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菂,黃志玉
(第三軍醫(yī)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野戰(zhàn)外科研究所,重慶 400042)
集束化管理在腦梗塞患者早期康復護理中的應用價值
劉 菂,黃志玉
(第三軍醫(yī)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野戰(zhàn)外科研究所,重慶 400042)
目的 探討集束化管理在腦梗塞患者早期康復護理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到我院接受診治的70例腦梗塞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實驗組、對照組,各35例。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護理,實驗組接受集束化管理。對兩組的運動功能、生活能力進行比較。結果 治療前,兩組的FMA評分[實驗組(38.51±12.35)分,對照組(39.02±12.69)分]、MBI評分[實驗組(30.36±6.25)分,對照組(30.54±6.28)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的FMA評分[實驗組(69.11±13.15)分,對照組(51.34±10.32)分]、MBI評分[實驗組(42.22±4.28)分,對照組(35.13±4.15)分]均明顯升高,且實驗組的FMA評分、MBI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集束化管理在腦梗塞患者早期康復護理中有著良好的應用價值,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運動功能及生活能力,值得推廣應用。
集束化管理;腦梗塞患者;早期康復護理;應用價值
有研究指出,在腦梗塞患者早期康復護理中有效運用集束化管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也有利于改善預后[1]。基于此,本研究中,對2016年1月~2017年1月70例腦梗塞患者進行分組實驗,旨在探討集束化管理在腦梗塞患者早期康復護理中的應用價值。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到我院接受診治的70例腦梗塞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行頭顱CT檢查、頭顱MRI檢查,確診為腦梗塞,發(fā)病24 h內(nèi)各項生命體征穩(wěn)定,且為首次發(fā)病。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實驗組、對照組,各35例。實驗組女14例,男21例;年齡45~82歲,平均年齡(52.36±7.41)歲;肌力分級,I級10例,II級14例,III級11例。對照組女13例,男22例;年齡45~83歲,平均年齡(52.98±8.78)歲;肌力分級,I級8例,II級15例,III級12例。比較兩組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治療與護理方案,治療方法包括降低顱內(nèi)壓、防治腦水腫、抗血小板以及抗凝治療等,護理方法包括心理護理、健康宣教、生命體征嚴密監(jiān)測等。在常規(guī)治療與護理的基礎上,實驗組接受集束化管理,包括:①高壓氧艙護理?;颊呷朐汉螅糜诟邏貉跖搩?nèi),24 h生命體征穩(wěn)定者,給予面罩吸氧,25 min加壓吸氧、60 min穩(wěn)吸氧、60 min減壓吸氧,1次/d,連續(xù)10天為1個療程,間隔7天后方可再進行一個療程;②嚴格落實風險告知制度,為患者進行治療前,將腦梗塞的相關知識與治療方案、治療過程中存在的風險、有可能發(fā)生的并發(fā)癥如實告知給患者及其家屬,并給予簽字;規(guī)范化記錄治療過程中的生命體征變化情況、輸液情況以及治療方案變更情況等,并及時填寫記錄單,存檔保存。③中醫(yī)針灸治療?;紓壬现∈秩镅?、合谷穴、外關穴、曲池穴、內(nèi)關穴、極泉穴,下肢取內(nèi)外陽陵泉穴、足三里穴、涌泉穴、承山穴、照海穴、昆侖穴、膝眼穴等,對上述諸穴進行按摩,并給予電針治療,留針30 min,1次/d,連續(xù)10天為1個療程,間隔5天后方可再進行1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運動功能采用簡式Fugl-Meyer(FMA)運動功能評分法進行評估[2];生活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MBI)指數(shù)評分法進行評估。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的FMA評分、MBI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的FMA評分、MBI評分均明顯升高,且實驗組的FMA評分、MBI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治療前后兩組的FMA評分、MBI評分比較(±s,分)
表1 治療前后兩組的FMA評分、MBI評分比較(±s,分)
組別 n FMA評分 MBI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實驗組 35 38.51±12.35 69.11±13.15 30.36±6.25 42.22±4.28對照組 35 39.02±12.69 51.34±10.32 30.54±6.28 35.13±4.15
腦梗塞指的是因腦部血液供應障礙、缺氧、缺血而導致的局限性腦軟化或腦組織缺血壞死,是一種致殘率、致死率非常高的嚴重心腦系統(tǒng)疾病。集束化管理指的是集合一系列有循證基礎的操作方式、護理措施來為疑難疾患實施護理干預,旨在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的、更加系統(tǒng)的、更加優(yōu)質(zhì)的醫(yī)療護理服務[3]。集束化管理作為一種有效的臨床護理管理模式,近年來獲得了廣大患者與醫(yī)務工作者的普遍認可。
本研究中,對7 0例腦梗塞患者進行分組實驗,根據(jù)本研究結果:治療前,兩組的FMA評分[實驗組(38.51±12.35)分,對照組(39.02±12.69)分]、MBI評分[實驗組(30.36±6.25)分,對照組(30.54±6.28)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的FMA評分[實驗組(69.11±13.15)分,對照組(51.34±10.32)分]、MBI評分[實驗組(42.22±4.28)分,對照組(35.13±4.15)分]均明顯升高,且實驗組的FMA評分、MBI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集束化管理在腦梗塞患者早期康復護理中有著良好的應用價值,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運動功能及生活能力,值得推廣應用。
[1] 劉澤秀,杜紅梅,劉澤斌,等.集束化管理策略在腦梗塞患者早期康復護理中的運用[J].醫(yī)學信息,2015,(34):98-99.
[2] 張慧萍.集束護理在腦卒中并發(fā)譫妄病人康復護理中的應用價值[J].健康必讀(中旬刊),2013,12(10):518-518.
[3] 江紅芳,陳一峰,魏風琴,等.集束化護理策略在腔隙性腦梗死病人肢體功能康復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6,14(14):1443-1445.
本文編輯:蘇日力嘎
R473.74
B
ISSN.2096-2479.2017.16.17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