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中庸屬于倫理學范疇,不能泛哲學化*

      2017-09-15 07:17:12胡念耕
      湖州師范學院學報 2017年7期
      關鍵詞:顏回中庸論語

      胡念耕

      (蚌埠第二中學,安徽 蚌埠 233000)

      中庸屬于倫理學范疇,不能泛哲學化*

      胡念耕

      (蚌埠第二中學,安徽 蚌埠 233000)

      中庸之“庸”義為“常用”,“中”義為“正理”,中庸定義為常用正理,即持續(xù)不斷地施用正理,是孔子認定的至德、做人的準則。中庸與哲學有交結,但屬兩個概念,中庸屬于倫理學范疇,不能泛哲學化。

      中庸;倫理學范疇;泛哲學化

      在眾多議論中庸的文章中,最為常見的說法是:中庸是一種高明的哲學。董根紅在《儒家中和哲學通論》中說:“只有中庸才是純粹哲學?!盵1](P6)也有的學者認為中庸是倫理學,但更是哲學,如龐樸說:“中庸不僅是儒家學派的倫理學說,更是他們對待整個世界的一種看法,是他們處理事物的基本原則或方法論”,“中庸之道……閃灼著辯證思想的光芒”,“儒家后學中,這個中庸便順理成章地進一步宣布為主宰自然與社會的根本法則,成了儒家學說的理論基石?!盵2](P1-2)“中庸哲學說”影響很大,以至于“中庸哲學”成了人們的口頭禪。但筆者以為,“中庸”只是人們思想行為的一種準則即倫理學,而不能泛哲學化。

      討論“中庸”,理應提到孔子,因為是孔子在歷史上首次提出“中庸”一詞,是他首倡中庸至德:“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論語·雍也篇》)想要澄清問題,必須首先明確概念。

      古人有時也單釋“庸”為“?!被颉坝谩薄H纭稜栄拧め屧b上》:“庸,常也。”鄭玄注《禮記》于“中庸”篇解題:“名為中庸者,以其記中和之為用也。庸,用也?!辈贿^,古人在單注時往往添加了注解。如何晏注《論語》“中庸之為德也”章:“庸,常也。中和可常行之德也?!奔矗嚎沙P兄泻椭?,能經(jīng)常履行中和的道德。鄭玄注《禮記·中庸》“君子中庸”章:“庸,常也。用中為常道也。”即:施用“中”成為持續(xù)不變的規(guī)律。再如《易·乾》“庸行之謹,庸言之信”,孔穎達注:“庸,常也。從始至末常言之,行信常行之?!闭f“?!笔墙?jīng)常說經(jīng)常做的“常”。這些都表明,注家們顧全了“常用”之義。古人行文,力求茍簡,常一字注一字,如此易使人誤會“庸”有歧解,我們對此應該統(tǒng)籌審視,不能抓住一點不及其余,犯形而上毛病。

      總之,“庸”不只是“用”,不只是“?!?,而是“常用”;“用”是基本義,“?!笔歉郊恿x?!爸杏埂钡氖軇诱呤恰爸小?,所以“中庸”就是“常用中”,“持續(xù)不斷地施用奉行‘中’”。

      朱熹節(jié)外生枝,認為“中庸的庸,還有平常的意思,朱熹注《中庸》,曾三復斯言”。[3](P504)王夫之就反對說:“自朱子以前,無有將此字作‘平?!庹??!盵4](P62)無奈朱子理學影響力太大,以致不少人宗述其說,如馮友蘭就說過:“《中庸》的‘庸’字,意思是普通或平常,”[5](P152)等等。究其原因,這個“平?!绷x是從“常”中引申出來的,其義較“常?!眮淼锰摱鴱V,于是有了點哲學范兒。龐樸《“中庸”平議》說:“孔子提出中庸,……他也是將中庸作尋常講的?!庇终f:“從根本上說,絕對的(“?!?也就是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因而也就是平常的。”龐樸還進而認為中庸是儒家“他們對整個世界的一種看法”,是“主宰自然與社會的根本法則”。[2](P2)這就把“中庸”的詞義“稀釋”得越來越離譜,成了高明精深似可比肩現(xiàn)代辯證唯物論的哲學,失之毫厘謬以千里了。對于朱子,胡樸安批評說:宋朝道學家的解釋“不是正統(tǒng)之訓詁”。[6]紀曉嵐批評說:“宋儒之學,則人人皆可空談?!盵7](P7)胡適也說:“清初的漢學家,嫌宋儒用主觀的見解來解古代經(jīng)典,有‘望文生義’‘增字解經(jīng)’種種流弊。故漢學的方法,只是用古訓、古音、古本等等客觀的依據(jù),來求經(jīng)典的原意?!盵8](P5)他們三人的話值得我們深思。

