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亞陽
2017軟實力國際研討會暨第九屆中國文化軟實力研究高層論壇舉行的地點背靠岳麓山。岳麓山,山不高,也不大,但之所以知名,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文化。這是一座少有的集“儒釋道”于一體的名山。山頂是“道教二十三洞真虛福地”的云麓宮;山腰是“漢魏最初名勝:湖湘第一道場”的麓山寺;山腳則是“惟楚有才,于斯為盛”的岳麓書院。所以,在這樣一個地方,召開這樣一個會議,有它特殊的文化意義。
下面我談幾點對文化軟實力的認識和體會。
1.意識形態(tài)是文化軟實力的核心元素,它決定著一個社會和國家文化前進的方向和發(fā)展道路。
有人會認為文化軟實力與馬克思主義、與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的人有什么關系?在現(xiàn)實當中這恐怕不是一個個例,而是一種帶有普遍性的社會心理和社會認識。
我想,造成這個誤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其沒有深刻認識和理解“意識形態(tài)是文化軟實力中的核心元素,它決定著一個社會和國家文化前進的方向和發(fā)展”這個根本問題。意識形態(tài)決定文化前進方向和發(fā)展道路。必須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使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如果真正理解和把握了這個問題,就不會發(fā)生以上的疑問了。從這個層面上講,在座各位均責任重大,任重道遠!
2.文化具有穿越時空的巨大力量。
說幾個小事情。第一個事情,前幾天湖南省博物館時隔五年后全新開館。我注意到一個報道,當天下著大雨,但仍有13000余名觀眾冒著大雨,排著長隊,去感受2000多年前漢代文化的獨特魅力。
第二個事情,前些時候,中央電視臺第四季度重磅推出的一檔大型文博探索節(jié)目《國家寶藏》,在互聯(lián)網上一夜刷屏。它讓更多的觀眾在走進了博物館和觀看文化節(jié)目時,既懂得如何欣賞文物之美,也開始了解文物所承載的文明和中華文化延續(xù)的精神內核,喚起了大眾對文物保護、文明守護的高度重視,實現(xiàn)了普通百姓與文化的近距離對話。
第三個事情,前幾天,湖大原校長成文山教授“千年庭院故事中的一個小故事”在微信朋友圈引起熱議。這個故事說的是,1993年,湖南大學原校長成文山教授同哥倫比亞大學著名的漢學家狄柏瑞教授會面時的場景。見面時陪同去的湖南大學名譽教授李紹昆介紹說,這是湖南大學的校長。狄先生握著手,沒有太多表情。李先生又補充了一句:“這是毛澤東家鄉(xiāng)的大學的校長。”稍微好一些,這手握起來緊了一點。再講了一句:“是岳麓書院來的教授?!崩舷壬D時激動起來:“哦,那是朱熹、張栻講學的地方??!”
這三個小故事足以說明,文化,也只有文化,才擁有穿越時空、跨越國界的巨大魅力和巨大力量。
3.大學文化在文化軟實力建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眾所周知,大學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高地,是優(yōu)秀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和思想文化創(chuàng)新的重要源泉。大學文化是大學組織特有的文化現(xiàn)象和本質特征,是一所大學賴以生存發(fā)展、承擔社會責任、體現(xiàn)核心競爭力的根本,也是人類先進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教育強則國家強。高等教育發(fā)展水平是一個國家發(fā)展水平和發(fā)展?jié)摿Φ闹匾獦酥?。德國高等教育的興盛,為其崛起于世界之林提供了強大的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英國高等教育的興盛,為其成為日不落帝國提供了強大的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美國高等教育的興盛,為其成為超級大國提供了強大的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
以《新青年》創(chuàng)刊為起點,發(fā)端于1915年的新文化運動高舉民主與科學兩面大旗,從政治層面和思想文化層面鞏固和拓展了辛亥革命的積極成果,使進步愛國、反帝反封建的思想更加深入人心,為“五四運動”的發(fā)生和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痹袊蟮?,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現(xiàn)高等教育內涵式發(fā)展,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深入開展文化大學建設,這是大學之于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4.文化大學是一所成熟大學的最顯著標志。
大學的發(fā)展和大學文化的建設,一個非常重要的目標指向就是要建立和形成一個文化大學。換句話說,文化大學是一所成熟大學的最為顯著的重要標志。
因為,在很大程度上,有大學,有大學主體的老師和學生,有大學主體的實踐活動,就構成大學文化的具體表象,大學文化更多的只是一種“工具性質”的文化,并不能表明大學文化精神已經深度地融入了師生的思想行為之中,已經廣泛地滲透到了大學發(fā)展的全過程。因此,處于這種大學文化形態(tài)下的大學還不能稱之為文化大學。就好比,某一個人即使擁有了博士學位和教授職稱,但并不等于說,他就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文化人”。因為學位和職稱只是表明他擁有了某個領域的知識和技能,而不能完全表明他品德的高尚、精神的富有、行為的文明。
如同此理,“文化大學”所蘊含的不僅是大學主體所創(chuàng)造的文化現(xiàn)象,而且應該表明這種文化已經內化為師生的理想信念、價值追求、行為選擇,體現(xiàn)在學校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chuàng)新和國際交流合作的方方面面。
質而言之,這種意義上的文化大學,它必然是人決定文化與文化決定人的高度統(tǒng)一,人既是文化的創(chuàng)造者,又是文化的改造對象;它必然是文化的外在彰顯與文化的內在認同的高度統(tǒng)一,是豐富多彩、絢麗多姿的表現(xiàn)形式與人的情感認同、價值認同的有機結合;它必然是文化選擇的主觀性與文化實踐的客觀性的高度統(tǒng)一,人對文化的選擇是積極的、主動的、有目的的,但人在實踐的時候又往往會受到客觀條件的影響和制約。同時,還必須說,這種意義上的文化大學它必然是大學和大學人對大學文化的一種高度自覺與自信。
(作者為湖南商學院黨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