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清香 李艷容
長沙市中心醫(yī)院 湖南長沙 410004
臨床護理路徑對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患者圍手術期應激反應的影響評價
宋清香 李艷容
長沙市中心醫(yī)院 湖南長沙 410004
目的:探究子宮肌瘤患者接受腹腔鏡下手術切除過程中實施臨床護理路徑對其圍術期應激反應的影響。方法:選取子宮肌瘤患者60例,時間為2016年3月1日-2017年3月1日,患者均接受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切除治療,隨機分為2組,分別給予基礎護理和臨床護理路徑護理,對比2組子宮肌瘤患者護理結果的差異性。結果:實驗組子宮肌瘤患者的心率、平均動脈壓以及血糖水平穩(wěn)定性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子宮肌瘤患者在腹腔鏡下手術治療的過程中,實施臨床護理路徑護理,可以促進其應激反應的降低,對患者的手術安全性進行保證。
臨床護理路徑;子宮肌瘤;腹腔鏡;應激反應
臨床護理路徑是指患者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根據(jù)患者的疾病以及治療情況,為患者制定的針對性強、高品質、費用低的一種護理模式,使得護理人員可以按照標準化的流程為患者實施疾病的護理[1-2]。子宮肌瘤患者接受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切除術治療,具有安全性高、療效好的特點[3],本文主要對子宮肌瘤患者接受腹腔鏡下手術切除過程中實施臨床護理路徑對其圍術期應激反應的影響作分析,內容如下文:
選取子宮肌瘤患者60例,時間為2016年3月1日-2017年3月1日,患者均接受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切除治療,隨機分為2組,每組30例。
納入標準:a:一般狀況良好者;b:年齡小于等于55歲;c:子宮肌瘤直徑在5厘米-8厘米;自愿配合本次治療研究。
排除標準:a:合并代謝性、內分泌系統(tǒng)、嚴重心血管系統(tǒng)疾病患者;b:過度肥胖者;c:藥物過敏史者;d:妊娠期/哺乳期患者;e:不能積極配合本次治療研究者。
實驗組中,年齡在25歲-52歲之前,年齡均值為(43.20±2.51)歲;對照組中,年齡在24歲-53歲之間,年齡均值為(44.02±2.56)歲。
2組子宮肌瘤患者的基本資料對比,差異較?。≒>0.05)。
對照組子宮肌瘤患者接受基礎護理干預,即加強患者的術前心理疏導,做好手術相關的準備,囑咐患者充分的休息,合理對手術室的溫度和濕度進行調節(jié),盡量減少患者的刺激性干擾因素,術中和術后加強患者生命體征以及尿量的觀察,術后為患者提供飲食指導等。
實驗組子宮肌瘤患者在接受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切除術治療的過程中,給予其臨床護理路徑干預,即根據(jù)患者的具體疾病特點、身體素質等,與主治醫(yī)生、護理部長、科室主任等共同對臨床護理路徑的內容進行制定,并為患者講解臨床護理路徑良好的內容,促進子宮肌瘤患者可以更好配合護理和治療操作。其臨床護理路徑的內容主要為:第一天協(xié)助患者對醫(yī)療部門的環(huán)境進行了解,為其介紹基本的就醫(yī)環(huán)境,并告知其疾病以及手術相關的知識與注意事項,盡量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第二天協(xié)助患者進行肝腎功能、血尿常規(guī)、血脂、血糖等的基本檢查,并評價患者是否可以接受手術的治療,指導患者充分做好術前準備。在手術結束后,給予患者運動指導、飲食指導,密切對患者的臨床癥狀和體征進行觀察,加強其心理護理以及疼痛護理,并叮囑患者定期進行檢查,盡量養(yǎng)成良好的作息習慣。
對比2組子宮肌瘤患者術前1天、氣腹后10分鐘術后HR(心率)、MAP(平均動脈壓)、血糖之間的差異性。
研究數(shù)據(jù)錄入SPSS22.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P<0.05時,統(tǒng)計學有意義。
實驗組子宮肌瘤患者的心率、平均動脈壓以及血糖水平穩(wěn)定性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如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治療情況對比(± s)
表1 兩組患者的治療情況對比(± s)
組別 時間 HR(次/分鐘) MAP(Kpa) 血糖(mmol/L)對照組(n=30) 術后 82.3±3.8 14.0±1.2 5.5±0.2術前1天 78.2±3.6 11.4±1.1 5.2±0.1氣腹后10分鐘 79.8±2.9 12.4±0.8 5.3±0.1術前1天 78.8±3.8 11.2±0.8 5.0±0.8氣腹后10分鐘 88.6±3.6 15.5±1.3 5.8±0.2實驗組(n=30) 術后 78.0±3.8 11.8±1.3 5.2±0.1
臨床護理路徑是根據(jù)患者的疾病、檢查結果以及治療方式而制定的一定護理模式,使得護理人員可以根據(jù)臨床護理量表的內容來為患者實施標準化的護理,臨床護理路徑的實施還可以將患者的負擔減輕,減少出現(xiàn)醫(yī)療資源浪費的情況,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幾率,將患者的康復時間縮短[4]。
應激反應是機體在受到刺激后出現(xiàn)的一種本能反應,可以對外界的刺激進行抵抗,應激反應處于適度的范圍內,則可以對損傷進行抵抗,但是過應激反應過度,則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病理生理變化,對其手術期的安全性造成影響[5]。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接受臨床護理路徑干預的實驗組子宮肌瘤患者,其在接受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切除術的過程中,其心率、平均動脈壓以及血糖水平穩(wěn)定性明顯優(yōu)于常規(guī)護理干預的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在子宮肌瘤患者接受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切除術的過程中,為其實施臨床護理路徑干預,可以降低患者的應激反應,對其手術的安全性進行保證,從而促進子宮肌瘤患者預后的改善。
[1]李麗.臨床健康教育路徑在52例腹腔鏡子宮肌瘤手術中的應用[J].航空航天醫(yī)學雜志,2015,26(10):1311-1312.
[2]金春玉,蘇虹,王艷等.健康教育路徑在腹腔鏡下子宮全切患者圍術期中的應用[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4,20(35):4453-4455.
[3]周莉.中醫(yī)護理臨床路徑在腹腔鏡子宮肌瘤患者圍手術期的應用[J].內蒙古中醫(yī)藥,2014,33(23):113.
[4]何海蘭.對用腹腔鏡切除子宮肌瘤的圍手術期患者按照臨床護理路徑進行護理的效果分析[J].當代醫(yī)藥論叢,2014,12(12):149-150.
[5]李華.臨床護理路徑對腹腔鏡切除子宮肌瘤的圍手術期患者的護理效果分析[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5,13(5):102-103,104.
R817.5
A
1672-5018(2017)02-127-1