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獻玲,賀欣,曾紅菊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yī)院嶺南醫(yī)院,廣東 廣州 510760)
不同的胸腹腔引流管固定方法在肝移植術后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探討
張獻玲,賀欣,曾紅菊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yī)院嶺南醫(yī)院,廣東 廣州 510760)
目的 探討不同的胸腹腔引流管固定方法在肝移植術后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96例肝移植術后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8例。觀察組留置胸腹腔引流管期間采用IV3000透明貼膜(10 cm×12 cm)加思樂扣固定導管,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的縫線法加3M透明敷料 (10 cm×12 cm)及三條膠布蝶形固定。比較兩組患者穿刺處不適感、穿刺處感染、導管部分脫出及非計劃性拔管的發(fā)生率。結果 觀察組的穿刺處不適感、穿刺處感染、導管部分脫出及非計劃性拔管發(fā)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結論 IV3000透明貼膜加思樂扣固定法可有效降低非計劃性拔管率,增加患者的舒適度及安全性,是一種安全有效的肝移植術后患者胸腹腔引流管固定方式。
肝移植;胸腹腔引流管;護理;應用效果
肝移植術后胸腹腔穿刺放胸水、腹水,能夠引流出胸腹腔內積血、積液、滲出物,減少毒素的吸收,防止感染擴散和腹腔膿腫形成,保證縫合部位的良好愈合,同時有利于觀察是否發(fā)生術后并發(fā)癥。目前臨床上常規(guī)采用透明敷貼、膠布或縫線法固定引流管。縫線法常見的并發(fā)癥有縫合針眼紅腫、疼痛,相關性感染以及過敏性皮炎等,而使用透明貼膜和膠帶固定導管時,常常由于患者的躁動或護理操作不當而發(fā)生非計劃性拔管,且多數(shù)非計劃性拔管均需再次留置胸腹腔引流管[1],不但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也增加了醫(yī)護人員的工作量及醫(yī)療成本。思樂扣是由巴德公司生產(chǎn)的用于經(jīng)外周中心靜脈導管固定的一種固定器[2]。我院自2016年4月份采用IV3000透明貼膜與思樂扣免縫導管固定裝置以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4月1日至2017年2月28日收治的96例肝移植術后患者,其中男72例,女14例。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8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帶管時間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導管材料
兩組均用泰利福單腔中心靜脈導管引流,觀察組用IV3000透明貼膜 (10 cm×12 cm)和思樂扣(免縫導管固定裝置),對照組用3M透明敷料 (10 cm×12 cm)和外科縫合針線。
1.2.2 固定方法
觀察組中心靜脈置管穿刺成功,待消毒部位完全晾干后,用配套的皮膚保護劑單層從左向右平拭固定部位(距離穿刺點3~5 cm),待干 (10~15秒)后形成一層無刺激性的皮膚保護膜;將導管固定翼上的縫合孔安裝在思樂扣上;按住固定墊的下方和導管,鎖死固定器;將思樂扣與連接器順著外露導管的“C”型依次撕下固定墊背面的紙,并將固定墊貼放在皮膚上;將IV3000透明貼膜無張力覆蓋固定 (包含蝶形翼),用固定帶固定導管;填寫好維護信息的標簽,貼在貼膜上。對照組行胸腹腔穿刺后在穿刺口周圍環(huán)繞導管處縫合兩針,再用3M透明敷料覆蓋穿刺點,并用三條膠布蝶形固定導管遠端于皮膚上。
1.2.3 敷料更換
常規(guī)3~7天更換思樂扣固定裝置、貼膜1次,若穿刺點有滲血、滲液,思樂扣或貼膜有潮濕、卷邊、松脫情況隨時更換。更換時使用3M置管護理套件,嚴格遵守無菌操作。置管24 h后需更換貼膜,觀察并記錄穿刺點是否有紅、腫、熱、痛及滲血、滲液情況。在更換思樂扣時,因思樂扣固定裝置的固定墊與皮膚粘貼牢固,需要緩慢、輕柔地撕脫,避免損傷皮膚或導管意外脫出。可先用3~4個酒精棉球或安爾碘棉簽浸潤、溶解固定墊下面,直至將固定墊完全從皮膚上移開。移開后向下將黏性的固定墊折疊起來,用食指穩(wěn)住導管,另一手的拇指從后面輕輕打開鎖扣,用同樣方法打開另一側鎖扣,小心地將導管移開,更換另一個思樂扣。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穿刺處不適感、穿刺處感染、導管部分脫出及非計劃性拔管發(fā)生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2.1 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
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帶管時間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見表1。
表1 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 (±s)
表1 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 (±s)
組別 例數(shù) 性別 (男/女)年齡 (歲) 帶管時間 (h)觀察組 48 40/8 43.20±10.52 165.5±50.2對照組 48 42/6 46.41±12.16 163.1±53.7 χ2/t 0.3345 1.3831 0.2262 P>0.05 >0.05 >0.05
2.2 兩組的觀察指標比較
觀察組穿刺處不適感、穿刺處感染、導管部分脫出及非計劃性拔管發(fā)生率均低于對照組 (P<0.05)。見表2。
3.1 肝移植術后易感染的原因
肝移植患者多為終末期,全身狀況很差。肝移植手術的復雜性與術后免疫抑制劑的應用均為肝移植術后易感染的主要原因。皮膚是侵入性操作相關的細菌感染的主要來源和途徑,穿刺部位的微生物定植是導致感染發(fā)生率高的主要原因[3]。由于皮膚的天然屏障功能被破壞,因此縫合固定法易發(fā)生縫合處感染,也易造成患者變化體位后的不適感。
表2 兩組的觀察指標比較 [n(%)]
3.2 非計劃性拔管與導管部分脫出的原因
