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英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減輕師生過重課業(yè)負擔,努力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這是社會對每個教師的普遍要求。要達到這些要求,關鍵在于課堂教學是否有效。
一、注重以學生為主體,全面分析學生情況
東漢哲學家王充在《論衡·超奇篇》中說道:“足不強則跡不遠,鋒不铦則割不深?!边@句話的意思就是說:腳力不強勁,行程就不會遠;刀刃不鋒利,割東西就不會深。做任何事情時,不事先做好充分的準備,就難以取得最佳的工作效益和巨大的事業(yè)成就。所以說,教師要想保障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的有效教學,就要事先做好萬全的準備,才能讓課堂教學順利地進行下去,而不會出現一系列的問題。課堂是教師和學生的天地,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只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對學生各方面的情況進行全面的分析,做到了如指掌,才可以在教學時合理安排教學步驟,給予學生充足的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的機會,以促使教學更高效、更有針對性。
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知識水平、性格特點、心理動態(tài)、興趣愛好等多方面進行分析,選擇合適的方式進行教學,這樣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比如,三、四年級的學生年齡比較小,活潑好動、注意力不宜集中,教師在講課時可以通過故事、游戲、小活動的方式讓學生在玩中學習;而到了五六年級,學生具備了一定的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并達到了一定的知識儲備水平,這時教師就可以將學習的方式難度提高,根據學生的情況制訂一些小組合作、自主探究的任務讓學生完成,在共同合作、互相討論的過程中去發(fā)現生活、感受生活,增加自身的體驗和經歷。就如孔子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師對學生進行充分的研究和分析,才能更好地針對學生的情況制訂教學計劃,給予學生更多自主學習的機會,以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二、運用多媒體導入,快速抓住學生的注意力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義務教育的徹底落實,當前絕大部分的小學教學硬件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多媒體教學已成為教師的常規(guī)教學手段。通常情況下,教師都會運用多媒體播放PPT教學課件,將一整節(jié)課的內容融進PPT之中,長時間下來學生也產生了一定的審美疲勞;而且品德與社會課程具體的知識內容并不明顯,更重要的是通過學習提升學生的思想意識和對生活的理解。
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減少PPT的使用,而只用多媒體在課前播放一些視頻,通過聲音、圖像、文字三位一體的展示,迅速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中來,然后通過閱讀思考、自主學習、小組討論、合作探究等方式開展教學活動,反而能起到較好的效果。
三、教學過程要變訓練為啟迪、誘導
現在的學生多是獨生子女,他們是掌上明珠,眾星捧月且多是留守兒童,隔代長輩生怕照顧不周,兒女怨言,百般呵護。他們在家是小大人,一切自己說了算,在校雖然他們也礙于教師地位、知識、能力的威懾,不得不裝著隨從,其實內心不服。他們討厭教師沒完沒了的說教和訓誡。試想,如果我們傳授的知識學生不從內心認可,甚至
抵觸,再優(yōu)美的詞句,再嚴密的邏輯,再好的知識又有何用?因此,教師的教學方式要以啟迪、誘導為主,讓學生自發(fā)地去認知,去實踐運用。比如,在教《讓生命更美麗》這一章時,我采用的方法是看圖說話,據圖辯論,辯中明理,啟發(fā)自覺性。我先讓同學看看講臺上那塊除了黑以外什么也沒有的黑板,問同學們看到了什么,同學說,就一個黑板。然后,我在上而一層層的點綴,不一會兒,山川、河流、天空、路橋、住房、人、花草、樹木、山野、各種動物等便活靈活現地出現在黑板上。這時同學們便逐步感知,環(huán)境的多樣性和生物的多樣性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歡樂,使他們深刻的領會課文中各種生物如何裝點著五彩斑斕的世界和如何讓世界呈現勃勃牛機的意境,隨著大家興趣的正濃,我話題一轉,學著游戲中頑皮小孩的模樣,用槍將天空中的飛鳥一只只槍殺,將林中的動物一只只捕殺,將地上的花草、樹木一棵棵毀掉,讓同學們的心靈在一次次悲哀中引發(fā)一次比一次更強烈的震撼。從反而悟出保護壘命多樣性的價值。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組織班級討論,你熟悉哪些生物,它給予了我們什么?我們生活中有哪些不良行為造成對牛物多樣性的破壞?我們應該怎樣做?這樣層層深入,于情于理,學生自然欣然接受,已憶猶新,在不知不覺中深化了他們的環(huán)保意識。
四、運用小游戲,增加教學趣味性
托爾斯泰曾說:“成功的教學所需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睂πW生來說,他們并不懂得好好學習對今后發(fā)展的作用,也不明白為什么要學習這樣深刻的哲理,他們只是喜歡校園這個有很多小朋友玩耍的環(huán)境,喜歡某一個科目,甚至某一位老師,所以才想要來上學。那么課堂教學時的趣味性就是必不可少了,只有讓學生對課堂學習感興趣,學生才會愿意學習和聽講;只有學生學習時有著較高的積極性,愿意配合老師學習,教學才能有效開展下去。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愛好,在教學時安排適當的游戲教學,可以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讓學生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學習上,這樣教師的教學進度和舉措就能順利實施下去。所以說,學生在學習“革命精神照后人”和“值得驕傲的家鄉(xiāng)人”這兩課時,可以舉行猜猜我是誰的游戲,將歷史名人的故事或特征講給學生,讓學生猜一猜他是誰;還可以在學習“豐富多彩的民族節(jié)日”時,選取跟節(jié)日有關的詩歌,讓學生看古詩選節(jié)日,進行對號入座。
五、教師要廣集資料,讓學生易學易記
品德與社會,涵蓋面廣,學生知道甚少,難于理解記憶,教師的主要責任不是讓學生知道這是什么,而是讓學生明白為什么會是這樣。比如,《世界風情畫》一節(jié),學生沒出過國,也沒看過國外書籍,電視中相關知識甚少。如果僅靠死記,必然事倍功半。不同地區(qū)有地理環(huán)境的差異,氣候的差異,文化的差異,歷史的囚素,?;盍曀鬃匀慌c這些相關。講清淵源,學生自然易懂,易記,易整理,甚至會產生探究興趣,由此及彼,為今后進一步學習埋好伏筆。
綜上所述,有效的品德教育應建立在學生已有認知基礎上,適應學生所處的環(huán)境和心理特征,抓住教學重點,啟發(fā)自覺認知,變成自覺行動,使學生今天愿學,易學,易懂,今后易用,終身受益。
參考文獻:
[1]李士軍.如何提高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的有效性[J].新校園旬刊,2013.
[2]陶維福.淺談如何提升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的有效性[J].小作家選刊,20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