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斌
我慕名到紹興游玩,買了魯迅先生的著作,也買了當?shù)靥禺a——霉干菜。
紹興有“三烏”——烏篷船、烏氈帽、烏干菜(即霉干菜)。烏篷船時常出現(xiàn)在魯迅小說里,槳聲起處,水花濺起,似正往趙莊看戲去。烏氈帽常見,像是道具,缺了它,閏土就不是閏土,阿Q也不成為阿Q。魯迅也寫過吃,寫過茴香豆、臭豆腐,可就是沒有烏干菜。大約是因為烏干菜做起來比較麻煩,且最好佐以豬肉,窮人不大吃得起。
烏干菜,就是霉干菜,又名梅干菜。商務印書館第7版《現(xiàn)代漢語詞典》有“霉干菜”詞條,解釋為:以雪里蕻等為原料加工成的鹽漬干菜。也作梅干菜。
雪里蕻莖粗葉稀,冬天成熟,可用來腌小菜。它好像專為腌漬而生。方便面里配送的雪菜包,小吃攤上的雪菜肉絲面,都是雪里蕻。母親在世時,年年都栽雪里蕻,腌小菜用。
詞典里雪里蕻后面的“等”字,擴大了霉干菜的取材范圍?!对街斜阌[》里說得明白:“烏干菜有芥菜干、油菜干、白菜干之別。芥菜味鮮,油菜性平,白菜質嫩,用以烹鴨、燒肉別有風味,紹興居民十九自制?!蔽覜]有查到成書時間,但從霉干菜曾經納入紹興“清代八大貢品”之列來推測,應該不會晚于清代。
當年魯迅生活在外地時,很愛吃霉干菜。1935年3月15日, 魯迅先生自上海寄給他母親的信中說:“小包一個,亦于前日收到,當即分出一半,送與老三(指周建人)。其中的干菜,非常好吃,孩子們都很愛吃,因為他們是從來沒有吃過這樣的干菜的?!?img alt=""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17/09/14/spjk201709spjk20170938-1-l.jpg" style=""/>
周恩來祖籍紹興,他也愛吃這菜。1972年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訪華來杭州,他在樓外樓宴請尼克松。宴會上,就有一道干菜燜肉。
其實,很多地方都有霉干菜。年初,我到南京高淳老街游玩,也有。買了一斤,至今還沒吃完。我的菜園種有小白菜,吃不完,都起了薹。掐下菜薹,先用鹽腌幾天,放籠屜里蒸熟,再曬干,就是霉干菜了。我配了五花肉紅燒來吃,味道極好。園子里的豇豆長得也不錯,根根豆子垂掛下來,就像大師傅做的掛面。吃肯定是吃不完的,也準備做成霉干菜。
霉干菜吃法很多,可做燒餅(以屯溪燒餅最為有名,用霉干菜和肉丁做餡,餅面撒滿芝麻,放入特制的炭火爐中貼壁烤制,有“好再來”“周濟燒餅”和“救駕燒餅”等老字號)、肉包、扣肉,干嚼也行——又甜又咸,還非常香。
我有位朋友,在圖書館上班,喜歡讀書,也愛做霉干菜。她做霉干菜不蒸,直接曬干。某天晚上散步的時候,我就問她,霉干菜與梅干菜,哪個名稱更好。她說:“‘梅干菜好,梅雨時節(jié)做的,有詩意;‘霉干菜也行,小菜腌到此時,不曬的話會爛,曬干等于延續(xù)了它的生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