資料、報刊書籍,或者是詩詞歌賦、諺語民謠等知識信息,促使教學場景變得更加生動、形象,更具有趣味性。其次,教師還應該設計出具有情節(jié)美的教學結構,將導語和舉例進行完美的融合,才能通過案例誘發(fā)起幼師生對地理知識的學習興趣。比如說,在進行天氣與氣候地理知識的教學時,由于氣旋與反氣旋知識點教材文字較為抽象,學生無法輕易理解,教師就可以融合情境教學與案例教學的課堂教育手段來開展地理知識的學習。通過放映錄像片《臺風》讓學生能生動的觀察到臺風的景觀圖,同時,由教師在黑板上畫出等壓線的氣旋圖。通過這一步步的提問,將學生帶入到地理情境教學的情景當中,調動幼師生參與地理知識學習活動的積極性。
(三)加大多媒體教學設備在幼師地理教學中的運用
在傳統(tǒng)的幼師地理教學當中,教師主要是通過掛圖的方式來進行課堂教學,這些靜態(tài)的圖片無法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無法完全演示出地理事物的運動軌跡和變化情況,需要教師充分融入信息化技術,靈活運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在幼師地理教學中的應用,將靜態(tài)的地理圖片及知識轉變?yōu)閯討B(tài)的地理情境,將無聲的地理知識轉化為有聲地理課堂,進而激發(fā)起學生對地理知識的學習興趣。比如,在講解地理知識陸地自然災害時,教師可以通過提前下載一些龍卷風、沙塵暴、地震等地理視頻,讓學生通過直觀的感受明確自然災害給人們帶來的危害性,并借助播放視頻的方式引導幼師生進入到地理教學當中來,以此提高幼師地理教學的課堂效益。
(四)積極開展各項地理課外活動
由于幼兒學生的個性較為活潑,幼師的教育活動也比較偏向于操作性強的實踐教育活動,而地理課程作為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要求學生必須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學校應積極開展各項地理課外活動來提升幼師生的實踐能力,并通過實踐來提升幼師生對地理知識的掌握能力。比如,讓學生自己動手制作星球活動圖、地球儀以及地理知識手抄報等,從而加強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掌握能力,并掌握一定的地理實踐能力。另外,通過開展各項地理課外活動,幼師生學會用地理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各項問題,從而能激發(fā)出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地理課堂教學當中來。比如,教師可以帶領幼師生進行天文氣象的掛側活動、地震環(huán)境的監(jiān)測、工農業(yè)的調查和交通流調查、模型的制作、實驗等地理課外活動。通過這些活動,教師可以適當的調節(jié)課外實踐活動在幼師生教學課程比例,通過實踐活動來吸引學生參與到地理知識的教學中來。
二、結論
總而言之,興趣作為幼師學習地理教師的有效前提,其也是提升幼師地理教學效益的有效法寶。因此,教師應在興趣導向之下加強對幼師的地理教學研究力度,并在各種教學手段的配合之下,使得學生提高對地理知識的學習興趣,并一直予以保持。這樣,幼師生就會主動參與到地理教學活動中來,主動探索新的地理知識,并提出具有創(chuàng)新性的地理學習方法,從而提高幼師生地理學習的質量與效益。
參考文獻:
[1]宗利明.提高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淺析[J]. 吉林教育. 2013(36)
[2]沈小軍.地理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的實現(xiàn)[J]. 新課程(中旬). 2013(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