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壘
趁著端午節(jié)三天假,我像往常一樣回老家探親,當我把車剛停到門口時,一種莫名的吸引力便從那座我許久未曾住過的老屋里射出,將我的靈魂和身體一起拉攏了過去。母親說,家里那口曾經裝水的大缸里,還藏著她去年秋天精心安放的蘋果。因為女兒愛吃蘋果,這幾年跟著我在城里住的母親,每年秋天都要回老家挑揀一些好蘋果,藏到那口大瓷缸里,一直能供女兒吃到來年的六月份。在我看來,母親對女兒這份無微不至的關愛,完全是“隔輩親”的真實寫照。
就在妻子和母親挑揀蘋果的時候,我和女兒走進了平房底下(煙臺人對廂房的土稱),那亂糟糟的畫面瞬間打開了記憶的瓶子,年少時的趣事開始一點點往外流淌,那些曾經躲過貓貓的糧缸,那個曾藏著我玩具的小木箱,還有那些曾被我視作珍寶的廢銅爛鐵,早已被光陰鍍上了塵封的埃土?!鞍职?,這是什么東西?”女兒興奮地一聲尖叫,將我從回憶的時光中拖了出來。我定睛一看,那不是六年前父親還使用過的牛角墨斗嗎?我仔細地打量著已經有點發(fā)暗的小墨斗,雖然已經五年沒用了,但是它身上好像依舊散發(fā)著墨香味和父親的汗臭味,我漫不經心地回答女兒:“這個是你爺爺的牛角墨斗,是個寶貝東西啊?!睆潖澋?、尖尖的墨斗仿佛一下子將我盛滿記憶的瓶子打碎了,我和父親之間那些點點滴滴的事,在腦漿里肆意妄為、泛濫成災,我的思緒再也無法阻止它們,任憑它們如倒帶般的后退著。
父親是一個憨厚老實、勤奮認真的人,二十歲時便和母親結婚,從一個少不更事的少年突然變成頂起門梁過日子的男人,父親說那時他其實是稀里糊涂地過著日子,全靠著會持家、能干活的母親撐起了新家庭的風帆。母親則說,父親最大的優(yōu)點就是聽話,不論母親怎么打算料理,父親都像接到圣旨一樣堅決執(zhí)行,所以,在他們兩人這種婦唱夫隨的配合下,日子總算是慢慢好了起來,從剛結婚分家時的一身債務,到三年后的略有積蓄,這在當時的農村里,絕對算是好人家了。這都要歸功于母親的勤儉持家和父親的下力能干,父母剛結婚時,母親便讓父親學習刷涂料,后來父親和村里的瓦匠們一起到煙臺闖蕩。無論是冬天,還是夏天,他們都要背著各自的鋪蓋,在陌生的城市中到處尋活兒,找到一家需要裝修的,他們便在那里安營扎寨,常常四五個人一起干活、一起休息?,F在再回想當初,父親說那段歲月是他年輕時攢下的寶貴財富,在他迅速成長的過程中,不但學了一門手藝,而且還長了見識,了解了外面的世界。父親在那時體驗到了什么是身不由己和生活所迫,也結交了一些有情有義、肝膽相照的好朋友。那段歲月,對父親以后的人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在我三四歲時,家里的條件漸漸好了起來,父親也開始慢慢減少了外出打工的次數。父親說,一是因為他受不了每次離開家時,我哭天喊地的聲音,每當我抓著父親不肯放手時,他就要難受好久,哭的是我,苦的是他。二是九十年代的裝修行業(yè)并不繁榮,也不被人尊敬,虛弱的獲得感讓父親決定轉型。轉型不是因為父親不能吃苦,恰恰相反,父親接下來干的活一件比一件辛苦。先是在我六歲時,父親決定烤大棚,一點經驗沒有的父親,先是去壽光參觀學習,后來又自己買書自學,將家里剛攢下的七千元全部投入其中,在我村的東河沿建起了大棚,專門種植黃瓜和西紅柿。那時母親雖然負責持家過日子,但是在這種人生大事上,母親從來不阻攔父親,在母親看來一個男人有理想、有抱負是值得支持的。從此,父母便一頭扎進了大棚里,所以我童年的大部分記憶都與大棚有關。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每年的臘月二十九或者三十,我們家的午飯吃得都很晚。因為這一天父親要蹬著自行車,載著近百斤的黃瓜和西紅柿去一百多里地的黃務市場擺攤,那時為了能賣上高價,都是半夜兩三點鐘去棚里摘,四點就要出發(fā),等到七點多到了菜市場時,黃瓜和西紅柿還都掛著露水,是整個菜市場最新鮮的。而我在跟母親貼完對聯后,每到十二點都要去村頭的路口等待父親,那時其他小朋友早已在炕上吃豬肉、喝小香檳了,而饑腸轆轆的我總盼著父親下一秒就出現在視線里,那種焦急、那種期盼對年幼的我來說,其實是很難承受的??墒牵慨斂吹礁赣H從遠處蹬著大金鹿飛馳而來,我都會興奮地迎上去,邊跑邊喊:“爸,爸,你終于回來了!”回到家后,吃飯反而不是最重要的事了,點錢變成了我們一家三口的樂事。父親點一遍,遞給母親,母親點完了再給我,三次下來大家對一下數,如果數目不一樣,母親就再數一次。吃飯過程中,父親一上午的經歷便成了他的談資。那時的年飯,雖然不豐盛,我們卻吃得津津有味。