      很明顯,導致“中庸哲學說”的始作俑者是宋儒朱熹輩。正是他們“望文生義”“增字解經(jīng)”,妄自擴大了“庸”的“?!绷x,將中庸泛化成了哲學,以此來為他們的理學鋪墊理論基石。無數(shù)事實表明,只要掉進宋儒的窠臼,就永遠搞不清中庸的真實概念。難怪中庸至今還沒有一個公認的“正解”,讀者對此曾多次表示質疑與不滿。鳳凰網(wǎng)載《〈中庸〉為何成為儒釋道三教合流的中心?》一文,網(wǎng)民讀后扔磚說:“忙了半天,還不知道中庸是啥意思?!边@就是質疑之一例。

      “庸”本是個動作,“常用”只是人們的一種行為,這一點可以從《論語》同類的話中找到旁證。大家知道,孔子十分“尚中”(“中”即正理),他崇尚正理,希望人人都能掌握并踐行“中”。他希望帝王“執(zhí)中”*《論語·堯曰篇》:“允執(zhí)其中”。、“用中”*《中庸》:“(舜)用其中于民”。,愿自己能“行中”*《論語·子路篇》:“子曰:‘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而于“民”,則希望他們能“庸中”。郭沫若《奴隸制時代》說周代的“民”確實都是奴隸?!秶Z》韋昭注:“國功曰功,民功曰庸?!迸`們的奉勞行動叫做“庸”,與“執(zhí)”“用”“行”比較,雖然因為社會地位高低有差說法不一,但都是表人尚中行動的動詞。

      談中庸,孔子有兩句話絕不可錯過。

      其一是上文引用過的“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边@是“中庸”的原始出處,且在一部《論語》中只出現(xiàn)這么一次。在這句話中,孔子明確指出“中庸”是一種至德:“中庸作為一種道德,該是最高的了!老百姓缺少這種道德,已經(jīng)很久了?!比绻麑⒅杏狗赫軐W化,那么句意就成了“中庸這種哲學作為一種道德該是最高的了!老百姓缺少這種哲學,已經(jīng)很久了!”視哲學為道德,混二為一,顯然不合邏輯。再說,如果將中庸泛哲學化,認為中庸是主宰自然與社會的根本法則的學說,那兩千五百年前的奴隸們,他們能夠理解、掌握這種哲學嗎?可見中庸只能是一種道德。

      其二是《中庸》里說的“子曰:‘回之為人也,擇乎中庸。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孔子稱贊他的得意門生顏回在“為人”上選擇“中庸”作為處世的準則,還說顏回只要得到一個好的道理就牢記心中,一刻也不忘掉。孔子在這里明確表示中庸是為人的準則,是道德的信條;而顏回不斷探索、不斷進取、不斷追求真理,正體現(xiàn)了中庸的本義,即持續(xù)不斷地追求施用正理。

      再說“中庸”之“中”。論者分歧不大,多認為是正、正理、正道,即正確的思想理論。宋代理學家程頤說:“中者,天下之正道?!?《中庸》)這是對的。既為正,就包含了孔子認定的所有正確的東西,其中當然包含有哲學,但絕不是只有哲學,還有道德、政治制度、文化、經(jīng)濟、軍事等類別的內容。具體來說,有他的“過猶不及”、“執(zhí)其兩端用其中”、“周禮”、“和為貴”、“天命”、“天道”、“孝悌”、“仁愛”、“正名”、“信義”、“六藝”、“崇德”,等等等等。這些在他看來都值得上自天子下至百姓即所有的社會成員去掌握和施用,這就是“執(zhí)中”、“用中”、“中行”、“中庸”。

      眾所周知,孔子雖然當過官,但更是一位以天下為己任的誨人不倦的教師?!墩撜Z·八佾篇》說,有位“儀封人”的長官贊頌孔子:“天下無道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意思是說天下無道已經(jīng)很久了,上天必將以孔子為圣人來號令天下??鬃赢斎恢肋@句話,但他沒有謙讓,默認了??鬃泳褪且恍南胍浴罢_”的道理去教化天下,甚至號令天下,讓天下人都走正路做正人,所以“執(zhí)中”等的提法全然是他的由衷表達。

      那么,做到中庸了,真的會大有長進嗎?答案是肯定的:會?!熬又杏?,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小人反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也?!?《中庸》)堅持中庸,持續(xù)不斷地奉行正理,就能“時中”,言行時時處處符合正道而成為君子即人格高尚的人;誰要反中庸,誰就會成為肆意妄為的小人即人格卑鄙的人,兩者思想品德差距之大,不啻天淵。由此也可見中庸確實是一種倫理學說,孔子宣倡中庸就是想德化天下。

