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金鳳
【摘要】本文論述了教師利用好語文教材指導教學,有助于學生提高閱讀能力及語言表達水平。小學中年段閱讀教學引導學生抓關鍵詞句體會作者的情感;理解文本內容,感悟文章的寫法;通過續(xù)寫、練寫,促進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小學中年段 表達能力 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7A-0081-01
小學中年段閱讀教材中的每一篇課文,都可以成為指導學生習作的范本。教師利用好語文教材指導教學,能夠有效幫助學生提高閱讀能力,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表達水平。那么,教師應如何引導學生通過閱讀課文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呢?筆者認為,教師在中年段閱讀教學中要善于抓住教材中的關鍵詞句引導學生品析、感悟文章寫法,在閱讀的基礎上通過續(xù)寫、仿寫等方式,促進學生閱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
一、抓關鍵詞句,體會作者的情感
小學中年段閱讀教學要求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等。教師在進行閱讀課教學時,就要抓關鍵詞句去落實教學任務,不能按以往的方式事無巨細都去品味,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在閱讀一篇文章或一段文字時,理解關鍵詞句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要讓學生深入理解文本內容、體會作者情感,教師就要善于抓住文中的關鍵詞句進行引導。如在教學《魚游到了紙上》這一課時,教師就可以直接針對課題設疑導趣:魚怎么會游到紙上了呢?青年為什么能把魚畫得這么生動呢?以此引導學生閱讀,讓他們找出文中描寫青年的神態(tài)、動作等方面的句子并多讀幾遍,再通過這些關鍵詞句了解青年觀魚的過程,體會青年看魚時的專注、忘我、堅持不懈等,感悟作者對青年的贊賞。在接下來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以關鍵詞句為突破口,緊緊抓住這些詞句引導學生了解青年如何畫魚,體會青年的勤奮專注、一絲不茍,進而明白青年之所以把魚畫得栩栩如生,仿佛游到了紙上,是因為他愛魚愛到了忘我的境界。這樣教學,教學過程更明晰,重點更突出,教學難點得到了很好的突破,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更深入,情感領悟也更加深刻。
二、理解文本內容,感悟文章的寫法
在日常教學中,不少語文教師只關注課堂學習目標及對課文內容的分析理解,而對于文本表達方法的滲透較少,這就導致教材范本的作用沒有得到很好的發(fā)揮,更沒能體現語文課程的工具性特征。語文新的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教學要重視語言形式,使學生體會文章的表達方法,這既要重視豐富語言的積累,又要注意引導學生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在中年段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理解文本內容,讓學生從中感悟文章的表達方法。在教學《全神貫注》這一課時,筆者引入課文,直接切入主題,讓學生理解課題“全神貫注”的含義:課文寫了誰全神貫注?他全神貫注地做了什么事情?你從哪些詞句體會到了他的全神貫注?……通過思考這些問題,學生品讀文本內容,體會羅丹專心致志工作的精神,并在品讀過程中引導學生明確作者主要抓住羅丹的神態(tài)、動作、語言等描寫,表現他全神貫注的工作態(tài)度,從中掌握了描寫人物、表現人物個性品質的方法。這樣教學,抓住文本內容引導學生進行理解感悟,使閱讀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練習續(xù)寫、仿寫,提升表達能力
筆者參加了不少常態(tài)課、研討課、優(yōu)質課等課堂教學研討活動,從中發(fā)現許多讓人擔憂的問題:不少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只關注學生對字詞的理解、掌握、積累及課堂同步作業(yè)的完成,而忽視了文本的寫法概括及對文本的拓展訓練和仿寫練習,對習作教學的研究更是空白,導致不少學生由于沒有掌握相應的表達方法而怕寫作文,對作文不感興趣,寫不出好的作文。中年段教師如何借助閱讀課文的教學來促進學生表達能力的提升呢?筆者認為,教師要立足于課堂,利用教材作為范本,結合新課標理念和單元訓練點,找準課文的切入點,在引導學生抓關鍵詞句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注意引導學生總結文章寫法,有效進行課堂練筆和課后隨筆,做到讀寫結合,學以致用,培養(yǎng)學生的習作技能。在進行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教材教學時,筆者一開始就通過單元導語的學習,讓學生明確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明確學習過程中要注意弄清課文表達的方法,如教學了《貓》這一課后,筆者指導學生以“XX的XX”為題進行習作訓練,讓學生寫一寫自己喜歡的動物,模仿課文用多種說明方法寫出動物的特點及自己對動物的感情。本次習作訓練緊扣單元教材訓練點,讓學生結合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進行練筆,做到閱讀教學與有效練筆相結合,促進表達能力的提升。
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基于課堂,以教材為范本,通過抓關鍵詞句引導學生理解教材內容,感悟教材的表達方法,幫助學生明確習作的方向和方法,激發(fā)習作興趣與熱情,促進學生表達能力的提升。
(責編 楊 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