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蔚
吵架是壞事,讓人不舒服。但接受“吵架是壞事”,不見得就要接受“父母不能(尤其當著孩子的面)吵架”。這就像是說,生病不舒服,但你不能保證絕對不生病。人們小心翼翼地避免生病,但還是免不了有抱恙的時候。吵架也是一樣。
對于大多數(shù)夫妻來說,當著孩子的面吵架在所難免。但吵架之后怎么處理,很少人愿意談論這個話題。
如果我們試圖去否認壞事的存在,那是一件更大的壞事。有的夫妻當著孩子的面吵架,一個人就指著孩子怒斥對方:“你怎么能說這種話,你知道會給孩子造成多大的傷害嗎?”其實這句話更傷人,因為這讓孩子堅信自己被“傷害”了;他借用孩子的立場來指責對方,讓對方背負了傷害孩子的道德罪名;這并不會減輕傷害,只是換了花樣攻擊對方而已。
事實上,借孩子的名義來解決夫妻之間的爭端,永遠不是一個好主意。這在關系中叫做“三角化”。這種溝通模式帶來的麻煩,遠比它能解決的問題多。
我們來看看,一旦發(fā)生爭吵,有哪些辦法可以讓它沒那么可怕。
爸媽有時也不成熟,你要學著成長
大部分的爭吵,夫妻雙方都有一個基礎立場——認同自己是為這個家好。雖然屋頂都要被吵翻,但兩個人還是在同一個軌道上,因為不同的理念(包括育兒理念)起爭執(zhí),屬于人民內(nèi)部矛盾,只是解決矛盾的方式需要檢討。
有時候孩子跟我們說:“小明的爸媽吵架了。他害怕他爸媽會離婚?!蔽覀儜猩⒌匾恍Γ骸安挥门?,沒那么容易離婚?!薄盀槭裁矗俊薄耙驗槌臣芎苷?,每個人的爸爸媽媽都會吵架?!蔽覀円姂T不驚。
每個人的爸爸媽媽都會吵架,可我們又希望自己是例外,因為我們想要扮演“完美的”爸爸媽媽,但現(xiàn)實往往事與愿違。
父母爭吵,對孩子來說,意味著什么呢?爸媽并不完美,甚至可以說是不成熟,他們居然也有自己搞不定的事,而且生起氣來就像小孩一樣。其實,小朋友自己也有應對問題的能力,在一定的限度之內(nèi)(沒有暴力,沒有對孩子的嚴重忽視),都還能應付。某種意義上這也是他走向成熟的契機,至少,他認識到現(xiàn)實是什么。
孩子,如果有想要的東西,就要捍衛(wèi)它
你可以這樣跟孩子交流:“昨天在院子里,你想跟小明他們一起踢球,是吧?”“對,但他們嫌我踢得不好,不讓我踢?!薄鞍职诌€看到你被拒絕以后,一個人默默地走開了?!薄鞍职郑绻悄?,會怎么做?”
這時候你可以借著吵架的事來進行教育:“你看,爸爸剛才就被媽媽說了很不好聽的話,但爸爸覺得這是不對的,爸爸希望被媽媽尊重。所以,爸爸無論如何都要把這句話表達出來。你想要什么東西,你就要說,讓對方清清楚楚聽到你的聲音,并且要堅定——你看媽媽那么氣,爸爸并沒有退縮?!碑斎?,孩子可能不理解:“可是爸爸,你說了之后也沒有什么用,媽媽變得更兇了?!蹦憧梢哉f:“人家愿不愿意接受是人家的事,但你能不能堅持表達你的想法,就是你的事。”
也許生活就是這么糟,但我們可以勇敢面對
吵架很糟,因為吵架是失控的。有一些人會記得他們小時候縮在屋角,看著父母彼此像仇人一樣爭吵打斗。他們需要的是在那個時候,父母中的某一方冷靜下來,走到孩子身邊,抱住他,告訴他:“不用怕。爸爸媽媽看起來很失控,但我們都愛你。”
也許你們的婚姻關系已經(jīng)走到盡頭,你可以跟孩子敞開聊聊,告訴他生活的真相?!耙苍S爸爸媽媽以后不能生活在一起,但我們還是你的爸爸媽媽,永遠是親人?!鄙畈灰姷糜肋h是這么糟糕,但現(xiàn)在確實糟糕。你可以讓孩子看到:糟糕的情況是可以承受的,只要我們愿意正視這些,愿意面對過去的錯誤并放手,然后做出新的選擇。
吵架很糟。我從來沒有說它是好事。父母總是擔心那些爭吵一不留神傷到了孩子,這份小心謹慎的態(tài)度是好的。但對于孩子來說,傷人的未必是吵架本身,而是他的父母會以怎樣的態(tài)度應對那些矛盾。
你愛孩子,這比什么都強,至少為他提供了一份安全感。
想一想,不過就是吵個架,能有多壞?你還有機會向孩子展現(xiàn)出你的智慧、溫柔、果斷、勇氣、力量,或者幽默感。說不定這些對孩子也有一點幫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