      中庸能造就君子,有顏回的實例可證。

      據(jù)現(xiàn)有資料,將中庸與具體人聯(lián)系起來說的例子僅有一個,即“子曰:‘回之為人也,擇乎中庸……’”,所以剖析顏回的言行對于闡發(fā)中庸真義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顏回(字淵)恪守中庸、追求真理的精神強烈而堅毅,他不斷虛心地請教孔子,其中最為著名的一段聆教記錄是: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弊釉唬骸胺嵌Y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論語·顏淵篇》)

      孔子十分尚禮,把禮捧到了九天之上,這是因為周禮涉及國家的典章制度及人們的倫理規(guī)范,最早是周公姬旦制定的,是奴隸主階級用以統(tǒng)治國家的重要手段,所以極其崇拜周公的孔子說禮是治國總綱:“為國以禮?!?《論語·先進篇》)是鉗制奴隸的手段:“齊民以禮?!?《論語·為政篇》)是做人的最高準則:“不學禮,無以立。”(《論語·季氏篇》)在孔子認定的含有多項正理的“中”中,禮是最為重要的正理,所以儒家有“中即禮”之說(《荀子·儒效篇》)。這樣說來,“中庸”就其主要內涵而言,可以說成是“禮庸”,即持續(xù)不斷地崇行周禮。

      顏回的一生就是這樣做的。孔子的學生子貢(端木賜)這樣評說他:“夫能夙興夜寐,諷誦崇禮,行不貳過,稱言不茍,顏回之行也。”(《孔子家語·弟子行》與《大戴禮記·衛(wèi)將軍文子第六十》)顏回日夜勤勞、嚴格律己、不斷“崇禮”,使他成為了孔氏門徒中最具盛德之人??鬃釉谠u定學生的“德行”榜上列顏回為第一名(《論語·先進篇》)。顏回是君子中的楷模,他死后被尊為“復圣”,名位僅次于孔子“至圣”,可見其道德之崇高。

      顏回成功的“秘訣”就是不斷地“崇禮”。既然“中即禮”,那么“崇禮”就是“中庸”。顏回是篤行中庸大獲成功的典型,是顯明中庸真義為“持續(xù)崇奉正理”的唯一的有名有姓的人證與確證。

      顏回的史實還表明“中庸泛哲學化”的失當。

      大家知道,道德只有在按某種觀念去言去行時才能體現(xiàn)出來,也就是說,道德應是知行統(tǒng)一的產(chǎn)物:不知而行,無意識的行,正常人中是不存在的;知而不行,那知也只是一種理念而已,談不上什么道德。比如說,雷鋒精神是極崇高的理念,我們只有去學雷鋒做雷鋒才能體現(xiàn)出共產(chǎn)主義道德;不如此,雷鋒只存在于歷史之中。同樣,孔子說的正理“禮”(儒家早有禮即理、禮理通義之說)顏回如不去“崇”,就不可能有圣德之可言。說中庸是道德,正因為它是奉行正理即知行統(tǒng)一的表述。中庸哲學論者不獨視“中”為哲理,也視“庸”為哲理,都是哲理,純理論,沒有踐行,“中庸”怎么能成為道德、成為“至德”呢?

      中庸與哲學有交結。如前所述,“中”中含有孔子認定的哲理,如“執(zhí)兩用中”“過猶不及”“和而不同”等;失去哲理,“中”義就缺少一大項內涵。哲學當然也能成人之德,按一定的哲學理論去做人必能鑄就一定的德行,這無可置疑。但如前所言,不去用哲學,束之高閣,則哲學只存在于書本之中;而一旦用哲學了,就不是哲學了,就成為人們的一種思想行為了。這正如今人說的“運用辯證唯物論”,辯證唯物論是哲學,運用它則是人們的一種理論指導下的行動?!爸杏埂笔恰坝谜軐W”,所以不能將其泛化為“哲學”。

      中庸與哲學相關,有交結,但相關并不相同,交結并不結為一體,借孔子的話說,兩者是“和而不同”。

      總之,中庸說來很簡單,就是常行正理。具體來說就是常思正理、常說正話、常做正事、永當正人。中庸很精深,一個“中”字含有多少正理難以說全。中庸能做到,只要人人(包括“下愚”的“民”)都能出點正能量,做點正事,就可以“我欲仁,斯仁至矣。”(《論語·述而篇》)中庸又非常難做到底,因為要“常”,要持續(xù)不斷、一生一世、時時事事地奉行正理,甚至要為堅守真理掉腦袋或窮困早死(如顏回),從這一方面看,孔子稱它為至德,非常恰當。

      說到難,在《論語》《中庸》中,孔子都有論述。

      春秋末期,王室式微,諸侯崛起,禮崩樂壞,天下無道。當時的生產(chǎn)關系發(fā)生了劇烈變化,奴隸制日益解體,百姓紛紛投奔新興地主貴族的“私室”,“公室將卑”(《左傳》),“民聞公命,如避寇仇”(《左傳》)。百姓“救死之不遑,奚暇治禮義哉”?在相當守舊的孔子眼中,人們都背離了“正道”,只有少數(shù)的“民”還因循著舊有的道德。堅守“正道”,談何容易!所以孔子說出了“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的話,哀嘆無奈之情溢于言表。

