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書讀萬卷胸襟闊?路行八方經(jīng)驗多

      2017-09-12 22:00:29夏莉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2017年25期
      關鍵詞:心理教師

      夏莉

      〔摘要〕近年來,心理健康問題出現(xiàn)嚴重化、復雜化的趨勢,發(fā)生也更加頻繁,隨之而來的是心理咨詢師與社會需求之間的矛盾。因此,社會上出現(xiàn)了一批“半路出家”的心理咨詢師,他們因社會需求而產(chǎn)生,經(jīng)過簡單短期的培訓、學習便上崗。雖然這部分人中很多熱愛心理學,同時也具備一定的心理知識,但在實踐中還是存在一些問題。我根據(jù)自己從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十多年來真實所見的一些例子,談談關于半路出家的心理教師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些反思,以期我們這個團隊在今后的工作中能不斷學習新的理論,培養(yǎng)自己的教育情懷,打好自己的專業(yè)基礎,提升專業(yè)能力,學會全方位、多角度地看待問題,為學生提供更專業(yè)、更有效的服務。

      〔關鍵詞〕心理教師;半路出家;五思;ABC理論

      〔中圖分類號〕 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17)25-0070-04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人們的壓力也日趨加大,從學齡期孩子到初入職場的青年人乃至事業(yè)有成的中年人,大多都背負著沉重的負擔。心理學研究報告顯示:中國18歲以下未成年人3.6億,有各類學習、情緒、行為障礙者3000萬,其中,中小學生心理障礙患病率為21.6%~32%,突出表現(xiàn)為人際關系、情緒穩(wěn)定性和學習適應方面的問題。這些數(shù)據(jù)表明了心理健康問題的嚴峻,也為社會敲響了警鐘,關注心理健康問題是一項刻不容緩的任務,也是社會和時代發(fā)展的必然結果。

      隨著社會的迅速發(fā)展、急劇變化,各種心理問題出現(xiàn)得也更加頻繁。世界上很多國家都面臨著心理咨詢師與社會的需求和發(fā)展脫節(jié)的問題,心理咨詢師的數(shù)量遠遠低于社會需求的數(shù)量。因此各行業(yè)逐漸出現(xiàn)了一些半路出家的心理健康工作者,他們通過一些社會機構的培訓、學習、實習便上崗了。據(jù)調查,這些半路出家的工作者人數(shù)遠高于專業(yè)的人員。雖然經(jīng)過了一些專業(yè)培訓,但在實際工作中,由于理論知識的薄弱,領悟不深,這些半路出家的心理健康工作者們還是存在很多問題。以下是我從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十年來所見的一些例子,借此談談關于“半路出家”的心理教師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些思考,以期我們這個團隊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斷進步。

      一思:理論知識有缺陷,要加緊學習

      據(jù)了解,在學校里很多兼職的心理教師是由政教處人員、班主任、年輕教師、課時不足的教師擔任,也有一部分是因為熱愛心理健康教育而加入的,他們大部分只是經(jīng)過短時間的培訓或學習就上崗了。這部分教師有自己本身的優(yōu)勢,比如語文教師講課富有感染力,班主任具備豐富的學生管理經(jīng)驗等,他們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某些方面有時會比專業(yè)教師做得更出色,但在理論知識、專業(yè)基礎方面跟專業(yè)教師還是存在一定的差距,有時對心理理論或概念的錯誤理解,還會誤導學生。

      【案例1】曾經(jīng)在參加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比賽時,聽了一節(jié)相當精彩的心理輔導活動課。授課教師并非專職人士,但聲音洪亮,很有感染力,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得也合理,暖身、體驗、分享、實踐樣樣齊備,課堂氣氛也很活躍。但在講述基本理論知識時出了問題。課堂當中涉及了美國心理學家艾利斯的“情緒ABC”理論。教師給學生展示了一個示意圖,如圖1。

      根據(jù)示意圖的解釋,是“事件”影響“看法”,“看法”影響“情緒”,然后“情緒”又影響“事件”。當時這位教師沒有多加解釋,就是說了有這么一個理論,然后出示一張示意圖。ABC理論中,“A”指事件,“B”指信念,“C”指這事件發(fā)生后,人的情緒和行為結果。這個理論想表達的意思是,通常人們認為,人的情緒是直接由誘發(fā)性事件A引起的,即A→C。ABC理論則指出,誘發(fā)性事件A只是引起人的情緒C的間接原因,而信念B才是引起人的情緒C的直接原因。也就是A→B→C[1]。