后來,通過幾年的奮斗,家里陸續(xù)買了彩電和摩托車,我們似乎離小康水平越來越近了。但是,由于烤大棚的人逐漸多了起來,生意競爭也異常的激烈,父親最先想到了轉變,于是在我十三歲時,父親決定放棄種菜,把所有的積蓄又投入到了種地上,一下子通過抬價得到了十幾畝地。然而,由于那時需要繳農業(yè)稅,再加上糧食價格低,這一下子就賠本了。父親種過荷蘭豆,失敗了;種過墨西哥玉米,也失敗了,地砸在手里也不值錢了。這一切并沒有嚇倒父親,反而激發(fā)了他的斗志,在父親和母親的商量下,決定種上幾畝蘋果樹,說不定幾年后蘋果能來個大豐收??墒?,我上學的學雜費和書本費怎么辦呢?那時,我們老家剛剛流行打石頭,就是用錘子、鉆子、扎錛、花錘等工具,手工打造大理石。技術含量不高,靠的就是出過頭力。快手一天能打四五塊石頭,慢手一天也能打兩三塊。一塊石頭十多塊錢,一天下來五六十的收入也是不低,于是父親便買了一套工具,跟我爺爺一起去打石頭了。雖是手工打石頭,但是成品要求卻是極高的,誤差都在毫厘之間。所以,拐尺和墨斗也是必須品,這就是平房底下為什么有個牛角墨斗的原因。這個牛角墨斗,是父親親自做的,他先找村里人要了一塊上等的牛角,然后自己找了線輪,經過精心改造,一個漂亮的墨斗就完成了。這一打,就是十多年,除了農忙莊稼,父親幾乎風雨不誤、雷打不動,每天村子里的第一聲錘聲差不多都是來自父親,每天晚上都是我去喊父親吃飯,他才收拾工具回家。因為父親的下力干活,那些錘子、鉆子換了好幾批,唯獨這個墨斗跟了他十年,直到五年前,我準備結婚了,父親也決定再次外出打工,這個墨斗才停止了它的運動,現在想想這個墨斗已經十六歲了,而眼前我的女兒也馬上三周歲了,時間過得真是快。在父親打石頭的這十多年中,是他最辛苦的歲月,曾經把手指壓斷過,曾經把腰扭傷過,曾經把腿擠破過……父親身上的傷,幾乎都是這個時期造成的,為了我高額的大學學費,父親用他堅實的臂膀,一錘錘地擊打著石頭。有一次,父親對我說,他數了一天,揮動錘子的次數有三千多次,而一天的收入大約是一百二十元,也就是說父親每敲打三十下,才能賺取一塊錢,這是多么低廉的勞動力呀!上高中時我曾問過他,打這么久的石頭到底累不累?他說,他只要一想,我將來在大學里的美好畫面,就感覺不到累了。然后,他又警告我,如果考不上大學,那就下來跟著他打石頭吧,那樣我就知道到底累不累了。當然,通過我的努力,我最終還是順利地上了大學,躲過了這辛苦的差事。
忽然,一旁的女兒又問我:“爸爸,墨斗是干什么的呢?好不好玩呀?”于是,我將當年父親制作墨斗時跟我說的話,又對女兒重復了一遍:“墨斗呀,它可是個好東西,你別看它又小、又臟,它的學問可高著呢,肚子里盛著一肚子的墨水,一個小小的線輪里面卻藏著整個乾坤,它用剛正不阿的精神,給了人們正直的評判?!甭犃宋业脑?,女兒根本聽不懂我說的啥,只顧著來來回回地拉著墨線。我從女兒那懵懂的眼神里仿佛看到了自己小時候,那也是個麥收的季節(jié),父親把我扛在肩膀上,一手提著鐮刀,一手扶著我,大步朝著東山的麥田走去,嘴里哼著歌兒:“我們的家鄉(xiāng),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煙在新建的住房上飄蕩,小河在美麗的村莊旁流淌……”
一個墨斗,裝滿了我的回憶,一個墨斗,承載著愛的延續(xù)。做人也要像墨斗一樣,即使?jié)M腹經綸,也不狂妄自大,并且要始終堅持自己的原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