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進國
一、圖像史料的分類
1、圖片史料
圖片史料,顧名思義,就是以照片、圖片,繪畫等形式呈現(xiàn)出來的靜態(tài)的歷史資料,大致分為五類,第一類,人物圖像圖,即中國古代著名人物的肖像畫,第二類,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圖,即反映一定時期的國家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的圖片。第三類,科學技術圖,即描繪重大科技發(fā)明的圖片。第四類,藝術品圖,即描繪陶瓷、書法、繪畫等藝術品的圖片。第五類,地圖,地圖的種類有很多,例如水利工程地圖、軍事地圖等歷史圖片。
2、影視史料
影視史料同圖片史料相對,是以影片記錄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的動態(tài)的歷史資料,大致分為兩類,第一類,歷史紀錄片,就是真實反映歷史史實的影片資料,具有相當高的權威性。第二類,歷史劇情片,就是根據(jù)當時的歷史史實所拍攝的歷史影片,可高度還原當時的歷史情境,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二、圖像史料在高中歷史課堂適用性
1、圖像史料更有效地實現(xiàn)高中歷史課程目標
歷史課程的真正目的不僅僅是取得高分和應付考試,更重要的是在教育學生掌握歷史知識的過程中,訓練其學習史學的能力,對史學方法的了解和運用。高中歷史涉及的關于中國古代勞動人們的智慧,近代革命家保家衛(wèi)國,抗日解放斗爭等,更傾向于態(tài)度、情感和價值觀的體驗與培養(yǎng)。
2、現(xiàn)代科技背景下教育發(fā)展的必然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以時間、地點、意義教學順序的模式已經逐漸改變,教師僅依靠教材內容講課,學生聽課的單向灌輸模式或者單純記憶模式也不符合現(xiàn)代素質教育的要求。大量的循舊板書也不符合現(xiàn)代對高效課堂的要求。歷史又是過去式,是不可重現(xiàn)的,依靠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視聽說展現(xiàn)、概括、類比歷史,將以多種方式實現(xiàn)教與學。圖像史料經過互聯(lián)網、多媒體等當時呈現(xiàn)已經是科技發(fā)展下的必然,廣大教育者和學習者關于圖像史料的搜集、整合、去偽存真、辨析區(qū)別也通過互聯(lián)網的分享和探討??梢砸远喾N形式,詼諧幽默、針對性強、突出重點難點地運用于現(xiàn)代歷史課。
三、圖像史料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1、歷史照片的運用策略
歷史照片往往是歷史史實的瞬間定格,其在圖片史料中是最真實可信的,具有客觀性和易理解性兩大特點,在高中歷史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高中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理解能力,所以并不需要教師就照片的內容作詳細的解說,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教師對于歷史照片就要一帶而過。歷史照片往往是某個歷史史實的重要反映,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jù)歷史照片所描述的內容,進行知識的講解,如此,學生對于教師所講的歷史史實能夠記得更加清楚,也能夠在腦海中勾勒出當時的歷史情境,極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2、歷史地圖的運用策略
歷史地圖總共有幾下幾個特征:第一,地圖語言簡練而直白。第二,可以對歷史事件發(fā)生的區(qū)域、位置和主要的歷史發(fā)展態(tài)勢做直觀的描述。第三,歷史地圖不僅包含很多的顯性信息,還包含很多的隱性信息。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學會看歷史地圖,掌握歷史地圖上的各種標記和它們所代表的含義,由此深入,幫助學生挖掘更多的隱性信息,讓他們更好地理解歷史地圖所包含的歷史含義和歷史主題,從而讓他們更加快速而準確的掌握歷史發(fā)展態(tài)勢。
3、歷史繪畫的運用策略
歷史繪畫作為一種繪畫形式,其所包含的藝術性要高于其他三種圖片史料,但是,這種藝術性往往不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所以,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運用歷史繪畫時,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點,教師要準確把握歷史繪畫的內容和含義,并能在教學過程中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它們描述出來,以教師的語言魅力吸引學生對歷史繪畫的注意力。第二點,歷史繪畫往往反映的是某一特殊時期的整治、經濟和文化現(xiàn)象,所以,教師應根據(jù)歷史繪畫為學生勾勒出生動形象的歷史畫面,然后再由歷史畫面回到歷史繪畫中,通過這樣的良性循環(huán),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4、以學生為主體,鼓勵其積極主動搜尋
隨著經濟的發(fā)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科技的發(fā)展,在學生現(xiàn)有的條件下自主搜尋圖像史料作為學習的一部分已經較為容易實現(xiàn)。如在學習中國古代史中國第一位封建統(tǒng)治者——秦始皇,可以布置學習任務給學生,通過圖書室,網絡途徑搜索有關的史料:“秦始皇畫像”,“統(tǒng)一文字表”,“秦長城示意圖”,“兵馬俑”。在學習唐朝歷史時搜尋反映當時服飾、發(fā)飾、人物體態(tài)的“仕女圖”,“客使圖”。在學習中國近代使時,以班集體分人物,搜集相關的圖片、錄像、圖表、貫穿于教學活動中,依據(jù)歷史的發(fā)展和演變逐一呈現(xiàn)??捎蓪W生自主發(fā)言。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主動地進行知識的學習,圖像史料色彩鮮明、形象逼真、言簡意明,容易引起學生對歷史的學習更感興趣,在一定程度上培養(yǎng)了其自主思考、觀察、去偽存真、辨別、整理歸納的能力。
5、充分發(fā)揮教師的指導作用
教師的主導運用除了體現(xiàn)在指導學生搜集、整理、歸納圖像史料外,還包括對學生的成果加以點評,補充說明學生沒有認知到的知識層面,還包括自有的圖像史料作為深度的教學。高中生雖然在邏輯思維,想象力都有一定的發(fā)展,但由于知識面的欠缺和閱歷不豐富,圖像史料深層面的信息仍需要教師加以剖析。如“仕女圖”,最為直觀的信息是服飾、發(fā)飾、體態(tài)、面貌等顯性的信息。隱性的信息發(fā)掘過程即通過分析服飾的特點,其包含有唐朝鼎盛時期,百姓安居樂業(yè),當時婦女的審美觀和開放程度等信息。這些隱性的信息需要教師以教學目標為指導加以分析。此外,學生搜尋的圖像史料更多地是傾向于自己的愛好或者是在有限的條件下得到的,往往不全面,甚至缺少科學性。這需要教師以更豐富種類和多角度分析圖像史料加以補充。在學習“九一八事變”中,除了圖片的展現(xiàn),同時播放歌曲,營造濃厚的氛圍,使學生感受到戰(zhàn)爭激烈的同時體會祖國人民英勇無畏。
綜上,圖像史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直觀性、概括性和針對性地展現(xiàn)歷史,對應高中歷史課程性質和高中生自身學習歷史的需要,積極地、有效地靈活地運用圖像史料于高中歷史課具有積極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徐建斌.試分析高中歷史教學中史料的價值與作用[J].考試周刊,2017(12).
[2]王家茂.高中歷史教學運用圖像史料的策略[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6(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