      并非像上述教師描述的那樣?,F(xiàn)實中,很多半路出家的心理健康工作者最欠缺的就是理論知識。他們可以充滿激情地上課,也可以耐心細致地傾聽,但是唯獨缺少理論知識,抑或是對理論理解得不夠透徹,導致在工作時僅停留在表象或是具體問題之中?!吨T葛亮集·誡外甥書》中提到“志當存高遠”。我們無論研究什么具體問題,都要把它放到背景和理論框架之下,才能明確它在當中的位置和意義。

      在平時交談和接觸中發(fā)現(xiàn),在解決問題上,大部分心理教師對方法的需求遠遠勝于對理論的渴望。這點可以理解,畢竟我們每天遇到的都是一些具體的問題,然而倘若我們一直“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我們起到的只是控制問題,使其不進步一步惡化的作用,其根本原因還是沒有找到,無法真正解決,結果就是導致問題的反復性。為此,在分析問題時一定要有高度,既要從經(jīng)驗中進行總結思考,又要學習相關理論,把問題放到一定的情境和理論框架之下,全面系統(tǒng)地分析,才能舉一反三,既有方法又有高度。

      二思:材料主題不匹配,要增強體會

      這里的材料與主題不匹配包含兩個方面:暖身活動的材料與主題不匹配,課程主體部分的材料與主題不匹配。一般一堂心理輔導活動的流程是暖身活動、創(chuàng)設情境或設計活動、催化互動、自我探索與分享、領悟、整合經(jīng)驗、促成行動、回饋、活動延伸、評價效果[2],這是很理想的一種狀態(tài),很多教師上課都缺乏活動延伸及評價。但更大的問題是,很多教師在選取活動、素材的時候僅考慮到活躍氣氛,而未想到材料與主題的匹配問題。譬如暖身活動,一般我們選取活動要考慮兩個問題,其一,活動要跟主題相關,能引發(fā)學生學習的動機;其二,能營造出一種開放、接納的氣氛與輕松、活潑的情緒。很多教師在選取中往往只關注第二點,而忽視了第一點,換言之,他們的活動僅是調動了情緒,跟主題沒有關聯(lián)。

      【案例2】這節(jié)課的主題是學會溝通,教師的導入活動是這樣的:使用縱排輪流的方式,從1開始數(shù),依次往下,輪到的學生坐著說出自己的數(shù)字,但在輪到數(shù)字有7(7、17、27……),或是數(shù)字為7的倍數(shù)時(7、14、21、28……),該學生必須站起拍手,且不能說出此數(shù)目字。答錯的學生要接受懲罰。該教師舉行了兩輪這樣的活動后,說:“活動就到這里,我們今天的主題是學會溝通,接下來我們一起看幾幅圖……”endprint

      【案例3】某次教研活動中,某教師上了一節(jié)以“情緒跟我走”為主題的課。這個教師的設計流程是暖身、基本知識的講解、案例分析、學生探討、播音樂傳紙團的活動,最后以一首詩結束本堂課。在學生探討完如何調節(jié)情緒之后,出現(xiàn)一個播音樂傳紙團的活動。該活動具體是這樣的:音樂開始,紙團按順序開始傳遞,當音樂停止之后,誰拿到紙團誰表演節(jié)目。

      案例2的暖身活動與溝通這個主題的關聯(lián)性很小,一般是用于與注意力相關的主題中,該教師在活動的選取上顯然沒有考慮到與主題的匹配問題。此外,一個活動完成之后沒有點撥、評論,也沒有過渡語,直接進入下一環(huán)節(jié),顯得有些孤立和生硬。

      案例3這堂課,聽完之后,當時很多教師都覺得有些亂,學生探討完對策之后理應是對一些方法進行總結升華,然后結束本課,然而又硬生生多了一個傳紙團活動,未免顯得有些多余。作為聽課教師,感覺這個活動穿插在課程中間很孤立,不知道用途何在,更談不上體現(xiàn)主題。況且這個活動適合作為暖身活動,倘若改變一下,把這個活動作為暖身活動,拿到紙團的學生會緊張,沒拿到的學生覺得幸運,以此來引出本堂課的主題——情緒,這樣或許更貼切。

