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沛祺
摘要:中國畫是中國獨有的繪畫藝術,虛中有實、實中有虛的虛實關系體現(xiàn)出了中國畫獨特的審美特征.虛實關系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傳統(tǒng)文化,具有深厚的哲學思想和審美特征。
關鍵詞:中國畫;虛實;布白
虛實作為繪畫藝術構成中的一組相反而又相成的概念,極其普遍地顯現(xiàn)于繪畫的每一個層面,乃至于一點一畫之間,使得中國畫在更高的藝術層面上創(chuàng)造出特色的寫意風格,形成中國繪畫的特殊魅力。
墨色濃重繁復處就是實,即指有筆墨處,還可以是墨色深重處,而淺淡疏密處就是虛,即指無筆墨處,空白處,還可以是指墨色輕淡處。
濃重是實,亦可以指用筆沉著處,輕淡即虛,也可以指用筆松動處;用筆一按、一抑是實,這時用力比較實在,用筆一提、一揚即虛,這時用力比較輕;如果筆法太重,使得筆墨落在紙上顯得很死板,如筆法太輕,則使得筆墨浮在畫面上,用筆之時若過實則輔之虛,若過虛則輔之以實,虛中有實,實中見虛,則使得用筆剛中帶柔,柔中見剛布白就是指畫家在畫紙上留下來的空白,是有筆有形之中的空出來的無。在空白的畫紙上落筆墨的地方就是實,而筆墨之外的空白地方就是虛。
布白則是指畫家在畫紙上留下來的空白,是有筆有形之中的空出來的無。在空白的畫紙上落筆墨的地方就是實,而筆墨之外的空白地方就是虛。這種布白就像是在一片混沌不清的世界之中一道亮光,給人一種清新,順暢的感覺。就像是在枝繁葉茂的深林之中,因大大小小的形狀各異的空白而形成的一種煙云變化的狀態(tài),給人虛幻縹緲,仿佛置身于幻境之中的感覺。
繪畫布白的理論根據(jù)可追溯到遠古的中國哲學,易經(jīng)的陰陽兩級之說,道家玄學等等,此不復述。“知白守黑”是老子的一句名言,指的是虛境與實景的并存、相生的道理。煙云渲染是畫中流行之氣,“空白、非空紙,空白即畫也”“黑為陰白為陽,陰陽交構,自成造化之功”(《畫潭》清·張式)。黑從白現(xiàn),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的哲理,也是中國古代畫家的繪畫理念。
古人留白的技巧,不僅采用墨與紙張本色的交互、幻化、互生互補,從中尋求一種突破實景、實物、實事局限的境界。有人則要問,中國古代水墨畫家為何一定要在畫中留空白呢?我也說過,這是中國古代畫家一種繪畫思想也是一種理念?!疤煲钥斩撸钥斩?,性以高而悟?!焙谂c白,一個指實境,另一個則指的是虛境。“人但知有畫外畫,不知無畫處皆畫,畫之空出,全局所關。即虛實相生法,人多不著眼空處,妙在同幅皆靈,故知妙境也”(《畫筌言評》)?!疤搶嵪嗌?,無畫處皆成妙境”(《畫筌》清·笪重光)?!杜颂靿勖佬g文集》言“‘虛實即有畫與無畫的問題,凡有畫處為實,無畫處為虛。虛實言畫材之有無也?!杳埽杭串嫴呐c畫材的排比問題。言畫材排比距離遠近也,有相似處而不相混也。”潘天壽先生更詳細地講解說“中國畫所謂無畫處有空白,這是符合人的眼睛看東西的限度的,實際上畫中的空白,并不是沒有的東西,而是眼睛不注意看的東西,故成為空白,因為眼睛不注意的東西就等于沒有東西了。”“人在重山密林中行走,人的四周總是留出空白,使人的輪廓很分明,故人和房子都能很空靈的突出,這就是利用空白使主題突出的辦法”。
畫面的這些布白,就是我們常說的虛境,布白之美不在物,而在心,在于心領神會。簡言之,它是形而上的視覺樣態(tài)。
在構圖中做到虛實有致是使畫面靈動的必不可少的藝術手段之一。虛實之間可以相生相補。太虛則畫面會感覺太空,稀軟無力,輕飄而無所歸依,必須以實補之定神;太實則又會造成畫面凝重阻塞,難有喘息之地,就要以虛來調節(jié)緩沖。處理得當,可以表現(xiàn)出實中有虛、虛中有實的藝術情趣。虛實的分布和處理是非常靈活的,它與許多構圖中所要注意的法則都有某種必然的聯(lián)系。
所以大家在畫中需多注意自己畫面的虛實關系,而使畫面達到靈動的效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