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俄羅斯埃文基族和中國鄂倫春族之間有許多相似特征,包括服飾、文化、習俗、音樂等多個方面,同屬于少數(shù)民族的他們在音樂上有著豐富的民族特色。本文主要從埃文基族和鄂倫春族的簡介入手,簡要研究俄羅斯埃文基族與中國鄂倫春族音樂之間的異同性。
【關鍵詞】埃文基族 鄂倫春族 音樂異同性
【基金項目】項目名稱:《俄羅斯埃文基音樂與中國鄂倫春族音樂的共性與特性研究》,項目編號:YSY201503。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1-0219-02
少數(shù)民族的音樂中往往包含著極為豐富的民族文化,研究少數(shù)民族的音樂不僅能夠幫助我們認識這些少數(shù)民族,比較不同民族之間的文化差異,也能夠起到宣揚少數(shù)民族習俗、文化、藝術等方面的內容,令更多人了解,在一定程度上保護少數(shù)民族文化得以延續(xù)。
一、埃文基族與鄂倫春族簡介
埃文基族、鄂倫春族、蒙古族、達斡爾族等都屬于我國少數(shù)民族,其中埃文基族多分布于俄羅斯西伯利亞、中國內蒙古與黑龍江,以及蒙古國境內也有少量分布。不過由于翻譯的原因,埃文基族在我國國內被稱為鄂溫克族。俄羅斯埃文基族部分民眾生活在草原,過著游牧民族的生活,而部分民眾則生活在森林中,以狩獵為主要生存方式。
而鄂倫春族是我國東北部地區(qū)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大興安嶺一帶。和俄羅斯埃文基族一樣,鄂倫春族主要生活在山林之中,是典型的狩獵民族。
埃文基族和鄂倫春族都沒有自己的文字,但有自己的語言體系。
二、埃文基族與鄂倫春族音樂
埃文基族和鄂倫春族都是喜愛唱歌的民族,從嚴格意義上來說,這兩個民族的音樂不能算作是一種藝術形式,而更偏向于文化形式,因為他們的音樂都完全地與生活融合在了一起,無論是生活、勞作還是在表達民族宗教信仰以及個人情感的抒發(fā)上,音樂都是最直接最美麗的形式。埃文基族和鄂倫春族的音樂不僅體現(xiàn)了藝術方面的民族特點,更向我們呈現(xiàn)出了一幅幅美麗的、接地氣的、充溢著生活氣息的畫面,在一定程度上也向我們展現(xiàn)了兩個少數(shù)民族的精神狀態(tài)。
三、埃文基族與鄂倫春族音樂的相同之處
作為同樣是“山林人”,埃文基族和鄂倫春族的音樂總是被拿來互相比較,兩者之間也確實存在著許多相似之處,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從自然中尋找音樂元素
由于長期生活在山林之中,人跡罕見,地域廣闊,且與大自然接觸較為密切,埃文基族和鄂倫春族都擅長模仿自然界中的聲音,例如熊的聲音、鹿的聲音、鳥兒的聲音等。這些元素都出現(xiàn)在了兩個民族的音樂之中,一方面體現(xiàn)了民族的生活習性特點,另一方面也說明了他們的音樂中與大自然的銜接,和對大自然的喜愛、模仿,就連鹿哨、狍哨除了是生產(chǎn)工具之外,也是他們早期的樂器。
2.音樂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強
埃文基族和鄂倫春族的音樂都有極強的張力,他們既可以將其演奏地極為雄渾、熱鬧,也可以將其演奏地溫柔似水、高亢清透。在節(jié)日慶典等非常喜慶、開心的場合,或他們想要表達義氣云天的豪情壯志之時,音樂中就會出現(xiàn)多個高音,充滿氣魄,而在辛苦勞作或表達溫柔、恬靜的心情之時,音樂中又會出現(xiàn)較多的低音,靜謐甜蜜。無論哪一種,都代表著埃文基族和鄂倫春族音樂強烈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
3.從生活中獲取音樂靈感
埃文基族和鄂倫春族音樂最大的共性在于他們的靈感都來自于生活,或者說他們所有的音樂都是為了表達生活中的各種情緒,喜怒哀樂。不同于其他民族或國家,這兩個民族的樂器種類非常少,他們更多的是利用自己的嗓子歌唱,且隨意性較強,同一段曲子在不同場合,他們可以根據(jù)當時的心情進行即興填詞演唱,并通過改變節(jié)奏、韻律表達出截然不同的情感色彩。
四、埃文基族與鄂倫春族音樂的不同之處
在音樂形式和音樂元素方面,埃文基族與鄂倫春族音樂的相同點較多,他們音樂的不同點主要表現(xiàn)在細節(jié)方面。
埃文基族音樂主要是宮調式音樂,高音部分主要分布于音樂的前半部分,以徵音為主,并最終以宮音作為結尾(這一特點在埃文基族音樂中具有普適性)。低音則較多地運用在音樂的偏后部分,以角音為主,最后也一般以宮音結尾。總的來說,埃文基族音樂結尾較為明亮,對和弦的要求比鄂倫春族要高,表現(xiàn)出來的音樂積極振奮,且?guī)в忻黠@的民族情懷。
鄂倫春族音樂相對于埃文基族音樂則要自由得多,他們不受那么多條條框框約束,最主要的特點是使用了較多的長腔,而這些長腔可以由一個人完成,也可以由多個人完成,當一個人在進行長腔的歌唱時,聲音遼闊、清涼高昂,而當多個人共同接力完成時,更像是現(xiàn)代和聲,音感正酣,氣薄云天。鄂倫春族的音樂自由奔放,乃至于不同時代的曲調特點可以做到完全不同。
俄羅斯埃文基族和中國鄂倫春族相較其他民族而言,與大自然接觸較多,而與現(xiàn)代都市生活接觸較少,因此他們的音樂中都帶有濃厚的傳統(tǒng)民族特色,通過對兩個民族音樂進行研究對比,我們能夠感受到來自于不同于現(xiàn)代都市的民族文化氣息,對于將來如何突破民族音樂瓶頸,將這類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更好地傳承下去也有著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王雪梅. 俄羅斯埃文基民族文化及保護研究[D] .中央民族大學, 2016.
[2]侯儒.俄羅斯埃文基人與中國鄂溫克族民族起源探討[J] . 世紀橋, 2015(02):81 - 83.
[3]關志英.俄羅斯埃文基族和鄂倫春族和中國鄂倫春族音樂的同異性分析[J].北方音樂, 2016(23):15.
作者簡介:
邢曼,助教,本科,畢業(yè)于上海外國語大學俄語系,研究生畢業(yè)于遼寧師范大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