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宏
【摘要】本文闡述了“點亮心燈”活動課程具有“心理”“團體”“教育”三方面的特質,論述了課程實施需要在結構安排、內容框架、課時與教師、教材與教法上注意做好統(tǒng)籌安排。
【關鍵詞】“點亮心燈”活動課程 結構安排 內容框架 課時與教師 教材與教法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7A-0024-02
人的身、心、靈是不可分離的,學校在開展中小學生成長教育時,不僅要重知識的傳授,更要重心靈的養(yǎng)護。因此,中小學生發(fā)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成為了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一環(huán),在中小學教學中實施“點亮心燈”活動課程對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意義非常重大。
中小學“點亮心燈”活動課程具有“心理”“團體”“教育”三方面的特質。課程實施需要注意的事項如下。
一、“點亮心燈”活動課程的結構安排
鑒于校情、班情的不同、各個地域的實際條件的差異,綜合過往相關經(jīng)驗,“點亮心燈”活動課程采取彈性的模塊結構來開展效果會更好。
在積極心理學理念的引導下,以學生成長各階段需要關注的核心問題組成不同的模塊,圍繞模塊集中地組織成一節(jié)活動課程,解決學生發(fā)展關鍵期需要克服、關注、輔導、引領的問題,助力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模塊結構的活動課程彈性空間較大,可以在活動課程主題的大框架下,給不同區(qū)域、不同類型、不同水平學校的班主任在實施課程中更多自主發(fā)揮的空間,更多彰顯特色的機會。
二、“點亮心燈”活動課程的內容框架
(一)小學1-3年級“點亮心燈”活動課程內容模塊
模塊1:喜愛新學校,提高入學適應性;培養(yǎng)學生對新學校的喜愛之情,讓學生親近新老師、學會守規(guī)則、學會守紀律。
模塊2:培養(yǎng)好習慣,適應學習新生活;讓學生學會聽課、學習,學會整理書包、課本,學會按時完成作業(yè)。
模塊3:訓練注意力,提高作業(yè)品質;讓學生上課不分心,做事有主次,作業(yè)更細心。
模塊4:訓練觀察力,提高觀察品質;讓學生觀察有順序、觀察有目的、觀察能細心、觀察能持久。
模塊5:培養(yǎng)人際交往能力,提高人際交往技巧;培養(yǎng)學生愛護弱小、互助分享、換位思考、化解小矛盾的品質。
模塊6: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提高他們的想象品質;培養(yǎng)學生邊讀邊想象、比喻又聯(lián)想、想象新穎和豐富的品質。
(二)小學4-6年級“點亮心燈”活動課程內容模塊
模塊1: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水平和人際交往技巧;培養(yǎng)學生“有個好人緣”“消除小誤會”“做個好同桌”。
模塊2:訓練學生思維能力,提高學生思維品質;培養(yǎng)學生“思路寬”“想法奇”“想得快”。
模塊3:培養(yǎng)學生誠實守信的健康心理品質;培養(yǎng)學生“心中有他人”“認錯擔責任”“誠實守諾言”。
模塊4:培養(yǎng)學生樂觀向上的健康心理品質;培養(yǎng)學生“勤奮求進取”“快樂常相伴”“心地更寬容”。
模塊5:培養(yǎng)學生博聞強識促進學生記憶力快速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理解促記憶”“歸類助記憶”“速讀增記憶”“記得快準久”。
模塊6:引導學生順利完成小學學業(yè),促進學生自我意識的健康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惜時如惜金”“復習講策略”“考前更輕松”。
(三)初中“點亮心燈”活動課程內容模塊
模塊1:善于學習,幫助學生盡快適應初中學習與生活;培養(yǎng)學生“尊師善相處”“課堂多參與”“學習講方法”“善聽和巧記”。
模塊2:和諧相處,提高學生人際交往水平;培養(yǎng)學生“同室不操戈”“道歉和讓步”“調解和勸導”“大度和包容”。
模塊3:青春年華,開展青春期教育,促進初中生異性之間的正常交往;培養(yǎng)學生“交往懂禮儀”“不摘青澀果”“拒絕性騷擾”。
