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成
如何構建高效課堂?從人們對如何構建高效課堂在認識上存在的不足進行探究;并從注重備好學生、更新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習興趣做好教學反思等方面,提出了幾點提高課堂效率的建議。
新課改數學教學高效課堂一、補足對構建高中數學高效課堂認識上的不足
(一)過于追求教學形式的多樣性而忽略教師自身素質的提升
所謂“打鐵還需自身硬”,教師自身素質是教學的“內功”,要成為教學能手,不能只靠外在包裝,要加強自身專業(yè)的學習來提高業(yè)務素質,要加強道德素養(yǎng)修煉以提高道德水準。我認為要提高自己,需要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1.與時俱進,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教師要勤于學習,善于學習,不斷地為自己“充電”,讓自己成為一名知識淵博,專業(yè)功底深厚的教師。在教學之余積極參加各種教育教學培訓,更新理念,適應時代的發(fā)展。
2.心中要有愛。愛是教育的內在動力。作為教師,如果缺少對學生的熱愛,缺少對教學工作的熱愛,就難免在工作中失去動力。教師肩負著為國家培養(yǎng)下一代的重任,要有大愛、博愛,要允許學生存在問題,要愛每一個孩子而不是部分所謂“順眼”的孩子。只有讓自己站得更高才能讓學生信服,才能更高效地做好教師這份工作。
(二)過于追求學生個性化發(fā)展而忽視紀律意識的培養(yǎng)
教育需要培養(yǎng)出有創(chuàng)新意識的人才,高效課堂要以學生的成長為目的,要允許學生個性化發(fā)展,但絕不能忽視學生紀律意識的培養(yǎng)。隨意不是高效課堂的追求,如果課堂教學很隨意,比如學生可以隨意下桌走動,隨意說話,甚至打鬧嬉笑等等,必然會造成學生的思想過分的放逐,難以收回到課堂中來,也就難以達到高效課堂的要求?!盁o規(guī)矩不成方圓”,只有學生在課堂上遵守紀律,才能保證課堂教學目標順利完成,才能真正達到課堂教學的高效性。因此,良好的課堂紀律是學生學習的保證,是學生個性化發(fā)展的基礎,也是教師順利進行課堂教學的重要保障。教學中我們不能忽視學生紀律意識的培養(yǎng),只有讓課堂教學有規(guī)律可循,才能真正做到以人為本,達到教與學的和諧發(fā)展。
(三)過于追求外在形式的“精彩”而輕視課堂的實效
新課改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要讓學生動起來,對新課改的“動”需要有正確的理解,它是指學生內在的主動,而非外在的活躍。“死氣沉沉”“毫無生氣”的課堂固然不可取,但游離于教學內容之外的激情表演,脫離文本教材的熱鬧非凡的過渡發(fā)揮,這些形式上看似精彩的教學模式,實際上卻背離了新課改的本質。新課改要求課堂活躍,并不是指教學過程中表面上的轟轟烈烈、熱鬧非凡,而是指學生真正的用心于學習之中,主動地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思考問題,是一個自主的探索學習的過程。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必過分地強調外在形式,而應多注重學生學習的內在,應該充分調動學生的“心”動,引領學生埋下頭來、靜下心來,去主動地發(fā)現問題、思考問題。只有在教學中讓學生成為真正的主體,才能達到高效課堂的目標。
(四)過于強調學生知識與技能的學習而忽視學生情感、價值觀的發(fā)展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位一體”的教學目標。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是最重要的、最核心的目標,但它卻是最難以考核的,因此它更容易被我們忽視。教師們很容易產生功利的思想,既然不考當然也就沒有必要在這個問題上花費時間和精力了,再說就算我們盡心盡力地做了,社會和家長也不一定就給我們一個公正的評價,而且過于重視這一點,自己的學生可能在知識與技能考察中會比別的學生差一些,從而會讓家長、學校、社會難以接受,因此,還是少花精力為好。這是我們對教育認知上的最大誤區(qū),也是每一位一線教育工作者的最大挑戰(zhàn)。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是我們教學目標的核心,它對于學生的終身發(fā)展以及我國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具有深遠意義。如何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氛圍,使教師對學生的能力與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關注成為一種內在的教學品質和行為是值得教育主管部門和社會各界廣泛思考的課題。
二、對構建高中數學高效課堂的幾點建議
(一)了解學生,注重備好學生
備好課是教師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的必要條件。許多教師可能會有體會,有時課前準備很充分,感覺對教材的把握不錯,很好的領會了教材內容設計的意圖,也解決了課的進程問題,但上課過程中卻亂了套,感覺先前的準備是多么的盲目。總結原因:我們只把精力用在了研究教材上,卻忽視了學生這個主體。學生的基礎存在差異,學生的接受能力也不一樣,因此教師需要深入了解學生,熟知學生情況,認真研究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掌握情況,研究學生的現有的認知水平,研究學生的個體差異,從而采取不同的應對策略。因此,備課時不能只關注怎樣完美的呈現教材,更要研究學生,備好學生。
(二)優(yōu)化結構,改進教學方法
教師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激發(fā)者、引導者,教師需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方法,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幫助學生掌握數學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等,增強數學學習的能力,從而形成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數學課堂教學一般有復習、引入、講授、反饋、深化、小結、作業(yè)布置等過程,如果能恰當地將各環(huán)節(jié)進行合理的搭配和排列,設計合理的教學層次,一定會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例如,語言能力較強的教師可以多發(fā)揮講授法的優(yōu)勢,用形象生動的語言把學生吸引到數學活動中來;動手能力強的教師可以多帶領學生動手實踐,讓學生從實踐中感受、領悟知識,等等。
(三)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尤為重要。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能讓學生對所學內容感興趣,學生才會產生學習的興奮,才會集中注意力,才會記憶深刻,思維活躍。高中數學知識本身具有難度,學習過程中難免枯燥,怎樣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引領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數學活動中去呢?精彩的問題情境對學生來說更具有吸引力。比如,在講授等差數列求知公式課時,為學生講述小高斯計算“1+2+3+4+……+100=?”的故事;也可以用課件輔助引導學生來數一數印度國王為王妃修建的泰姬陵墻上鑲嵌的珠寶總數。這樣將問題寓于趣味故事之中,為學生創(chuàng)設有吸引力的問題情境,從而引起學生求知的渴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知識的興趣。
(四)做好反思,積累成功經驗
教學反思的過程是一個自我認識、自我教育的過程,它促進教師對自己的教學行為、教學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從而改進自己的教學實踐,使教學實踐更合理。教師在課后記錄下課堂中出現的問題,記錄下教學過程中學生提出的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問題和答案,也記錄下教學過程中自己比較滿意的或不足的地方。通過反思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找到提高教學效率的途徑,為今后的教學提供更多的素材,以利于今后更好地引導學生,收獲教訓。教師通過反思發(fā)現問題然后整改,讓自己不斷地突破自己,為自己的教學積累更多成功的經驗,從而使自己不斷地向高層次邁進。
構建高效課堂是每個老師的夢想,也是每個老師努力的方向。要想真正達到高效課堂需要教師在備課過程中付出更多的努力,需要教師不斷的探索和改進教學方法,需要教師不斷的進行自我學習,及時的了解高考發(fā)展的方向,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多一些學習的主動性,多一些學習的興趣,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
參考文獻:
[1]張成玲.高中數學高效課堂研究[J].數學大世界,2012,(08).
[2]劉金玉.課堂教學的革命[M].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16.17-19.
[3]馬復.設計合理的數學教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31-13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