由于麻醉因素及免疫抑制劑的使用,肝移植術后患者早期可能出現(xiàn)精神、神經(jīng)癥狀,容易煩躁不安,意識不清的患者可能會自行拔出各種管道,特別是中心靜脈導管[4]。而留置時間延長、縫線脫落及皮膚松弛均可能造成導管部分脫出。
3.3 思樂扣固定導管的優(yōu)勢
思樂扣的橢圓形設計使其受力面積較大,便于牢固固定,降低了導管脫出發(fā)生率;思樂扣固定裝置中的皮膚保護劑為多分子聚合物,在涂抹后形成一層無刺激的皮膚保護膜,使患者感覺舒適[5],保護了術前因肝功能下降導致膽鹽沉積皮膚而引起瘙癢,并造成皮膚損害的患者。
3.4 注意事項
肝移植術后固定胸腹腔引流管的注意事項:①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②固定部位皮膚需完好無損,皮膚保護劑從左到右涂擦局部皮膚一次,避免重復,完全晾干后再貼。③導管以L或U型擺放,翼型部分固定于思樂扣上,思樂扣上的藍色箭頭朝向穿刺點方向,穿刺點導管用IV3000透明貼膜完全覆蓋。④思樂扣無脫落情況下每周更換一次,如穿刺點滲血滲液,敷貼或思樂扣潮濕、松脫時及時更換。⑤局部皮膚出現(xiàn)變態(tài)反應應立即去除思樂扣。
綜上所述,IV3000透明貼膜加思樂扣固定法操作簡便,減少了患者的創(chuàng)傷、因縫合引起的疼痛及相關感染,增加了舒適度及安全性,可有效降低肝移植術后非計劃性拔管發(fā)生率,是一種安全、有效的肝移植術后胸腹腔引流管固定方式。
[1] 文成,盧小麗,劉娟.思樂扣在危重患者胸腔引流管固定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2,10(10):2702-2703.
[2] 伍慶,盧梅英,殷傳梅,等.思樂扣在單腔靜脈導管固定中的應用[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1,17(28):3422.
[3] 王建榮.輸液治療護理實踐指南與實施細則 [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9:10-11.
[4] 張娟,陶小琴,李妮.中心靜脈導管不同固定方法的對照研究 [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7,24(7A):18-19.
[5] 張虹,陳靜,國仁秀,等.水膠體敷料用于PICC置管后透明膜過敏患者的效果觀察 [J].護士進修雜志,2007,22(12):1134-1135.
(責任編輯:鐘婷婷)
Investigation on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Different Thoracic and Abdominal Drainage Tube Fixation Methods in the Nursing of Patients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ZHANG Xianling,HE Xin,ZENG Hongju
(Lingnan Hospital,the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760,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different thoracic and abdominal drainage tube fixation methods in the nursing of patients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Methods 96 cases of patients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6 to February 2017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with 48 cases in each group.The observation group used IV3000 transparent film(10 cm×12 cm)and Garth lock fixing catheter during indwelling thoracic and abdominal drainage tube,while the control group used traditional suture,3M transparent dressing(10 cm×12 cm)and three butterfly shaped tapes to fix.The incidences of puncture discomfort,puncture infection,partial tube prolapse and unplanned extuba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Results The incidences of puncture discomfort,puncture infection,partial tube prolapse and unplanned extubation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s(P<0.05).Conclusions IV3000 transparent film combined with Garth lock fixation method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unplanned extubation,improve patients'comfort and safety,which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thoracic and abdominal drainage tube fixation method for patients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Liver transplantation;Thoracic and abdominal drainage tube;Nursing;Application effect
R473.6
:A
10.3969/j.issn.1674-4659.2017.09.1315
2017-05-17
2017-07-22
張獻玲 (1974-),女,本科學歷,主管護師,從事臨床護理與護理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