模塊4:提高效率,減少學業(yè)上的兩極分化;培養(yǎng)學生“管好時間賬”“查漏勤補缺”“學習重習慣”“自控增效率”。
模塊5:增強信心;培養(yǎng)學生“自強挖潛能”“逆境求奮起”“自信不攀比”“直面對現(xiàn)實”。
模塊6:突破自我,找準自己合理的目標定位,以良好的心態(tài)迎接中考;培養(yǎng)學生“管理好情緒”“放松與靜思”“積極做暗示”“臨考有自信”。
(四)高中“點亮心燈”活動課程內容模塊
模塊1:調整適應,幫助學生盡快調整自我定位,掌握高中階段的學習特點和學習方法,增強入學適應性;培養(yǎng)學生“定好位”“早適應”“重方法”“會學習”。
模塊2:學會相處,開展比較深入的人際關系輔導,以應對日漸復雜的人際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用心去溝通”“競爭又合作”“換位多思考”。
模塊3:珍惜青春,開展比較深入的青春期教育,引導學生樹立在愛情、婚姻、家庭、人生等方面的正確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躁動與理性”“抗拒性誘惑”“持禮待異性”。
模塊4:悅納自我,開展比較深入的自我意識輔導,引導學生更好地認識自我、悅納自我,能有效地調控自己的情緒;培養(yǎng)學生“跌倒能爬起”“悅納我自己”“情緒會控制”“樂觀有自信”。
模塊5:追求夢想,抓好生涯輔導,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并規(guī)劃自己的學業(yè)、事業(yè)和人生;培養(yǎng)學生“生活有目標”“追求我夢想”。
模塊6:運籌決勝,抓好考前心理調適,適度控制考試焦慮水平。培養(yǎng)學生“放松減壓力”“積極做暗示”“時間巧管理”“考前降焦慮”。
三、“點亮心燈”活動課程的課時與教師
結合中小學校班級管理和班級教育的特點,普及和實施中小學生發(fā)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不只限于專業(yè)教師,在專職心理輔導教師參與指導下,更主要的還是靠廣大的中小學班主任來具體實施。班主任對學生抱有充分的尊重、理解、真誠、接納、支持、鼓勵、關愛等基本的輔導態(tài)度,這比他們掌握較多的輔導理論與輔導技巧緊迫得多、重要得多、有用得多。
“點亮心燈”活動課程作為中小學生發(fā)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在實施中需要注意:課程容量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太多會脫離中小學的教學實際;太少則無法發(fā)揮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筆者認為較為適合的容量是每學期8課時,即每兩周安排一次課。在活動課程的時間安排上,不用額外給學生增加課程時間,班主任可以充分利用班會課的時間把“點亮心燈”活動課程有序地融入班級管理和班級教育中開展,為班會課補充更多充實有效的內容,為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注入更多的“新鮮血液”。
四、“點亮心燈”活動課程的教材和教法
“點亮心燈”活動課程主要以學生活動為主,重在體驗、感悟、分享,并不重積累多少認知成分。不用固定的教材可能更有利于學生將精力集中在團體活動上面。但作為團體活動的組織者,教師需要有指導手冊作為活動設計的參考。如果因為某些需要必須編寫教材,可以編寫一些校本教材,也可以編寫少量拓展性的課外閱讀資料,但應以不增加學生的負擔為原則。
班主任及年級組內部采取“分工合作,集體備課,資源共享(包括教案、課件、資料、課堂實錄視頻等)”的方式開展準備工作。甚至還可以在年級組的統(tǒng)籌下,每一位班主任“承包”一個專題,進行深入研究,在不同的平行班里輪流開課,通過多次摸索與修改,將自己負責的模塊打造成“精品課”。
“點亮心燈”活動課程上可采用的活動形式總的來說應該是不拘一格的,常用的有游戲、視頻與音頻、案例、故事、討論、小品、校園心理劇等?;顒有问绞菫榛顒又黝}和活動目標服務的,教師要把思考的重心放在活動理念和活動主題上,精心選擇必需的活動載體。教師組織不同形式的團體活動,其真正的目的在于活動之后成員之間坦誠的交流和分享,教師必須反復斟酌活動之后通過哪些問題可以引導、推動學生深入思考、分享,這樣才能更好地讓形式為內容服務。
(責編 劉小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