      三思:咨詢技巧待深悟,要注重反思

      有些兼職心理教師通過多次培訓可以很好地掌握咨詢技巧理論,但在實際操作中發(fā)現(xiàn),很多兼職心理教師對于咨詢技巧的領悟不夠,理論與現(xiàn)實還是存在一定的差距。

      【案例4】我曾見過這樣一幕咨詢場景:一個學生告訴教師他不想讀書,想回家自學。教師馬上接過話題講了一通道理告訴他學習的重要性,現(xiàn)在的主要任務是學習等等之類。說完之后,總結了一句:“你先回教室想想?!闭麄€過程中學生只講了幾句話,不是“哦”,就是點頭,基本上都是教師在講。

      【案例5】一名半路出家的兼職心理教師,同時擔負著其他學科的教學工作。碰巧前來咨詢的是隔壁班的一名女生,平時在辦公室見過該女生跟其科任教師頂嘴,碰巧該女生咨詢的問題是如何跟教師相處的問題。談到中途,該教師鑒于之前的所見,進行了一系列的質問,諸如我曾見過你頂撞教師,你說你很尊重教師,跟事實不符;我覺得你不是很尊重教師等。

      案例4的咨詢者實際上是充當了一次說教者,一味地告誡學生該如何做,而事實上心理咨詢師是一位引導者,引導來訪者發(fā)現(xiàn)問題,引導他們探究如何解決,不是直接告訴他們如何去做。這個案例中,直到最后這個心理教師才發(fā)現(xiàn),學生想表達的意思是想自己創(chuàng)業(yè)而非他理解的自學課本知識。

      現(xiàn)在回頭想想,連問題都沒弄清,方向都沒把握好就開始輔導,效果可想而知了。在我本人的咨詢過程中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前來咨詢,他們都不會把最重要的問題擺在最前面,往往開始都講一些無關痛癢的問題,然后在咨詢師的引導下,慢慢地進入重點。所以,在咨詢過程中需要咨詢師的耐心傾聽,準確反饋及引導,而不能急躁。

      案例5中,咨詢師沒把握好咨詢技巧,或許他是想用面質技術,但是面質有一定的條件,如建立在雙方信任的基礎上,避免無情打擊、個人發(fā)泄,要循序漸進等。而該教師在第一次跟學生會談就使用這種技術,而且問得似乎有些刻薄,很有可能導致會談進入瓶頸期,難以繼續(xù)。學生會覺得在這個教師這里得到的是批評而非引導。

      不管案例4還是案例5,都是對咨詢技巧領悟不夠引起的,案例4是沒做好傾聽工作,急于下定論,導致整體咨詢方向把握出錯;案例5則是對面質技巧理解不夠。所以,作為心理咨詢師,首先自己應該清楚地領悟各種咨詢技巧及適用情況,進而在實踐中靈活運用。

      四思:職業(yè)操守過隨意,要強化觀念

      作為心理咨詢師必須要有職業(yè)操守,嚴格遵守心理咨詢的原則。保密性原則是當中最重要的一條原則,要求咨詢人員保守來訪者的內心秘密,妥善保管個人信息、來往信件、測試資料等,如因工作等特殊需要不得不引用咨詢事例時,也須對材料進行適當處理,不得公開來訪者的真實姓名、單位或住址。然而有些兼職咨詢師卻沒能正確領悟,以致失去了學生的信任。

      【案例6】這是最近的一個案例,某咨詢師跟某班主任關系很好,有一天,該班的一個女生前來找咨詢師交流心中的秘密,關于她戀愛的問題,請心理教師指導。而這位女生正是班主任懷疑的談戀愛的人,苦于沒有證據(jù),心理教師咨詢完之后,考慮很久,最終還是把這件事告訴了她的班主任,并讓班主任為其保密,不要讓女生知道是從她這里得知的,她認為這么做是為學生好。幾天后,該咨詢教師收到該女生的短信,問她是否泄密,因為這事除了她們二人,沒有第三人知曉,最后這位心理教師向該女生道歉了,然而這位女生之后再也沒有找過她。