      《中庸》里說:“子曰:‘人皆曰:“予知”,驅而納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擇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p>

      孔子認為,人們都說“我是明智的”,但是在利欲的驅使下,他們卻像禽獸那樣落入捕網(wǎng)、木籠和陷阱中,連躲避都不知道了;人們都說“我是明智的”,但是選擇了中庸之道,竟然連一個月也不能堅持下去。這就啟示我們:俗人自詡明智,但沒純潔的心靈,既不懂正道,更不能持續(xù)奉行,而中庸正須持續(xù)。

      《中庸》篇又說:“子曰:‘天下國家可均也,爵祿可辭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所謂“天下可以均分”,指的是周禮的狀況,也是孔子理想的政治。所謂“官爵俸祿可以辭掉,利刃可以踩上去,只有中庸不可能做到”,則透露出一種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十分矛盾無奈的心態(tài),并不是孔子真的否定了中庸。

      《中庸》還說:“子曰:‘索隱行徑,后世有述焉,吾弗為之矣。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廢,吾弗能已矣。君子依乎中庸,遯世不見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笨鬃涌隙酥杏怪y,批評了偽君子,贊揚了堅行正道的圣人。在這里,他表剖自己,彰顯了他對于中庸的堅定態(tài)度。

      以上反反復復說明中庸之難,一方面是在繼續(xù)多方面闡發(fā)中庸的本義,另一方面是想借此再次強調不能將中庸泛哲學化。因為哲學是關于世界觀的學說,是一種理論,而中庸是一種人們的行為,哲學是不可能具有人們行為艱難情狀的;再說,上述《論語》《中庸》中的“中庸”都不能解釋為哲學,不如此就會頓生抵觸。如前文說的,將“中庸之為德也”說成“中庸哲學之為德也”就是捍格不通之一例。

      綜上所述:孔子首倡的“中庸”,只能是涉及人們行為準則的倫理學,而不能泛哲學化。

      [1]董根紅.儒家中和哲學通論[M].濟南:文魯書社,2001.

      [2]龐樸.一分為三[M]//劉貽群編.當代學者自選文庫·龐樸文集(第4卷).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5.

      [3]龐樸.六家淺說[M]//劉貽群編.當代學者自選文庫·龐樸文集(第1卷).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5.

      [4][清]王夫之.讀四書大全說(卷二)[M].北京:中華書局,1975.

      [5]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M]//三松堂全集(第6卷).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

      [6]胡樸安.中國訓詁學史[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8.

      [7]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5.

      [8]胡適.中國哲學史大綱[M].武漢:崇文書局,2015.

      [責任編輯楊 敏]

      OntheEthicalNatureof“ZhongYong”

      HU Niangeng

      (Bengbu No.2 Middle School, Bengbu 233000, China)

      The “Yong”of “Zhong Yong” means “common”, and “Zhong” means “right”. The meaning of it is common reason, that is, the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the law which has been taken as the standard of life and ethic by Confucius. “Zhong Yong” is different from philosophy although they have something in common. “Zhong Yong” belongs to the category of ethics, and it can not be philosophized.

      “Zhong Yong”; the category of ethics; be philosophized

      2017-04-18

      胡念耕,安徽蚌埠市第二中學退休高級教師,從事古代漢語研究。

      B82-09

      :A

      :1009-1734(2017)07-0036-04

      猜你喜歡
      顏回中庸論語
      天天背《論語》,你知道它是怎么來的嗎?
      中庸自明
      如何讀懂《論語》?
      顏回偷食
      朱子《中庸章句》的詮釋特點與道統(tǒng)意識——以鄭玄《中庸注》為參照
      原道(2020年1期)2020-03-17 08:09:46
      顏回之樂
      《中庸》:裹藏人生大智慧
      學生天地(2017年1期)2017-05-17 05:48:13
      ntheImportanceofCulturalFactorsinOralEnglishStudying
      《論語·為政第二》
      半部《論語》治天下
      和平县| 东明县| 湘乡市| 罗平县| 印江| 云林县| 巴东县| 丹阳市| 河北省| 德安县| 广饶县| 宜章县| 台江县| 十堰市| 宁海县| 济源市| 莱州市| 三门峡市| 正安县| 永宁县| 馆陶县| 张北县| 宁都县| 古田县| 桃园县| 资兴市| 瑞昌市| 运城市| 新和县| 丰镇市| 英山县| 余庆县| 九江市| 新竹市| 玛曲县| 清水县| 阿城市| 富蕴县| 康保县| 固始县| 高青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