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香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信訪工作的首義,在于時刻把自己看成人民中的一員,把心貼近人民。在新形勢下,各級領導干部必須放下架子,主動上門,把群眾信訪工作做到基層,把黨的關懷和政府的濟助送進普通群眾的家庭。河南省信訪局轉變工作作風,把下訪作為密切聯(lián)系群眾的重要抓手,班子成員三次深入蘭考縣接受焦裕祿精神洗禮,面對面接待來訪群眾,推動解決大批信訪問題,促進了社會大局穩(wěn)定。
深入基層,貼近群眾。不忘初心,繼續(xù)前進,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全黨同志的諄諄告誡。中國共產(chǎn)黨曾歷經(jīng)磨難,但依靠崇高的理想、頑強的意志和積極的探索精神,一路披荊斬棘,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作為今天的黨員干部,面對陷入困頓中的群眾時,我們還能保持為人民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的崇高理想嗎?還能深入實際、查找問題根源,分析矛盾解決問題嗎?還能急他們之所急、想他們之所想嗎?這是當下我們必須認真考量的問題。眾所周知,共產(chǎn)黨人的初心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焦裕祿最偉大的地方就是“心中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他常說:“共產(chǎn)黨員應該在群眾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出現(xiàn)在群眾的面前?!本托旁L干部而言,何時出現(xiàn)呢?毫無疑問,只有深入群眾,才能發(fā)現(xiàn)信訪問題,才能有針對性地幫助群眾解決問題,并把矛盾消除在萌芽狀態(tài)。相反,作為黨員干部如果不關心信訪群眾,不把群眾的利益放在心頭,對群眾的冷暖不能感同身受,甚至覺得群眾的哭訴是無理取鬧,上訪群眾都是刁民,那我們就背離了黨的宗旨,遺忘了焦裕祿精神。群眾信訪工作是直接和老百姓打交道的工作,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把群眾的小事當成我們的大事來辦,如此方能履行好信訪部門“上為黨分憂、下為民解難”的神圣職責。
沉下身子,苦干實干。信訪問題反映出民風問題。黨的好干部焦裕祿經(jīng)常深入農(nóng)村,深入農(nóng)戶,深入最窮最苦的地方。他帶領縣委委員到火車站看望逃荒的災民,在大雪封門的時候還要求縣委干部走出辦公室到農(nóng)民家里去發(fā)現(xiàn)情況,解決問題。他一頭鉆進農(nóng)民低矮的茅屋,坐在農(nóng)民的床頭,自稱是農(nóng)民的兒子。正是這種深入一線的作風凝聚了民心,增強了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焦裕祿精神告誡我們,黨員干部尤其是領導干部作風的好壞,直接影響甚至決定著工作的成敗。干部作風正派務實,就惹不出什么事;干部作風浮漂,熱衷于形象工程和政績工程,就會制造矛盾引發(fā)問題。群眾信訪工作也是一樣,只有下沉到基層一線,走到現(xiàn)場,與群眾面對面交流,才能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當縣委書記要跑遍所有的村,當市委書記要跑遍所有的鄉(xiāng)。我們信訪干部從事的就是聯(lián)系群眾的工作,更需要沉下身子到群眾當中去。如果總是躲在屋里閉門造車,拍腦袋下結論,就會下筆千言離題萬里,就會南轅北轍,不作為、亂作為。鑒于此,省、市、縣三級信訪部門班子成員要走出去、沉下去,堅持日察訪、周處訪、月集中接訪和下鄉(xiāng)接訪制度,推動及時就地解決問題,以作風帶民風,以民風促信訪穩(wěn)定。
敢于擔當,知難而進。大家常說,群眾信訪工作是“天下第一難”的工作。一些同志在信訪工作崗位上待久了,厭煩情緒、畏難情緒上升。其實,這是黨性不強、境界不高、作風不硬的表現(xiàn)。試想當年焦裕祿被派到蘭考時,幾十萬畝的莊稼絕收,全縣糧食產(chǎn)量下降到歷史最低水平,他不但沒有絲毫怨言,還擲地有聲地說:“感謝黨把我派到最困難的地方,越是困難的地方,越能鍛煉人,請組織上放心,不改變蘭考的面貌,我決不離開這里。”面對嚴重的自然災害,他發(fā)揚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帶領群眾戰(zhàn)天斗地,把“三大害”驅逐出蘭考。弘揚焦裕祿精神,就應該像焦裕祿那樣迎難而進、勇于擔當。實事求是地講,群眾信訪工作常常面對的是復雜疑難問題,要求我們有足夠的耐心、專業(yè)的法律法規(guī)知識,以及超強的責任心。習近平總書記說,干部要有擔當,有多大擔當才能干多大事業(yè)。敢于擔當是信訪干部必備的品質,也是開展群眾信訪工作的必然要求。如果整天想著當老好人,做事拈輕怕重,瞻前顧后,只會和稀泥,什么也干不成。既然從事了“天下第一難”的工作,就要沖得上來,豁得出去,敢啃“硬骨頭”,能打關鍵仗。努力做到擔責不誤、臨難不卻、履險不懼、受屈不計,以高度的熱情、無限的忠誠為黨的事業(yè)苦干實干。
心中有戒,干凈干事。做信訪工作,如果沒有安貧樂道、無私奉獻的情懷,就難堅持下去。焦裕祿一生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衣、帽、鞋、襪都是補了又補、縫了又縫,他身上的質樸,正是我們信訪干部應該繼承和發(fā)揚的。信訪干部不是官,而是人民群眾的服務員,必須處理好“義利”關系,深刻體悟“與其濁富,寧死清貧”“富貴不足慕也,貧賤不足憂也”的道理。焦裕祿長期有病,家里人口又多,生活比普通群眾還困難,但他從不搞特權,專門起草“干部十不準”,連孩子的一張免費電影票也堅決退掉。焦裕祿之所以能贏得群眾的擁護和愛戴,就在于他擁有大公無私、清正廉潔和安貧樂道的高尚品格。做好信訪工作更需要堅守這些品格。我們幫著群眾討公道,假如自己存有私心,甚至還留有把柄,工作還怎么開展?信訪干部面對人民群眾,必須守住政治底線,對黨忠誠“不含糊”;必須守住法紀底線,心中有戒“不妄為”;必須守住權力底線,秉公用權“不任性”;必須守住干事底線,擔當盡責“不懈怠”,清清白白做人,兢兢業(yè)業(yè)做事。
(作者為河南省委副秘書長、省信訪局局長)endprint
農(nóng)村農(nóng)業(yè)農(nóng)民·A版2017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