      保密性原則是作為心理咨詢師必須要有的職業(yè)操守,這位心理教師的問題是沒能遵守這一原則,除此之外,是從她的角度出發(fā),認為這么做是為學生好,是“有意”泄密。如果當時她能理性點,從學生的角度思考為什么她不告訴別人,選擇來心理咨詢室求助,結果就會不一樣。學生之所以找我們,是對我們的信任,也許在咨詢過程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很多平時發(fā)現(xiàn)不了的問題,非常想讓相關人員知道,倘若這么做了,我們不僅辜負了學生的信任,以后,其他學生也不會再來咨詢,但問題還是存在的,因此,保密了,至少我們可以知道問題存在,可以加以引導。

      在工作中我們習慣從自己的角度出發(fā),因此做出的判斷帶有很多主觀色彩,我們經(jīng)常也會用自認為正確的方式去說服他人,因而會導致談判結果的簡單和粗暴。如果我們能從多個角度來思考,拓寬問題的廣度,就多幾條解決問題的途徑。作為心理教師,我們不能僅從感性角度出發(fā),更多的是要站在理性的角度,不僅要傾聽、要理解支持、要以來訪者為中心,同時也要從學生、家長的不同立場出發(fā),這樣才能更容易理解背后的原因,更全面解讀每個行為的意義。

      五思:教育情懷須深厚,要培養(yǎng)興趣

      【案例7】曾經(jīng)聽過這么一個故事,某學校有兩名心理專職教師,相同的級別,相似的培訓學習,但來訪者的反饋卻不一樣,一位教師深受學生歡迎,每次預約都排得滿滿的,另一位卻不大受歡迎。前者打心眼里喜歡這份工作,再調皮的學生,再繁瑣的事情她都能耐心對待,認真傾聽,細心引導,遇到棘手問題主動學習,仔細查資料,四處討教;后者也很負責,踏實努力。兩人的區(qū)別是一個將工作變成自己的興趣愛好,另一個則將它當成一份職業(yè)。

      正是目的的不同,導致了截然不同的結果,這種差別其實就是境界的差別。為此,作為一名心理教師,我們不僅要追求自己的專業(yè)基礎和專業(yè)能力,還要培養(yǎng)自身的教育情懷。很多時候,我們工作達到的境界往往跟教師個人的教育情懷密切相關。

      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受人們關注,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我國很多地區(qū)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都開展得紅紅火火,井然有序。但由于我國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較晚,出現(xiàn)各種問題也是在所難免。作為心理教師,我們既要“書讀萬卷”,不斷地學習教育學、心理學的理論以提升自己的高度,也要“路行八方”,勤加練習,在實踐中培養(yǎng)自己的教育情懷,夯實自己的專業(yè)基礎和能力,學會全方位、多角度地看待問題,提升專業(yè)的深度和廣度,為學生提供更專業(yè)、更有效的服務。

      參考文獻

      [1]馬婷.情緒ABC理論在心理咨詢中的運用——高中生一般心理問題的咨詢案例[J].新課程,2014(8):105-106.

      [2]陸春鳳.對一堂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評價標準的幾點認識[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08(1):20-21.

      (作者單位:浙江省江山中學,衢州,324100)

      編輯/杜文姬 終校/張 帆endprint

      猜你喜歡
      心理教師
      校園危機中的心理教師:沖擊與應對
      心育模式下班主任工作實踐探索
      陪著你一起走
      成為教練:心理教師領導力的發(fā)展路徑
      打造學習型研修團隊,引領心理教師專業(yè)成長
      建立工作范圍意識,做好學校心理輔導工作
      看見,就是力量
      淺談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師的團隊建設
      且行且思考
      參加市心理健康教育課比賽歸來
      元朗区| 历史| 休宁县| 庐江县| 延庆县| 南召县| 嘉祥县| 安平县| 曲靖市| 西藏| 施秉县| 吴旗县| 朝阳市| 广宗县| 广德县| 长海县| 曲周县| 绥宁县| 麻阳| 东源县| 安阳县| 阿合奇县| 巩义市| 罗江县| 永修县| 连州市| 南昌县| 金寨县| 鹤峰县| 温宿县| 凤城市| 呼玛县| 和平县| 霍州市| 南木林县| 和平区| 临邑县| 阿坝县| 台山市| 开封县| 霍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