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無阻
建文帝:虛心納諫反被耍
◎風雨無阻
建文帝繼位后,一改朱元璋霸道強硬的執(zhí)政方式,努力打造寬和的政治風氣。譬如,禮部侍郎陳性善在朝堂上喋喋不休地責問建文帝,為何答應自己的事沒有做到,建文帝的反應竟然是:滿臉通紅,幾乎快要哭了。建文帝削藩時,有些大臣的建議簡直是胡說八道了,但建文帝仍然不生氣。
監(jiān)察御史尹昌隆堪稱諫臣楷模,說話無比難聽,可建文帝還是護著他。可能是被建文帝寵壞了,尹昌隆罵皇帝還罵上了癮。
一次,建文帝偶感風寒,上朝遲到了,尹昌隆馬上上疏批評起了建文帝,說建文帝耽于枕邊之樂,丟了大明朝的人。誰知聽到尹昌隆這種刻薄又難聽的諫言,建文帝不但沒有在朝堂上對眾大臣做出任何解釋,更沒有為難尹昌隆,相反還表揚了他,并命令禮部將此事昭告天下,以此來警示自己。
事后,建文帝身邊的太監(jiān)問:“陛下,你怎么不跟尹昌隆解釋呢,就說自己病了才遲到的。”建文帝說:“像尹昌隆這樣的人很難得,我要是解釋了,旁人還以為我不喜歡聽意見呢,這樣下去,誰還會給我諫言?。俊?/p>
還有一次,尹昌隆看到建文帝經常倚重幾個親信執(zhí)政大臣去辦事,他那根筋又拗不過來了,立馬上奏:“我們大明朝現(xiàn)在奸臣專權,陰盛陽衰(古時候往往將君比作陽,臣比作陰)。”大臣們一聽就氣不打一處來,當時朱棣已經在北方起兵造反,打出的旗號就是“清君側”。尹昌隆這不是在為朱棣說話嗎?再說所謂的奸臣本來就是個模糊的概念,而一旦某人被安上了“奸臣”罪名的話,那他就死定了。所以那些大臣很惱火,但他們也知道尹昌隆只是過過嘴癮罷了。可老讓他這樣胡說八道,會影響到“建文新政”的推行,于是他們決定將尹昌隆貶謫到外地。建文帝知道后說:“我要求大臣們直言,如今尹昌隆直言了,卻被貶謫,如此下去,就沒直言的人了?!辈⑾铝钭屢」購驮殹?/p>
從上面兩件事來看,尹昌隆似乎是個忠臣,但有一件事暴露了他的小人嘴臉。
朱棣謀反時,建文朝的大臣對于如何對付朱棣有著很大爭議,有人認為堅決征討,有人主張議和,這都算是一種合理化建議。可一向披著“直臣”外衣的尹昌隆卻標新立異地向朝廷提出了自己的“高見”,讓建文帝讓位給朱棣,自己退位去做個藩王,否則一旦平叛失敗連平頭百姓也做不了。這哪像是為國家解難,簡直就是為造反者壯勢來恐嚇建文帝,當然建文帝沒吃他這一套。不過,建文帝竟然還是那么大度,沒治尹昌隆的罪。
朱棣大功告成后,開始發(fā)布建文奸黨名錄,尹昌隆赫然在列。尹昌隆在燕軍的屠刀面前大呼冤枉,說:“臣曾上奏過,勸建文帝將皇位讓給您。您要是不信,檔案還在,可以去查一下。”朱棣查到后,激動得差點哭了。
讓朱棣激動的是,建文朝幾百號人中,還有這么一個端著建文帝飯碗?yún)s在暗中給自己打工的“直臣”,直到把建文帝忽悠夠了,這個直臣才暴露了內心。由此可見,尹昌隆不只是有著一張毒嘴的“烏鴉”,還是一個吃里爬外的內賊和一條斷了脊梁的哈巴狗。可憐建文帝還一直想著虛心納諫,卻納來個禍害,被這個“偽裝者”耍得團團轉。
編 輯 / 夕 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