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和春艷姐嘮嗑,春艷姐問我最近在看什么電視劇,我說就看了兩個國產(chǎn)劇,一個劇情前面的坑后面圓不上,另一個摳圖得厲害,所以看到前幾集就棄了,實在是太無聊了。倒是有一個電影還不錯,叫《捉迷藏》,霍建華演的,懸疑的,劇情緊湊,就是為了侵占別人的家殺死別人這種事真的符合邏輯嗎?我嚴重懷疑。春艷姐說,得,按你這么說電視劇跟電影都沒法看了!哈哈哈,姐姐別鬧,我這不是以辯證法看問題呢嗎,多客觀。
言歸正傳,來說說《捉迷藏》,這個電影里主要說的是秦海璐扮演的單身母親蘇紅,為了在城市給女兒創(chuàng)造更好的生活環(huán)境殺掉別人占據(jù)他們的房子為己有的故事。片頭字幕把她的這種行為叫作偏執(zhí)型人格障礙——原諒我一開始還以為潔癖的張家偉(霍建華飾演)是偏執(zhí)型人格呢。
偏執(zhí)型人格障礙不會承認自己心理有問題的,他們常常會聯(lián)想太多不好的事而陷入難言的痛苦中無法自拔,因此他們大多數(shù)特別固執(zhí),敏感多疑,過分警覺,心胸狹隘好嫉妒。就像蘇紅,她固執(zhí)地認為殺了那些房子的主人就能霸占他們的資產(chǎn),擴充自己的經(jīng)濟實力,聽說張家偉的哥哥張家輝(香港影帝張家輝躺槍)住在隔壁立馬將他們一家趕出家門;嫉妒萍芝(電影中霍建華的妻子)穿著好看的外套、開名貴的車,這種種想法給了她錯誤的信號,認為那些東西本應該屬于她,讓她殺了一個又一個的人,用保鮮膜封存尸體,鎖進柜子里,占據(jù)了他人的空間。
蘇紅在電影中還有一個表現(xiàn)是被害妄想癥,即我們常說的“總有刁民想害朕”,她總是感覺隔壁張家輝(感覺怪怪的)在監(jiān)視她和她的女兒,可張家輝本人并沒有這樣做。
以前一起工作過的一個女孩兒,她就有一點比較輕的被害妄想癥,是很好玩兒的那種,不是特別嚴重啦。比如大風吹起一個塑料袋,她會特別害怕那塑料袋糊臉上,左閃右躲,結果不躲還好,一躲那塑料袋不偏不倚正好糊臉上了。還有一次下班的時候下大雨,她怕把鞋子弄濕,走路特別輕,結果后面一個熊孩子放學經(jīng)過,穿著雨鞋開心地踩水玩,啪嘰啪嘰地幾下,鞋里鞋外全是臟水。不過好在她心態(tài)比較好,還能當作笑話拿來給我們講,很顯然在她那里還不成問題。
有這種潛在偏向的人首先要經(jīng)常提醒自己不要陷于“敵對心理”的旋渦中。更要對自己、對他人有個清醒的認識,真誠地對待周圍的人,微笑面對,寬容以待,輕松地看待事物,想問題不要太鉆牛角尖。有時候我家植物殺手那句話真是真理——差不多就行了。生活就是你越怕什么越來什么,倒不如就順其自然地過,凡事都take it easy,說不定就很快樂呢。
編輯/王語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